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每一节都是有效课.练习课作为新授课的拓展,我认为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问题的引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促进他们自主发展,张扬个性,让练习课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练习课不进行一定量的练习,是很难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形成解题技巧的,因此对于数学练习课,我认为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沫沫 《黑河教育》2012,(11):29-29
练习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一堂好的练习课不仅能让学生牢固掌握薪知,复习巩固旧知,而且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只关注新授课的讲解,对练习课不够重视,甚至把练习课上成了自习课。那么,如何上好一堂小学数学练习课呢?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练习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有效性,让练习课也像新授课一样活起来,要做到:先练后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注重知识的层次性;合理选择,突出练习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练习课所占的比重很大,有时一课时的新授课,却有两课时的练习。由此不难看出,数学练习是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必备功课,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石。从数学练习中,我们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遗漏与不足,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学习品质。但是,在大多数教师的教学中,对数学练习课很不重视,忽略了数学练习课的重要性,往往把数学练习课当作完成作  相似文献   

5.
练习课和新授课、复习课并称为小学数学的三大课型.但是长期以来,各种教学研究、竞赛评比总是热衷于新授课的研究;只有在临近期末时才因为教学进度的原因,不得不对复习课有所触及;而对于练习课,教师们更是缺少重视,随意性强,从来不肯让听课者一睹庐山真面目. 其实,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数学思考,获得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手段.练习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是学生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笔者近年来致力于小学数学练习课的研究,有一点浅显的思考,现整理成文.  相似文献   

6.
数学练习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练习课大多都被上成了"做题课".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练习课上得死气沉沉,比较低效甚至无效的练习现象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何让练习课真正发挥功效作用,大有文章可做.一、确定练习目标上练习课前教师首先应该明确练习的内容有哪些,为什  相似文献   

7.
正练习课和新授课、复习课并称为小学数学的三大课型。但是长期以来,各种教学研究、竞赛评比总是热衷于新授课的研究;只有在临近期末时才因为教学进度的原因,不得不对复习课有所触及;而对于练习课,教师们更是缺少重视,随意性强,从来不肯让听课者一睹庐山真面目。其实,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数学思考,获得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手段。练习课在小学数学教  相似文献   

8.
初三数学复习课有其特殊性,学生因没有新授课的新鲜感而缺乏主动性;教师因没有统一教学模式而比较随意,都降低了复习课的效果.为落实新课程要求,增强复习课实效,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并注重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感悟”,充分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9.
一、构建小学数学练习课有效性教学模式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课占了整个教学时间的很大比重。数学练习课是在新授课之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系统训练的教学活动,它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是学生掌握知识、形式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数学练习课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  相似文献   

10.
<正>回想我们曾经参与过的数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不难发现,我们经常能看到新授课,偶尔能看到复习课,但练习课难见踪影。数学练习课作为与新授课、复习课并列的三种课型之一,在实际教学中的课时数多于新授课、复习课的课时数,但对其的研究却显得捉襟见肘。问题1:审视数学练习课,问题何在?谈到数学练习课,我们都觉得其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提高熟练程度,形成技能技巧。不过,我们在关注学生为什么练习的时候,是否也在关注学生练习  相似文献   

11.
数学练习课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是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的必要途径,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对新知掌握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很多教师把练习课上成了"做题课",想通过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结果事倍功半,学生对练习课产生厌烦情绪,严重影响练习效果。教师应该如何有效设计练习课呢?  相似文献   

12.
练习课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以培养与训练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技能和技巧为主要任务。练习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约占30%),在教学活动中,它与新授课相互衔接交替出现,研究练习课的教学,对巩固知识,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练习课的形式随练习内容和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有效的练习活动必然与相关的学习心理过程对应。在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搜集到很多宝贵的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课起到巩固新授课的作用,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基于不同课型的练习课,教师都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讨论可在课堂引入时、练习时、总结时进行,是提高练习课教学有效性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89):13-14
小学数学课堂的传习要义,要求教师除了要规范学生纪律,引导其融入课堂情境中来优化数学思维和解题意识之外,还需要准备好练习课的素材,从问题出发,将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救出来,引导小学生主动树立数学思维意识,通过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提升解决效率,进而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灵动性。本文主要研究让练习课变得灵动起来——上好一节练习课。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小学数学练习课中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多注重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忽视学生、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往往把练习课上得枯燥、乏味、低效.新课程实施后,上好数学练习课不但需要数学教师具备知识归纳、整理的综合能力,还要注意处理如何练的问题,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避免练习课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练习的过程中得到数学思维的系统训练,使练习课焕发活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有效性呢?以下借助《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练习课)》为例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小学教学练习课中,如何把枯燥的数字赋予灵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可爱.激发学生数学的思想,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是教师特别是低年级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让我们从重视双基到关注三维,练习的价值就在于为三维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强大后盾。数学练习存在于所有的课型里,只不过所占比重及地位不同而已。新授课中的练习为巩固新知服务,练习课中的练习为新知的内化及发展服务,复习课中的练习为整个知识体系的梳理与构建服务。有时新授课或许就是一个学生自主建构的新练习,  相似文献   

18.
杨萍 《成才之路》2012,(36):34-35
小学数学的练习无处不在,新授课中有练习,练习课与复习课中更是以练习为主,可以说,练习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一半以上。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数学练习题的设计却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习活动依然以教师为主体,缺乏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练习活动内容单一,学生个性受到压抑,学习潜力难以得到发挥,从而导致了练习的教学效率低下。因此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就应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有效性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依据科学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培养数学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做到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下面我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王靖忠 《广西教育》2014,(41):111-111
正十年课改,让我们收获颇丰,也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以学生为核心的数学练习课模式已得到很多数学教师的认可,正逐渐成为有效教学的典型窗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做了许多有益的教学尝试。勇于让出设计的权力,敢于让学生试水,精心选择、科学改编等都成为教师的理智选择。一、给学生出题的机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并富有个性的过程。为此,我们的练习课不能沦为解题课,而要让学  相似文献   

20.
练习课在小学数学中占有一定比例,如何设计好每堂练习课,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防止两种倾向。有些同志对练习课的作用不太明确,以为练习课就是做题目,因而产生两种倾向:凡是有关这一章节内容的题目都拿来给学生练习,题目做得多,效果却不好。二是练习课变成新授课,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这两种倾向都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