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提到家风家训,我可有得说。我家的家风家训既有继承又有发扬,既有众多家风家训的共同点,又有自己的特点。我家很民主,尊重每一个人。凡是涉及全家三个人的事时,都会征求每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如果意见不一致,还要投票表决呢。去年给新房子买家具时,爸爸妈妈在朋友的介绍下看中了一套,其中包括三个大床。他们不仅把实物照片带回来  相似文献   

2.
家风又称门风,指一家或者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生活作风。继承家风家训,探寻符合当代大学生家风教育的方法,对促进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和重要意义。本文借鉴社会存在的家风家训的经验,探索适合培养大学生道德养成的途径,有利于加强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将大学生道德文化修养与家风家训的内容相融合,深层次地挖掘传统家训家风教育之长处,注重当代家风家训的时代意蕴,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我国历史传统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围绕家庭和家族繁衍生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家风家训文化。作为其中代表,桐城派的家风家训文化更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尤以张英、曾国藩、方宗诚最为突出。在新时代背景下,要从挖掘丰富内涵、汲取精神力量,做好时代转化、形成多方合力,优化媒体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等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做好家风家训的传承与弘扬工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1,(8)
家风是我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家风伴随家庭而出现,有家庭就会有家风,优良家风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新时代的背景下,优良家风是教育好子女的现实课题,是每个家庭渴望幸福美满的现实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诉求。家庭与学校都是培养子女不可或缺的环节,家校共育,创新家风建设的方式方法,提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记录和宣传老科技工作者做人做事做科研的先进事迹,传承和弘扬老科技工作者的优秀品质和精神,讲好老科技工作者成长经历的故事,根据《中国老科协2016年工作要点》的安排,结合老科协工作实际,在全国开展"老科技工作者成长经历故事"征文活动。征文内容1.老科技工作者的优良家训、家教和家风故事;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记录和宣传老科技工作者做人做事做科研的先进事迹,传承和弘扬老科技工作者的优秀品质和精神,讲好老科技工作者成长经历的故事,根据《中国老科协2016年工作要点》的安排,结合老科协工作实际,在全国开展"老科技工作者成长经历故事"征文活动。征文内容1.老科技工作者的优良家训、家教和家风故事;2.老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工程创造和科技管理、科学普及过  相似文献   

7.
2014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这个栏目在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美好家风内涵的进一步理解。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说:"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并提出要将家风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而高校作为大学生集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平台,也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应充分认识并发挥家风教育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记录和宣传老科技工作者做人做事做科研的先进事迹,传承和弘扬老科技工作者的优秀品质和精神,讲好老科技工作者成长经历的故事,根据《中国老科协2016年工作要点》的安排,结合老科协工作实际,在全国开展"老科技工作者成长经历故事"征文活动。征文内容1.老科技工作者的优良家训、家教和家风故事;2.老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工程创造和科技管理、科学普  相似文献   

9.
李洁琼 《科教文汇》2011,(19):30-31
颜之推和曾国藩二者的家训中都蕴含着深刻的家庭伦理教育思想。比较《颜氏家训》与曾国藩家教伦理思想的异同,研究家训的发展及其变革,对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家庭教育,并为今天的家庭教育和道德建设服务,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颜之推和曾国藩二者的家训中都蕴含着深刻的家庭伦理教育思想。比较《颜氏家训》与曾国藩家教伦理思想的异同,研究家训的发展及其变革,对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家庭教育,并为今天的家庭教育和道德建设服务,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胜南社区聚华物业公司以创建学习型团队为目标,大力推进"家"文化建设,通过"建家规、树家风、立家训、求家和"的实践探索,精心培育独具特色的团队文化,并将文化融入到日常管理之中,以"家"文化拉动学习力和创新力的持续提升,便每一名职工感受到家的温暖,物业管理呈现勃勃生机的喜人局面。  相似文献   

12.
传统家训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产,从古至今都是作为培养道德情操、规范行为举止的有效方式。本文结合传统家训的重要现实意义,对陕西地区传统家训进行了梳理,对传统家训中诚信文化的内容、特征、德育价值及其德育功能发挥途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传立家训家风为载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记录和宣传老科技工作者做人做事做科研的先进事迹,传承和弘扬老科技工作者的优秀品质和精神,讲好老科技工作者成长经历的故事,根据《中国老科协2016年工作要点》的安排,结合老科协工作实际,在全国开展"老科技工作者成长经历故事"征文活动。征文内容1.老科技工作者的优良家训、家教和家风故事;2.老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工程创造和科技管理、科学普及过程中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3.老科技工作者勤奋好学、爱国敬  相似文献   

14.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复杂的国际政治、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钱氏家训》是钱家先祖武肃王钱镠留给后世子孙宝贵的精神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典范,涵养着家国情怀,具有文化育人的重要功能。文章尝试探索《钱氏家训》引领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的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旨在引导大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记录和宣传老科技工作者做人做事做科研的先进事迹,传承和弘扬老科技工作者的优秀品质和精神,讲好老科技工作者成长经历的故事,根据《中国老科协2016年工作要点》的安排,结合老科协工作实际,在全国开展"老科技工作者成长经历故事"征文活动。征文内容1.老科技工作者的优良家训、家教和家风故事:2.老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工程创造和科技管理、科学普及过程中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3.老科技工作者勤奋好学、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崇俭远奢的优秀品格和高尚精神;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教育,主要分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由于家庭是学生除了学校之外的主要生活场地,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由此可见,良好的家风教育,不仅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基本道德品质,而且对高校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也有很大帮助。家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核心的地位,因此,如何利用好家风教育,提取家风精华,把家风教育溶入高校育人工作中,以此促进高校的育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本文将对家风教育溶入高校育人工作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黄琳 《科教文汇》2008,(10):18-19
在人文奥运行动的落实方面,“礼仪”被视为了首要突破口。文章分析了现代奥运礼仪的含义及其对人文奥运的积极促进作用,认为现代奥运礼仪是人文奥运的具体体现,是世界各国人民之间、队员与观众之间联络感情,促进沟通、了解的桥梁,有助于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助于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软竞争力。最后提出加强奥运礼仪教育的对策思路,包括高度重视奥运礼仪的重要性,坚开展系列奥运礼仪活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奥运礼仪建设的积极性,在全国学生中广泛开展加强奥运礼仪教育等。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记录和宣传老科技工作者做人做事做科研的先进事迹,传承和弘扬老科技工作者的优秀品质和精神,讲好老科技工作者成长经历的故事,根据《中国老科协2016年工作要点》的安排,结合老科协工作实际,在全国开展"老科技工作者成长经历故事"征文活动。征文内容1.老科技工作者的优良家训、家教和家风故事;2.老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工程创造和科技管理、科学普及过程中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3.老科技工作者勤奋好学、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崇俭远奢的优秀品格和高尚精神;4.老科技工作者培养、扶持青年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后备队成长成才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记录和宣传老科技工作者做人做事做科研的先进事迹,传承和弘扬老科技工作者的优秀品质和精神,讲好老科技工作者成长经历的故事,根据《中国老科协2016年工作要点》的安排,结合老科协工作实际,在全国开展"老科技工作者成长经历故事"征文活动。征文内容1.老科技工作者的优良家训、家教和家风故事;2.老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工程创造和科技管理、科学普及过程中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3.老科技工作者勤奋好学、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崇俭远奢的优秀品格和高尚精神;4.老科技工作者培养、扶持青年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后备队成长成才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内容详实、体系完备的家训,《颜氏家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其在教育思想方面的阐述。重视颜之推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将之应用于当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对大学生的人性化培养和个性化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