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运动过程中,机体内可出现负荷性低氧.低氧训练能有效增强人体运动机能,骨骼肌在短期或长期低氧应激作用下会产生一系列代偿性反应,从而改善自身代谢状况,提高低氧适应能力,促进低氧习服.自由基对机体作用具有双面性,在不适当的低氧运动负荷作用下,自由基代谢失平衡将造成骨骼肌细胞损伤和凋亡,而合理的低氧运动刺激能增强机体和骨骼肌的抗氧化能力和自由基清除能力.关于运动性内源自由基生成可能涉及线粒体机制、黄嘌呤氧化酶机制、中性粒细胞机制和钙机制等多个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目前国内外模拟高原训练(低氧训练)在运动能力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重点分析模拟高原训练(低氧训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机制,包括低氧诱导因子1、耐力运动能力、缓冲能力和体成分,以及模拟高原训练(低氧训练)实施步骤。研究表明,低氧训练具有良好的大众健身效益。大运动量训练能引起运动员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尤其在低氧暴露过程中,低氧和训练的双重刺激更能引起运动员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研究认为,结合低氧与免疫抑制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试剂,至少短期内有效。同时对模拟高原训练(低氧训练)的热点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探讨,以期为低氧训练在竞技体育和大众健身上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总结国内外不同低氧训练模式的研究现状,包括传统高原训练,间歇性低氧训练,高住低练以及低住高练,分析了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对人体的血液、心血管系统、骨骼肌、抗氧化能力以及最大吸氧量的影响,从而展示了各种低氧训练影响运动能力的机制,并归纳各种低氧训练的优缺点,传统低氧训练稳定性差,但对机体刺激强,各种模拟低氧训练经验不足,训练方法仍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4.
铁在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参与机体ATP合成、氧的转运与利用.运动与铁代谢有着密切的联系,运动会改变机体铁稳态.低氧训练作为一种日益发展起来的训练方法对机体的运动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作为低氧应答的关键环节使机体产生多方面适应性变化,近年来发现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 l,DMT1)、EPO、跨膜丝氨酸蛋白酶6(transmenbrance serine proteases 6,TMPRSS6)等是HIF-1的靶基因,并深入影响了机体以及骨骼肌的铁代谢,有助于阐明低氧训练对骨骼肌铁代谢影响的机制.在低氧训练过程中肠铁吸收、机体铁状态的变化也会引起运动员骨骼肌铁代谢发生变化和适应性调节.  相似文献   

5.
高原和低氧训练被认为对于运动员机能状况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已有研究表明[1],低氧暴露和高原训练可对免疫功能产生抑制作用.实验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以符合跑台训练方式建立低氧训练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服用贞芪扶正胶囊的大鼠体重及脾重含量明显高于其对照组(P0.05),说明服用贞芪扶正胶囊可以使血液中淋巴蛋白增高,阻止了机体防止免疫球蛋白分解,从而使防御性抗体形成.  相似文献   

