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石油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结合国际油气资源开发新形势,围绕国家能源战略发展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为石油工业高效安全发展培养应用研究型工程类创新人才。其要求人才培养须坚持"理性价值"与"价值引导"同向同行,除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外,还须具备全球视野、人文精神与创新能力等素养,即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应平衡"应用"和"育人"两个重要育人职能。为此,文章以"大思政"课程观为指导,将思政元素融入石油工程课程改革,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藏工程的课程现状与特色为蓝本,通过完善油藏工程课程目标设计、优化教学大纲内容、引入思政研讨环节、增选思政特色教材、采用"反转课堂"等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方法,对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石油高等院校油藏工程课程的思政建设模式进行思考与探讨,拟为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及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工科建设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发展的热点问题,该文解析了新工科建设的基本要义、新特点、人才培养目标。作者结合石河子大学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新工科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将课程思政融入新工科专业教育;完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学生创新多元协同模式的发展;为学生创业营造孵化环境。  相似文献   

3.
新工科建设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发展的热点问题,该文解析了新工科建设的基本要义、新特点、人才培养目标。作者结合石河子大学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新工科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将课程思政融入新工科专业教育;完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学生创新多元协同模式的发展;为学生创业营造孵化环境。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对机械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有着较高要求。课程思政要求发挥大学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在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探索如何创新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增强大学机械专业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同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适应"新工科"发展要求的机械专业卓越人才。  相似文献   

5.
郭楠  冷姣仪  宫建红 《科教文汇》2021,(11):105-106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工科的提出又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指明了新方向,要想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就必须借助课程思政,使人才培养朝着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并重的方向前进。该文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又以人工智能课程为例,指出了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1,(27)
"新工科"建设的全面启动与部署对未来工科人才的培养和工科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高校优秀教育力量与产业领域优质资源的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实现"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但目前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新工科"改革中所发挥的作用不甚明显,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的评价机制没有适应"新工科"的发展要求。本文对当前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评价机制分析基础上,结合高校工科教育现状提出了更加适应未来"新工科"发展需求的工程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新工科"背景下工程中心建设与发展建议,为未来工程中心的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提出,高校工科教育对数学课程的课程建设提出新的要求,针对普通高校机电类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分析了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目前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机电类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新工科的建设是高校教育内涵提升与社会产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的"三创"能力培养是完善新工科人才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因此,本研究从高校"三创"育人的理念与价值、学生主体、课程与师资梯队建设、育人环境塑造、平台搭建、评价体系建设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思考,探索新工科教育与学生"三创"能力培养的有效衔接与融合,能够对高校新工科教育内涵不断丰富,以及我国产业提升发展培育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工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决定其拥有更大的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创业意识,设计评价体系是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本文论述了创新创业教育在新工科建设中的重要性,将新工科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相结合,制定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1,(1)
研究生教育在我国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各个高校在人才培养和考核方面已建立了较完善的体系。随着新的教学理念提出及多种教学方法的推出,各个高校在本科教育阶段都进行了符合校情及专业特点的教学改革,作为培养更精更专人才的研究生教育也应与时俱进,对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在当今教育部开展的"新工科"大背景下,如何让工科研究生教育体现"新工科"的要求,如何将更优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去,是研究生教育中的大课题。本文根据工科专业课程特点,结合"新工科"的要求,探究在"新工科"背景下,应用融合了BOPPPS模型及案例教学法的复合教学法对研究生课程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1.
张丽丽  林灵燕  张禹  张昊 《科教文汇》2023,(19):110-113
新工科是教育部提出的关于中国高等工科教育的新模式,旨在借助高等教育实现科技强国,推动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课程思政作为当前高等教育教学的热点,旨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教学实践,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该文立足电子信息类专业,探索新工科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建设路径,从优化教学模式、改革培养体系、完善评价机制三个方面出发进行改革和探索。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水平,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实现校企联合培养、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质量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和造就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是新时代高校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基于"课程思政"理念,服务好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依托3级实施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校园文化景观培育、校外实践,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激发和培育新工科学子创新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建设目标的提出明确了新时代背景下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作为"新工科"建设中重要的实践场所,应积极地调整及优化工科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学生工作作为高校和谐、稳定、全面育人的重要保障,也应有所调整。江南大学君远学院作为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先行单位,从多维度进行教学改革以积极响应"新工科"建设。本文从意识引导、学科交融、国际化引领、多元化培养四个方面,介绍了江南大学君远学院在"新工科"背景下学生工作重点方向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制药工艺学作为制药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具有实践及应用能力。笔者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教育部新工科建设要求,从校企联合的教学团队建设、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以及科教融合多方面对制药工艺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许江枫  白志民  周熠  闵鑫 《科技风》2023,(35):135-137
为适应新形势下国家人才培养需要,新工科建设势在必行。本研究基于科学范式教育现状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业矿物与岩石”课程特点,对课程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及资源建设等课程要素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课程以新工科理念、教育心理学理念、课程思政协同为先行,优化课程内容,建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实施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案,建设立体化“学材”资源,为高质量高等学校课程建设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兴产业的诞生,对复合型工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工科应运而生,"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为高校新工科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在新工科建设中,培养人才追求创新的思维禀赋、自拓展的知识结构、设计思维及技术理解力和领导力,是其核心和内涵。如何改变教学理念,成为高校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工科的研究和实践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与研究前沿,"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以提高地方高校人才质量为目标,研究在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突出工程创新理念,构建了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以及创新创业课程实施路径与方法。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发挥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0,(8)
新工科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同时课堂教学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以航空气象为例,探讨在教学效果、效果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以达到课程思政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未来飞行员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9.
《工程化学》是工科院校非化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开设专业广泛,是一门很好的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文章以此课程为依托,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挖掘不同的思政元素,融入不同的教学手法,对《工程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并通过问卷调查来对思政内容融入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对未来如何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论经济全球化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趋势新走向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要求,需要我们在新实践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坚持育人本位的“大思政”观,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回归国民教育、素质教育、生活教育、品德教育本位。坚持素质政工为主体的“大思政”队伍建设,是其新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