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高等师范院校要走出“师范性”与“学术性”的怪圈,首先要在教师教育理论上突破传统的学科分类模式,按照职业分类的专业体系对教师教育专业进行重新归类;其次要在教师教育的实战中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坚持“学术性职业化.师范性实践化”的办学理念,即按教师的职业特征和职业需要来组织专业知识,让学生学习对所从事的职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加强教育实践环节,坚持让学生在教育实践、教育情景中学习提高从教能力。  相似文献   

2.
关于教师教育专业分类与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师范院校应该在教师教育理论上突破传统的学科分类模式,按照职业分类的专业体系对教师教育专业进行重新归类;在教师教育的实践中,按教师的职业特征和教师职业需要来组织专业知识,让学生学习对所从事的职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加强教育实践环节,坚持让学生在教育实践、教育情景中学习提高从教能力,以实现“学术性”与“师范性”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3.
高等师范院校要走出“师范性”与“学术性”的怪圈,首先要在教师教育理论上突破传统的学科分类模式,按照职业分类的专业体系对教师教育专业进行重新归类;其次要在教师教育的实践中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坚持“学术性职业化,师范性实践化”的办学理念,即按教师的职业特征和职业需要来组织专业知识,让学生学习对所从事的职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加强教育实践环节,坚持让学生在教育实践、教育情景中学习提高从教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难度,在于我们必须在有限的周期内,进行高效的职业素养教育活动.文章通过介绍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素养教育系列工作实践,提出职业素养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应当贯穿在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并指出职业素养教育是“育人育心”的过程,应以引导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职业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普遍关注,但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整体构建的实践、探索还较少,研究成果比较零散。体系化构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包括目标设定、基本内容、路径选择、运作机制和制度保障等五个方面。在实践过程中,应建立系统化、模块化、学分化、普及化的“四化”实施模式,并通过实施过程与结果评价,完善职业素质教育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职业理想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健 《职业技术教育》2007,(8):79-81,86
职业理想教育不仅是一种理想教育,更是一种职业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理想的形成,使其树立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科学合理地设计职业生涯。高职院校应树立“全员全程教育观念”,营造重视开展职业理想教育的良好氛围,将职业理想教育同课程教学、成功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及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教育要先行。大力发展西部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已是勿庸置疑的。本文仅就大力发展西部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具体措施谈点看法。一、加大西部地区职业技术院校“硬件”建设力度1.加大西部地区职业技术院校“硬件”建设力度的必要性教学是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获得的知识和发展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而教学过程最主要的是在相关院校中完成的,所以,要大力发展西部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就应加大西部地区职业技术院校“硬件”建设的力度;否则,将可能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有人认为“与其花大力气去投资…  相似文献   

8.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寻求变革发展的新内容,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新载体,也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引擎,迫切需要我们建构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实现新的发展。针对上述要求,建构了“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中心,“课程引领”“社团互助”“团队扶持”“模拟体验”和“创业实践”等五个实践体围绕该中心,依次推进,形成一个循环的发展体系。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的创建和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   

9.
对高职院校来说,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与中级专门人才的基地,体育课程除需要在满足身心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与原则外,还要致力于提高与未来职业有关的运动技能、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而高职院校“职业”性的特点,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高职院校体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本文结合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谈我们对高职学院体育教学改革的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10.
关于订单培养的实践和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订单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发展的共同需要,也是学生就业的理想渠道。本介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订单培养”实践的过程、方法和经验.阐述了对高职院校“订单培养”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发挥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也要构建实践育人、第二课堂、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思政”格局。文章以铜川职业技术学院“1352”实践育人体系为例,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中的有益经验,以期为高职院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必须遵循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地发展,做到准确定位,突出职业岗位技能特色;科学设置和优化专业,突出发展的协调与可持续性;大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突出实践教学特色;以学生为本,突出就业为导向的“双证书”制度。  相似文献   

13.
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良好的职业能力是学生就业的基础.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就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本文在充分调研基础之上,结合本校高职办学实际,阐述了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并从课程改革、师资建设、实践教学、勤工助学、“双证书”制、创业教育等方面分析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实行“双证”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新 《教书育人》2005,(11):36-38
“双证”制指的就是指两类证书内涵,即综合文化水平与职业技术或技能等级的衔接与对应。其基本思路是:对职业技术院校全日制在校生实行“一教两证”,即一种教育形式同时颁发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社会人员实行“证书折学分”,即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可按照规定的办法和程序将职业资格折算学分,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入职业院校修满规定的其他学分,可获得相应的文凭。  相似文献   

15.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业导向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职院校需从更新教育观念、推进课程改革、建立实践基地和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1工学结合实习的目的 高等职业院校工学结合,就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按照产业的要求,通过校内场所、校办工厂、校企合作等方式,将学校专业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意识、职业能力的一种综合教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构建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体系,就是将职业发展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和学校活动的所有环节,贯穿到高职学生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形成高职院校职业发展教育的全程化和专业化,增强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职业发展教育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工作室平台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斌  陶洪  曾凡林 《职教论坛》2006,3(6):44-46
高等职业教育要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应该解决的关键问题,职业素质培养应该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特色。建设高职学生工作室,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良好平台,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我院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试点的教改试点项目“高职学生工作室建设”为例全面介绍基于工作室平台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根本要义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职业发展教育是广义教育范畴下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是立足于学生个体发展的人生教育,在高职学生中辅以适时的职业发展指导教育具有积极的"人生引航"作用。如何认识职业发展教育,如何强化学生对未来职业世界的认识,如何将职业发展教育融入学生工作之中,提高学生工作的绩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阐述了职业发展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的价值,以及对它的理论认识和成效评价,并以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职业发展教育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之下,本科生“职业生涯共同体”成为优化职业发展服务模式、重构高校社会契约的一项创新实践。美国7所一流高校已建立了结构完善的本科生“职业生涯共同体”,均由学生、职业教练、雇主、校友等主体构成,并遵循以学生为结点的“多元一体”“、成员交互”运行规律。以主体间交互关系建立为行为机制和目标,基于职业发展工具与资源,共同体探索了职业早期体验、信息采访与职业研讨、实习项目与职业跋涉、高影响力项目与职业影子四类创新实践,引发了“将本科生职业发展上升为高校育人优先事项”的思考。这启示我国一流高校要全面重视和升级本科生职业生涯教育,促进校内外主体合作和资源互享,创新职业发展服务模式和情境以提升本科生生涯建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