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世人瞩目的大型汉字字典《中华字海》,目前已由中华书局和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发行。《中华字海》是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该书共收汉字8.6万多个,比《康熙字典》多收字近1倍,比《汉语大字典》多收3万余字,堪称当今收汉字最多的字典。  相似文献   

2.
作官第一策     
琰子翙,为官亦有能名,后为吴令,别建康令孙廉,廉因问曰:“闻丈人发奸擿伏,惠化如神,何以至此?”答曰:“无他也,唯勤而清。清则宪纲自行,勤则事无不理。宪纲自行则吏不能欺,事自理则物无疑滞,欲不理得乎。”时临淮刘玄明亦有吏能,历山阴、建康令,政常为天下第一,终于司农卿。后翙又代玄明  相似文献   

3.
如此劣质辞书,如何面对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功能学生字典》是一部小型汉语字典,由新疆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这部字典是作为“学生必备工具书”向读者推荐的,可是它的水平到底如何呢?按照图书质量检查的要求,我审读了该书的10.5万字,发现其中的差错极多,实在不敢恭维。审读后统计,差错率竟达万分之三十多!人们在震惊、愤怒之余,不禁要问:如此劣质辞书,如何面对学生?  相似文献   

4.
辞书概述     
辞书是字典、词典和各类专科辞典的统称。自从近代生产“词典”(或辞典)这个名称以来,字典和词典之间相对地有了界限。众所周知,当今的字典古时称作“字书”。字书本指解说文字形、音、义的著作。字典以收字为主,主要收录单位是字,说明单字的写法、读音和意义。而词典以收词为主,主要收录单位是词。一般词典除收词外,也收一些词组和成语。但是,由于汉语的词和方块汉字之间存在差别,一个词写出来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两个字、三个字。这就使字典往往要收录一些复音词。换句话说,词典要用单字领头,由单字带出复词、词组和成语。总之,字典与词典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也有差异和不同功用。中国字书的历史源远流长,种类也很多。见诸于史籍记载的最早一部字书是《史籍》15篇。收字约九千余,相传出于周宣王时太史籀之手。《史籀》作为我国周朝史官教儿童认字的启蒙书,是字典形成前的雏形。  相似文献   

5.
字典的由来     
《出版参考》2005,(7):10-10
字典,是以字为单位,对每个字一一注明读音、意义和用法的一种工具书。中国的字书,源远流长。相传公元前8世纪周宣王太史史籀,用四言韵句编写了一部教儿童识字的启蒙读本,叫做《史籀篇》。这便是我国最早的字书,可说是字典的雏形。今天所见是收录在《说文解字》中《史篇》及所录的“籀文”二百二十三字。  相似文献   

6.
在编辑通讯员的来稿时,不止一次地看到这样一类句子:“我随手撸了撸额上的汗珠”;“他直起了腰,撸掉了脸上的汗水”。句中的“撸”字,读什么音?有何含义?照“秀才识字读半边”的办法,似乎可以读“鲁”。但要说出这个字的确切意思,就有些麻烦了。其实,这个“撸”字不仅普通字典里查不到,就是收字较多的《辞海》、《康熙字典》里也找不到。显然,这个“撸”字是通讯员生造出来的方言词。  相似文献   

7.
《康熙字典》是一部以形体结构为系的大型古汉语字典,原名《字典》,作于清代康年间(始于49年,成于55年),因此更名为《康熙字典》。此书系清王朝召集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六人,在《字汇》、《正字通》的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收字四万七千零二十一个;分十二集,从子集到亥集,依地支顺序排列;每集分上、中、下三卷,其中分别排列二百一十四个部首;书首附有总目、检字、辨似、等韵各一卷,书末附有补遗、备考,收录遗漏字和无从考证的字;部首和每部的单字,均以笔数为序排列。  相似文献   

8.
字典的由来     
字典,是以字为单位,对每个字一一注明读音、意义和用法的一种工具书。中国的字书,源远流长。相传公元前8世纪周宣王太史史籀,用四言韵旬编写了一部教儿童识字的启蒙读本,叫做《史籀篇》。这便是我国最早的字书,可说是字典的雏形。今天所见是收录在《说文解字》中《史  相似文献   

9.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暨总编辑陈万雄在报上发表题为《不嫌其多乎?》一文,对图书重复出版现象进行评述。文章说,中文近年的“重复出版”现象,真到了令人厌烦的地步。那边厢是数不清的中文名著丛书、古今文集、字典工具书、名家文集杂著;这边厢是心灵治疗、经营管理、资讯媒体、情感读物,表面是煌煌洒洒、洋  相似文献   

