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
阅读信念由回归原意到建构新意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回归原意与建构新意阅读信念的辨析回归原意阅读信念是指 ,读者认为阅读是为了准确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 ,应该追索作者的原意。此种信念指导下的阅读过程是信息输送的过程。信息输送的过程是指在阅读中信息从认知客体输送到认知主体的过程。在输送式阅读过程中 ,读者通过译码了解文意 ,故而可以说输送式阅读是再造性阅读。拥有回归原意阅读信念的读者确信 ,解释应当并且能够在理解中发现作品或经典的本义 ,原原本本地恢复出作者的意图 ,一旦方法得当 ,解释者对作品的理解 ,就会与作者对自己作品的理解相同。这类读者把阅读看作是导管…  相似文献   

2.
阅读理解过程不是读者被动接受作品的过程。阅读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对话活动,是两个主体进行着的对话,作者固然是一个主体,读者也是一个主体。读者作为一个主体,主动地跟作者对话,尽管他或许已经不在了,比如说曹雪芹。但是当我们阅读的时候,我们是面对着一个活的曹雪芹,我们是在跟他对话。这种对话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阅读主体有不同的准备,他们的性格、能力、处境等不尽相同,这都影响着他们的阅读。  阅读主体的能动性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德国接受美学认为,作品不是由作者单方面完成的,而是由作者的创作和读者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3.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高层次的阅读,绝非是仅仅探寻和领悟文章的思想主题,表层性地解释文章的结构,或是解析文章的结构,或是解析文章的技巧。”阅读的本质是要从文章外部表现世界的“物质符号”上理解其精神内核,即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和思想。这种阅读活动,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它需要双方都敞开自己,倾注进全部的生命意识,以最终达到交融与同构。  相似文献   

4.
图式理论是一种用以说明阅读理解过程的认知理论,鲁梅尔哈特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图式指的是阅读主体已有的知理解和吸收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这意味着阅读理解有赖于读者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只有当读者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文章的信息发生相互作用时才能产生理解,图式理论认为,  相似文献   

5.
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影响理解的因素涉及到读者的知识经验和阅读技巧,这是一个包括词义、语境、生成语义,文章意义建模和图表化等一系列认知成分在内的加工过程。本文从阅读的心理过程模式分析读者与英语阅读文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提出阅读者的背景知识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并且通过阅读文字给读者清晰的词义提示。  相似文献   

6.
How to Read?     
《英语辅导》2004,(11):19-20
阅读不仅是发声念出单词,“它更需要理解。大部分有经验的读者会佳用多种不同的策略来理解文章,以下的一些策略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各个学科的各种文章,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阅读理解理解就是明白 ,明白一篇文章意味着从该文中得到了需要的信息。例如 ,当我们看一个广告牌以便了解有没有特别的套房的广告时 ,我们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找出广告牌上相关的广告 ,说明阅读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首先 ,读者应该尽快排除无关的信息 ,找出所需要的信息。仅仅懂得文章的大意是不够的 ,还需要仔细的理解。理解至少有两个层面。在较低的层面上 ,读者要大体懂得他所读的东西。要做到这一点 ,他必须了解大多数单词的词义 ,并且懂得它们在语法和语义上紧紧相连。此外 ,读者需要透过文章的字句形式了解它的基本观点。将…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一种能力,阅读能力需要按阅读规律进行培养。阅读规律可概括为四条:层次律,即阅读中的心理活动是一个感知──理解──想象──表达的有层次的过程;建构律,即阅读者的认知结构是在阅读主体与阅读客体之间的双向交流中向前发展的;体验律,即通过读者、作者之间的无声对话,进行超越时空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的双向交流;操作律,即阅读过程是训练阅读者进行各种思想技巧和阅读行为的操作过程。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产生读者、作者、作品浑然一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阎秋媛 《成才之路》2012,(20):20-20
解释学原理是接受美学的哲学基础,将之用于文学作品的阅读上,即是指作品的意义不再被理解为实在性的、既定的和非时间性的,而是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完成的理解。让读者用自己的审美经验和想象去填充和改造文本,不一定是对原意的恢复,而是一种新的创造。这个观念与新课改必修本中的主体部分一“阅读鉴赏”的编写目的不谋而合,该板块强调单元的组成兼顾文体和人文内涵,侧重于对形象性较强的文学作品进行品味和鉴赏、对思辨性较强的说理性文章进行思考和领悟,具体由“人物与环境”“感受与共鸣”“质疑解难”“启迪与想象“四个单元组成,意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陈丽 《甘肃教育》2014,(16):66-66
正一、理解是阅读的要旨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从形式上看,阅读似乎是一种单向的言语交际活动,实质上它是作者与读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是一种积极思维的智力活动过程。它包含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和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解码的理性认识阶段。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因此理解能力是阅读中最重要的能力。阅读理解的程度可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深层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和评价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表层理解只是懂得文章字面的意思;深层理解则要求读者能清楚地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评价性理解则需要读者  相似文献   