6.
以提升运动员运动体质为目的,分析低氧环境训练对体育专业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影响。该方法以16~18岁体育专业国家二级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设计低氧环境和常氧环境下2种训练方案,运动员按照方案训练后,使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递增负荷功率车等仪器测定有氧能力参数,通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体育专业运动员按照低氧环境训练,最大摄氧量数值高于常氧环境训练的数值;低氧环境训练的运动员红细胞、红细胞比容以及血红蛋白参数均较高,说明可以提升血液供氧能力;低氧环境训练有效增加了运动员最大运动时间增长率,提升运动员的耐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观察2800m海拨高度的训练对大鼠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采用SD(Sprague-Dewley)大鼠40只,随机将其分为常氧常压组(LN),常氧常压训练组(LNT),低氧低压组(LH),低氧低压训练组(LHT)。LN、LNT组和LH、LHT分别置于正常海拔高度与相当于2800m的生活条件下,其训练环境同生活环境保持一致。LNT和LHT组分别在所控制的环境中,进行为期五周的训练。每周训练五天。结果:发现五周的低氧刺激或低氧训练,LH和LHT组的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变形能力均显著升高(P<0.05),但LN和LNT组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五周的低氧刺激或低氧训练,均能提高大鼠机体内的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变形能力,低氧刺激与低氧结合训练刺激所产生的效果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芪对大鼠运动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开发一种能够延缓运动性疲劳产生、提高运动能力、增强免疫功能的新型制剂及为全民健身和运动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100只Wister雌性大鼠,药物为蒙古黄芪。所有数据经spss16.0统计软件包处理。结论:黄芪能够并能协同运动训练延长大鼠力竭游泳时间,促进大鼠的运动能力的提高;能够延长大鼠耐缺氧时间,提高机体抗缺氧的能力;黄芪能够提高血清中SOD活性,降低血清中MDA含量,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黄芪能够增强大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细胞凋亡广泛存在于生命体内,与细胞增殖一起共同维持机体细胞群的自身稳定,如果细胞过度凋亡和坏死,会导致严重的器质性病变.低氧训练能利用低氧刺激,提高机体转运氧的能力,对机体的细胞凋亡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论述了细胞凋亡的特征、低氧训练对机体不同组织器官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低氧训练诱导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服用蛹虫草提取液和氨基酸对小鼠运动疲劳和抗缺氧的影响,建立训练鼠实验模型,灌服小鼠蛹虫草提取液和氨基酸,测定小鼠游泳力竭、爬竿、耐缺氧时间和运动训练血乳酸水平变化.结果显示;蛹虫草提取液复合灌喂训练模型小鼠,小鼠游泳力竭和爬竿及耐缺氧时间显著地长于生理盐水对照实验组小鼠(P〈0.05).蛹虫草提取液复合组与蛹虫草提取液单独灌喂组一样,游泳训练鼠的血乳酸水平变化显著地低于对照组和氨基酸处理组(P〈0.05).蛹虫草提取液和氨基酸复合对运动小鼠抗疲劳和运动生理机能的改善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高原生物和小鼠运动实验,证实在高原缺氧环境或运动条件下,骨骼肌超微结构的生理响应均沿着线粒体数目增多,体积增大,肌糖原积累、红细胞数增加、栽氧量增强的轨迹演变.这不仅说明研究高原生理学对探讨运动生理学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为高原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针对我国西部高原地区的现实特点,研究了高原低氧环境及运动对人体Hb及Hb与O2亲和力的影响,为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提高训练成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杨静 《学周刊C版》2024,(13):18-21
高原训练的理论依据是在高原低压低氧的环境下进行体育训练,让运动员接受缺氧和运动的双重考验,从而激发他们身上的潜在能力,提高综合运动能力。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适时适当开展高原训练,一方面拓宽体育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抗缺氧生理反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训练习惯,体验高原体育训练特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贾磊 《黄山学院学报》2007,9(5):136-139
应用游泳耐受实验、耐缺氧实验及透射电镜研究了小鼠服用EU后骨骼肌超微结构中线粒体的改变及对过度训练造成的线粒体损伤的预防和提高运动能力的关系,结果显示EU能使小鼠游泳耐受力和耐密闭缺氧能力大为提高,使小鼠骨骼肌内线粒体数量增多,体积增大,能明显改善竭力运动后的线粒体破碎和空泡化现象,并且能使线粒体在肌原纤维之间纵行排列,靠近Z线.这些对运动训练中供氧器官线粒体的改变对预防线粒体的损伤和提高运动能力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观察模拟4000m高住低练后力竭运动对大鼠肾EPO表达及RBC、Hb和HCT的影响,为科学的低氧训练提供实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与常氧组相比,无论是高住组、常氧运动组或者高住低练组EPO值均升高,其中高住8 h组与常氧组相比EPO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与常氧组相比,高住8 h组和高住12 h组RBC、Hb、HCT值上升,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常氧运动组和高住8 h运动组RBC、Hb、HCT值显著下降(P<0.05);高住8 h运动组与高住8h组比较,RBC、Hb、HCT值显著下降(P<0.05).适宜的低氧刺激可以提高机体的有氧能力,其中以低氧8小时的4周4000米海拔高度低氧刺激效果显著,考虑与EPO、RBC、Hb、HCT的升高有关;低氧后运动,血液RBC、Hb、HCT值显著下降,说明低氧刺激、运动强度过大,而使机体有氧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100米是高考田径竞赛项目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有机体在大量缺氧条件下完成的极限强度的周期性运动项目。短跑训练是全面身体训练基础的基础,要最大限度减轻学生在训练及比赛中  相似文献   

17.
运动训练过程,实际上是教练员与运动员、运动员与运动员合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合作所产生的效果,可以使1+1的训练出现等于2、大于2或小于2三种情况。教练员、运动员之间合作的程度,直接影响着运动训练的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近15年来相关资料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游泳运动员在高原环境中训练,机体受缺氧和训练的双重刺激,出现了一系列代偿性反应,血液成分的增加和各项血液指标的显著性变化是机体适应低氧的重要代偿机制之一,此种变化在大量研究结果中都被证明是有益的,但也不尽然.针对此结论,本文将会进一步系统归纳分析,以供后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间歇性低氧复合常氧训练的方法,下高原调整后以25m/min的速度一次性力竭,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骨骼肌匀浆液中SOD、MDA、SDH、CCO指标变化,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测定骨骼肌c-fos基因表达.结果表明:IHT组能明显提高大鼠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以及有氧代谢的能力,降低了c-fos表达,有效改善了大鼠对中等强度耐力运动的适应能力,旨在为运动员间歇性低氧训练后平原耐力参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机体稳定的铁状态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诸多因素影响机体铁代谢,包括:饮食、低氧、运动等,其中低氧对机体铁代谢的影响备受关注.在机体铁代谢这个严密的调节系统中,关键调节因子Hepcidin在低氧影响机体铁稳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低氧状态下Hepcidin调节铁代谢的分子机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低氧反应元件(hypoxia response element,HRE)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发现肥胖引起的局部低氧会导致铁代谢的紊乱,与低氧引发的炎症导致Hepcidin水平异常有关.另外发现低氧训练引起机体内氧浓度的变化会通过Hepcidin引起机体铁代谢适应性交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