10.
收字头21833个、总篇幅达570万字的《汉语大字典·简编本》,经过湖北省学术界、出版界的共同努力,历时八载,现已正式出版发行。这是继《汉语大字典·正编本》、《缩印本》之后的又一丰硕成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朵奇葩。 《汉语大字典》集国内外汉语字典之大成,汇古今汉语言文字研究之精粹,是我国辞书史上的里程碑,被无可争辩地载入《吉尼斯世界之最纪录大全》,不仅彻底改变了“大国家小字典”的历史状况,而且在联合国图书馆取代了台湾版的汉语字典。为了将《汉语大字典》从学术的殿堂上请下来,惠及更广大的读者,湖北省由武汉大学教授李格非领衔担任主编,从  相似文献   

11.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注音版《论语》(2002年9月版),是专门给小孩子背诵用的,其中“曾”字的注音却有些问题。因为是给孩子读的,所以应该予以纠正。《论证·为政》:“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八佾》:“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以上二句中的“曾”,人民文学出版社《论语》均注为c啨ng,很可能是受成语“曾几何时”的影响。但实际上,这里的两个“曾”字都不应该读c啨ng,而应该读z叆ng。《汉字大词典·日部》“曾”收有以上两音,但在c啨ng音下有三个义项:①副词。尝;曾经。②深。③通“层”。而在z叆ng音下有9…  相似文献   

12.
同音字错用     
同音字错用若谷现代汉语里,同音字特别多。语言学家吕叔湘作过统计:普通话里有字的音节有1200多个,一般字典、词典收字8000到10000个,平均一个音节担负七八个字。《现代汉语词典》bo这个音节里,收字多达62个。同音字多了,就容易混淆。所谓别字,就...  相似文献   

13.
《学生规范字典》已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本字典是国家语委“八五”规划重点项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子项目,是在曾经获得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国家辞书一等奖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的基础上,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适应中小学教学的需要,认真编写的。这本字典既保留了《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的主要优点,又具有自己的特色。 (一)突出规范性《学生规范字典》全面体现、严格贯彻国家有关汉字字音、字形、笔顺、笔画和部首等各项规范标准。包括1986年至1997年国务院批准颁发的各项与语言文字有关的规章制度。表现在字形上,我们收录的都是规范汉字,而且都是国家公布的常用字和通用字,不收繁体字和国家明令淘汰的异体字;每个字的字形、笔画、笔顺也都符合国家规范标准。表现在字音上,对《审音表》审订的  相似文献   

14.
当日本步入IT时代潮流时,一部诠释汉字笔画、面向学习书法者的字典《楷行草三体笔画字典》(日本通讯教育联盟)走俏书市。这本字典收录常用汉字、人名汉字及平假名等约4000字,厚达1440页。  相似文献   

15.
文字与辞书     
什么是辞书? 《辞海》(一九七九年版)解释说:辞书是“字典、辞典、百科全书、专科辞典的统称”。《辞书研究》杂志还把年鉴、类书等也列入辞书的范畴。辞书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的字、词、语汇和百科名词,辅助阅读的工具书,因此,辞书与文字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著名字典出版公司梅里-韦氏字典出版公司在新版的《大学英语字典》中新增了100个新词条。  相似文献   

17.
《全国新书目》2012,(6):37-37
《商务馆小学生字典》基于小学教材语料库,专为小学生编写的多功能字典收字4600个左右,字头介绍笔画数、部首、结构等属性"语词"主要举双音词,兼顾少量三音节词和常用成语"注意"提示形、音、义方面易错的地方"辨析"辨析形近字、多音字、义近字  相似文献   

18.
1987年第5期《新疆新闻界》刊登了一篇《新闻乎?广告乎?》的文章。文虽不长,我却越读越胡涂,越纳闷。文中写道:某报“第二版的下半部刊出了一则广告”,“在该报的第一版右下角又刊载了一条同这则广告一模一样的‘新闻’”。于是乎,作者就发出了“新闻乎?广告乎?”的感叹与诘问。我不明白,为什么在不同版面列登了内容近似的广告与新闻,就使作者“乎乎”起来。这是一。第二,文中写道:“晚报本来版面小,容量不大”,“如果不是走后门,编辑部的用意又何在呢?”这句话的  相似文献   

19.
翻开《大众日报》6月13日一版.一则生动的标题映入眼帘——《陵县游来缙云鸭》。缙云是何地?“缙”念“晋”吗?正想搬字典。不想正文已做了注音:“养鸭是浙江省缙(jìn)云人的传统项目。缙云鸭个体小、食量少、产蛋率高,年产量270个左右.因而全国有名。……”给生僻字注音,于编辑来说.不过举手之劳,于读者来说.方便可就大了。我们这些干文差事的还好办.身边有字典供查。倘若工人、农民.在车间、田头读报.抑或旅客在途中浏览.到哪里找字典去?  相似文献   

20.
《中国记者》今年第4期刊登了王乾荣同志的《出文乎?出名乎?》一文,看得出,王乾荣同志淡泊名利,甘于默默奉献,令人敬佩。然王文认为记者不可能出名,也不应该出名,笔者却不敢苟同,试与王乾荣同志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