11.
读者意识是作家对读者接受和理解作品的先期预设,是作家创作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作家的读者意识,伴随着传播媒介的现代变革而渐次萌生.冰心的读者意识是对时代要求与读者审美意识双重呼应的产物,一方面,冰心敏锐把握时代症候,关注社会民生;另一方面,尊重读者的情智和阅读积极性,以文体的创新性和艺术的情趣性引发读者的阅读热情.然而,冰心的读者意识却未能发展成明确的、具有积极主动性的主体意识,呈现出主体的潜隐形态.  相似文献   

12.
推理是阅读理解尤其是小说阅读理解过程的核心。在阅读中,读者需要运用推理去补充文章省略的内容,甚至创造出新的语义信息。所谓推理策略,是指读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自己的原有知识(读者背景)和文章(课文背景)提供的信息创造出新的语义信息。倪文锦教授认为,阅读中一般要进行的推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连接推理,  相似文献   

13.
读者所拥有的词汇量、所掌握的与文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阅读方法是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几个主要障碍。读者要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不仅要努力提高英语水平 ,丰富语言以外的知识 ,还要加强阅读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在不同场合与不同对象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写作是交际的一种手段,是作者借助其作品和读者之间进行的交流。写作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根据交际双方交际需要用得体的方式,通过其作品和读者进行交流的能力。对于写作者来说,写作的目的是进一步交际,而要达到进一步交际的目的,必须有读者的参与并在阅读后作出一定的反应。读者阅读并理解文章的内容,是作者实现其写作目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学生在写作文时没有考虑到读者这个因素,就不可能知道读者的需要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阅读理解是读者与篇章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读者构建文章意义的过程.通过6种基本类型英语阅读理解题--字面理解题、综合重组题、推断题、预测题、评估题和个人反应题的训练,可以很好地提高读者对篇章的理解,并增加他们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从本质上说,阅读是主体主动地认识世界的实践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阅读只能是学生的阅读,也就是说学生应该是阅读的主体。接受美学理论表明“作品”的价值只有经读者阅读才能体现出来。认知心理学家雷斯尼克对阅读所下的定义是:“阅读是一种构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推断能力与他原来的知识起关键性作用。”阅读本来就是一种个性鲜明的行为,不同个体的认知水平、年龄、身份、阅历各不相同,对作品的理解自然深浅不一,有的甚至会大相径庭,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17.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先天生理特别是后天环境和教育作用下形成的与他人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独立的人格与创造性。这种独立的人格和创造性只有在主体的主动参与中才能形成。在阅读活动中,因为阅读文本的意义具有开放性,其意义的构成需要读者的主动参与才能完成,且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个性内容,特别适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倡平等对话,张扬阅读主体的角色意识阅读是读者与作品(即文章)对话和交流的活动,读者通过理解文章的意义来认识世界,发现自我,…  相似文献   

18.
英语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认知过程,阅读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符号的解读,而且是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和阅读策略的综合作用。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了解程度;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体裁的理解程度。只有对这些因素加以科学地分析,并且加强对学生阅读技巧和能力的培养,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王桂莲 《成才之路》2010,(17):I0014-I0014
在语文学习中,不但文章的写作离不开想象,阅读也同样离不开想象。阅读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创造的过程。作品的价值要在读者的创造性阅读中实现。尤其是文学作品,必须借助想象来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才会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受.从而真正理解作品,使阅读真正成为一项高尚的心智锻炼。  相似文献   

20.
何谓阅读,信息论认为阅读是从文字中获取信息,心理学认为阅读是通过视觉系统接受书面语言传递的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内容、思想感情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阅读的对象是文本即作品,作品是作家创造的产物。而“文学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本身,不只是作者赋予的或作品本身所囊括的,而是也包括读者阅读过程中所增补和丰富的”(姚斯语)。也就是说,文学作品的意义并不只是作者或作品本身所决定的,而且包括读者的阅读发现,可以说,阅读活动的过程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