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机,良好的语言教育不仅能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同时对幼儿认知、社会性的发展也产生积极的影响。绘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深受幼儿的喜爱,有助于提高幼儿语言教育质量。将绘画应用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途径为:创设绘画环境,提供幼儿说话的源泉;参与绘画指导,引导幼儿在绘画中随机渗透语言;讲述绘画作品,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记录与分析,增强幼儿语言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抓住语言发展这一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可以促进幼儿语言乃至其他方面的迅速发展。绘画作为一种形象的语言,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深受幼儿的喜爱,有助于幼儿语言教育质量的提高。把绘画应用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绘画环境,鼓励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独特认识,教师与幼儿在绘画中进行语言交流,教师及时记录与分析幼儿讲述绘画时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何飚 《山东教育》2003,(18):24-25
幼儿绘画活动是其内外相互作用的完整过程,幼儿通过感知外界事物,产生相应的情感和创造动机,生成意象,最后外化成可视的形象在画纸上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运用并发挥了它的全部心理能力,将自身与现实都超越到一个新的领域。由此可见,幼儿绘画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能发展幼儿的全部心理能力,使幼儿获得情感表达的满足。一、语言伴随幼儿的绘画过程幼儿绘画的发展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密切联系,幼儿绘画发展经过了涂鸦期、象征期和形象期,不管是那个阶段,语言始终伴随着幼儿的绘画活动。(一)幼儿绘画特点与心理发展特点之间的关系决定…  相似文献   

4.
幼儿对于绘画特别感兴趣,他们喜欢用绘画来表达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绘画是幼儿表达思想感受的特殊语言。绘画也可以刺激幼儿的感官,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在幼儿语言训练中以绘画为载体,让幼儿用语言描述绘画,表达思想感情,从而使自己的语言得到训练与发展。本文就如何运用绘画加强对幼儿的语言教育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希望能给幼儿语言教育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讲述性绘画是指以绘画为辅助手段,有机地将绘画与语言教学结合的教学形式。农村幼儿的语言能力与城市幼儿相差甚远,采用讲述性绘画教学能使语言教学变得形象化、多元化,激发幼儿的绘画、想象、观察及表达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6.
幼儿的语言发展和绘画活动紧密相联,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水平的发展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又能促进幼儿画画水平的提高。在幼儿的绘画活动中,教师应该把绘画教学和语言表达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用绘画促进语言的发展,用语言促进绘画水平的提高。把语言发展落实到绘画这种具体的形象艺术上,两者整合,促进幼儿的语言和绘画水平的共同发展,最终能让幼儿展开无拘无束的想象,进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绘画和语言一样是幼儿与外部世界交流的主要方式。大班幼儿的绘画能力和语言能力都相对成熟一些,这就为两者在教学中的融合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根据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探讨在教学中如何将绘画和语言两者融合起来的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绘画是幼儿感兴趣的艺术学习活动,能够激发其语言表达与交流欲望。教师可以以绘画活动为载体,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本文就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绘画作品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载体,是幼儿表达情感的特珠语言,倾听这种语言,是教师了解幼儿、帮助幼儿发展的途径之一。带大班的时候,我曾对一名幼儿的绘画表现、绘画作品进行了系列的观察和解读,从而了解孩子,走进孩子心灵,激励他进步。  相似文献   

10.
幼儿时期是学习语言最迅速、最有效的关键时期,高效的语言教育不仅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升幼儿对世界的认知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如何提高幼儿的语言教育成为老师和家长的关注重点,而绘画作为一种特殊的形象化的语言符号,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了绘画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哲 《教育导刊》2003,(1):25-26
绘画是一项需要幼儿各种感官积极投入的综合性活动,是一种交流工具,是幼儿的经验、情感和思维活动的特殊表现。幼儿通过听、说、看、想、画等方法来学画,既学习了绘画,又发展了语言。绘画与语言是相通的,孩子的画和语言之间有着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培养和强化5-6岁幼儿的绘画语言对于绘画教学而言是十分关键的。幼儿的绘画语言可以通过线条、色彩、主题等方式来表达,幼师只要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就可以达到绘画语言的提高。幼儿也可以从中提高绘画技巧,通过绘画更好地表达内心的感情,对于自身成长、观察能力也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幼儿绘画的兴趣和表现力,是随着他们绘画语言中具有的游戏性、韵律性、形象性、装饰性而逐步发展的。而幼儿对点、线、面的掌握,是绘画表现造型的最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4.
绘画是表达童心世界、创造性地反映对事物的认识与感受的一种手段。探究性绘画教学活动是在幼儿主动观察、探索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充分运用“绘画语言”,将美丽的遐想、真诚的心愿自主地表现出来,以发展幼儿探究、表现和创造的能力的一种绘画活动。它是幼儿真正“动起来”的实践活动。我园自开展探究性幼儿美术教学研究以来,总结多年素质教育的经验,在形式多样的绘画教学中,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琼 《文教资料》2012,(12):131-132
美术和语言的发展具有同步性和互动性,根据美术活动的特点和幼儿的心理特点,使用多样化的语言、语调引导幼儿学习,从而创设不同的绘画情境,使幼儿将内部精神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外部表现的活动,为幼儿的艺术活动创造条件,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16.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创造性绘画的基础,绘画内容的选择要留给幼儿想象的空间。不设定固定的绘画模式,允许幼儿自由创作。教师的语言对幼儿创造性绘画有着重要的作用,以欣赏和鼓励的角度去评价幼儿的作品,从幼儿的作品中了解幼儿的创作思路,适时给予指导,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正传统的幼儿绘画教学,以培养幼儿模仿绘画技能为主,大多数幼儿的绘画作品的内容都差不多。注重临摹的绘画教学偏向技能训练,扼杀了幼儿的想象力,也不利于幼儿个性化地表达。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绘画是"他们认识世界、表达自己对世界感悟的一种视觉语言符号"[1]。他们会将白纸涂成黑色,然后说是"汽车爆炸冒烟了";他们会在纸上画几个小圆圈,说  相似文献   

18.
<正>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国外,美国幼教界也非常重视幼儿绘画游戏化心理,认为艺术过程的体验比结果更为重要。因此我也开始了让幼儿在游戏中学绘画的实践,采用游戏化的手段,注重幼儿绘画要体现其游戏与生活,游戏与材料,使教育语言成为孩子能听懂的游戏化语言,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得到发展,让他们感到绘画活动本身就是轻松愉快的游戏。一、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贴近幼儿生活并带有游戏性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绘画教学应善于运用语言牵引、创设游戏情境、灵活运用幼儿文学作品、借助隐形示范、搭建交流平台等方法指导幼儿绘画,培养幼儿创作情趣,满足幼儿情感表达需要,真正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0.
幼儿绘画,是幼儿用来传情达意的视觉语言。幼儿绘画是幼儿的一种自发的艺术创作活动,是幼儿思想情绪及艺术潜能的自由表现。文章就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开展绘画教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