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计内容已经成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统计观念和随机意识,教学设计的主旋律应当是体现从收集数据到分析推断的全过程,以建立统计直观。利用问题解决进行统计的教学,提供学生做统计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成为主动活动的学习者,使学生真正理解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和做出合理决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李大乾 《考试周刊》2024,(15):88-92
为了提高学生在数学统计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以数学统计活动为媒介、以数据意识为统计活动的“动力系统”,探索在问题导向下培养学生数据意识的路径。在小学数学统计活动中,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好地解决各类问题,必须激活统计活动的“动力系统”,让学生理解数据的内在含义并建立数据意识。学生在数据意识的驱动下解决各类问题后,就能形成较强的数据分析和统计能力,完成数学统计活动中的各项任务,促进小学数学统计教学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3.
龚玉玲 《广西教育》2013,(45):85-85
统计是关于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学科,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统计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而且数据收集的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实践的环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统计意识和统计思想,提高统计能力,逐步树立统计观念。笔者从培养学生统计观念的角度,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4.
数据意识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未来成长影响深远,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意识,促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统计与概率”已被引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通过学习数据统计和概率分析的相关知识,学生能体会到数据的意义与随机性.文章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统计与概率”为例,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据意识的意义,从数据收集、数据分类、数据统计、数据应用四环节入手,阐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策略,旨在加深学生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据意识.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设计有效统计活动,使学生经历完整统计过程(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说明问题等),帮助学生不断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加深理解统计思想与方法.现以“条形统计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统计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6.
在统计教学中,如何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顺应学生的切实需求,彰显统计教学的数据之美,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从立足数据表征、数据分析、数据应用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数据统计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学概率统计中特有的数学思想主要有随机思想、统计调查思想、统计描述思想、统计推断思想等。通过丰富的实例,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发展随机思想;让学生在统计调查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统计调查思想;让学生探索以简单而直观的形式最大限度描述数据,掌握统计描述思想;实施样例教学,让学生认真分析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掌握统计推断思想;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和评价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揭示概率统计中各种数学思想的内在联系,以形成数学思想的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8.
梁好翠 《培训与研究》2008,25(8):125-129
中学概率统计中特有的数学思想主要有随机思想、统计调查思想、统计描述思想、统计推断思想等。通过丰富的实例,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发展随机思想;让学生在统计调查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统计调查思想;让学生探索以简单而直观的形式最大限度描述数据,掌握统计描述思想;实施样例教学,让学生认真分析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掌握统计推断思想;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和评价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揭示概率统计中各种数学思想的内在联系,以形成数学思想的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9.
统计与概率     
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和身边环境中熟悉的实例,进一步巩固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让学生体会统计对日常生活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和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设计有效统计活动,使学生经历完整统计过程(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说明问题等),帮助学生不断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加深理解统计思想与方法。现以"条形统计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统计活动经验。一、在收集数据过程中激活已有经验统计首先要获取"好"数据——能够客观反映实际背景的数据。要获得好数据就需要"好"方法——通过调查  相似文献   

11.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在小学数学统计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统计活动过程,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建立对数据的理解和领悟,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提升学生统计素养,让数据分析观念在学生心中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阶段统计课程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统计观念。教学过程应当是体现从收集数据到分析推断的全过程,以建立统计直观,使学生真正理解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和做出合理决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统计观念”列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并指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同时还对“统计观念”的具体表现作了如下的描述: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能对数据的来源、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由数据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质疑。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以促进学生形成统计观念呢?下面谈谈个人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统计与概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如何整理、分析和处理数据,会根据数据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与决策,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统计观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据统计能力。  相似文献   

15.
统计观念是人们面对一组数据所引发的思考、所推测的可能结果以及自觉想到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的意识,它主要包括: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为了培养初中生的统计观念,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参与调查统计过程,从统计角度思考有关问题,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互动与交流。  相似文献   

16.
林修英 《福建教育》2010,(7):111-112
统计活动是一个包括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一定的统计量或统计图表分析数据、做出选择、进行预测。统计量作为学生进行判断和预测的重要指标,在小学统计教学中不容忽视。教师应加强对统计量教学的研究,让学生在学习统计量的过程中感悟、体验,进而发展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目标】1.通过系列化活动,让学生在收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及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能用个性化的方式描述数据,且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2.引导学生在现实活动中调查和收集数据,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中需要统计,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意识。3.使学生在系列化的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活动的效应,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18.
在大数据视角下,针对安徽农业大学统计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利用2015年安徽农业大学统计学专业调查数据,从安徽农业大学统计专业学生的背景,对统计专业课程的学习情况,对大数据与统计专业课程的期望及就业期望四个方面定量分析统计专业学生对大数据及专业课程的了解程度,研究发现,目前统计专业学生对统计系的专业课程认可度不够高,对大数据技术相关课程需求较高,大部分统计专业学生期望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并期望老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介绍与渗透.  相似文献   

19.
邱燕 《福建教育》2008,(2):40-41
一、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本单元仍然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方法收集、加工信息,进一步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收集整理数据。  相似文献   

20.
<正>数据意识是小学阶段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一,其培育载体主要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虽然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离不开相应的统计知识与技能,但数据意识不等同于统计知识与技能。例如,“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不代表学生知道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具有数据意识,数据意识主要体现在运用平均数解释与解决问题中。厘清数据意识的行为表现,尤其是针对特定统计内容的具体表现,即“学生能够解决哪些问题”,是培养学生数据意识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