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公司法》明确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享有会计账簿查阅权,但由于规定不够具体,给实际操作带来不便.以现行法律规定为基础,提出会计账簿查阅权的行使主体为无限定条件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查阅权的对象范围包括正在使用及已经归档的账簿,但不包括会计凭证;股东必须依法定程序行使该项权利,当其受到公司侵害时可以采取起诉等司法救济途径;股东在此类诉讼中应正确举证并注意诉讼时效;法院应当开创一个特别诉讼程序并正确认定股东查阅账簿目的正当性及举证责任分配问题等,以使股东的会计账簿查阅权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和保护.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有限责任公司内郝受理股东行使会计账簿查阅权机构具体化为监事会,加强对股东行使查阅权的保护,同时有利于对股东的查阅目的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3.
论股东账簿查阅权行使之正当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东行使账簿查阅权时必须具备正当目的是诚信原则在公司法领域的体现,也是股权与公司管理者的自主经营权相互制衡的结果,符合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人合性特征.判断股东是否具备正当目的存在积极标准与消极标准.因账簿查阅权而产生的诉讼宜采取简易程序或特别程序处理.  相似文献   

4.
企业在破产程序中产生的恶意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越来越多,其重要原因是我国目前商事账簿的法律规制不够完善,债务人能够轻易在自己财产上“动手脚”.为了遏制破产中的恶意行为,就要完善现有的商事账簿法律规定,明确账簿制作责任人,赋予债权人账簿查阅权,同时明确账簿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5.
股东知情权是股东为保护其在公司中的权益而对公司有关情况行使的查阅权、质询权以及核查权和核查人选任请求权。它是股东依法知晓公司经营的真实信息的权利。我国新修改的《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作了比较具体、全面的规定,但还有探讨余地。股东知情权的司法救济,应关注于提起知情权诉讼的主体、目的以及股东知情权诉讼中的被告等问题;股东知情权的司法救济是防范股东风险、保障股东权利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股东知情权是股东行使其他权利的基础,尤其在有限责任公司中,中小股东受到大股东的压制,其股权的行使更是离不开知情权的掌握。从公司不履行法定义务产生的股东行权障碍、股东行使查阅权产生的法律障碍及判决生效后产生的执行障碍三方面探讨股东知情权的行权障碍;在妨碍股东知情权的私力救济上提出了公司章程赋权、股东会专项决议及公司治理细则等三项措施,在公力救济方面,结合司法实践分析了简化诉讼程序、借鉴调查令方式的可行性,为我国公司立法的完善提出浅见。  相似文献   

7.
张锋 《襄樊学院学报》2007,28(10):34-38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权转让制度包括股东权的内部转让和外部转让制度。股东权的内部转让应采取相对自由模式,除章程对转让进行限制外,股东权可以自由转让;其转让的程序包括股东权转让合同的订立和公司股东权转让登记二个阶段。股东权的外部转让应采取同意权和优先购买权的模式;其转让的程序包括征得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权转让合同的订立与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的行使、公司股东权转让登记三个阶段。应坚持公司内部登记生效主义和公司外部登记对抗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新《公司法》明确了股东知情权的司法救济渠道,使股东知情权诉讼有了具体的法律依据,但仍存在不足。分析股东知情权诉讼中原告资格、被告资格、诉讼请求范围、起诉前置条件、适用程序等实务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以期进一步完善股东知情权制度,使股东知情权保护得到全面的保障和实现。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公司法》规定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但过于简单及抽象,难以在审判中具体适用。随后出台的司法解释对其中部分内容作了进一步规定,但还是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许多程序和实体问题仍需立法进一步明确。文章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股东代表诉讼各诉讼主体的地位及职责、股东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股东代表诉讼的法律效力及赔偿分配三个方面着手,就我国应构建怎样的股东代表讼诉制度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股东查阅权是股东一项重要的权利 ,本文对查阅权的性质、对象、行使条件和程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 ,指出了我国法律相关规定的不足及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的刑事附带民事制度在立法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笔认为,应当明确是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选择权。明确规定因犯罪引起的民事案件的管辖权专属审理该犯罪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取消对附带民事诉讼请求权内容的限制,取消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国家纷纷开始推行上市公司股东网络投票表决制度,以期能够降低股东表决权行使的委托——代理成本,克服小股东对于投票权的"理性冷漠",一定程度上制衡大股东对公司的操控,进而完善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表决机制。在我国,该制度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且不完善,需要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13.
在代持股权被名义股东的债权人申请强制执行时,隐名股东为实现投资权益显名化将自己变更为登记股东,在诉讼选择上,不应在执行异议之诉中一并提起股权确认之诉,而应先通过执行异议之诉排除强制执行,再提起股权变更之诉。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认定应以区分说为标准,与外部关系无必然的联系。外部关系适用外观主义原则,名义股东的债权人属于《公司法》第32条第3款规定的"第三人"范畴,在隐名股东怠于消除股权登记不一致的权利外观且名义股东的债权人为善意时,隐名股东不能排除名义股东债权人的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14.
我国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立法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无论从维护实质正义的角度看,还是从促进公司融资的角度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公司法的缺陷,导致控股股东大权独揽的局面,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常常受到大股东、公司董事、经理的侵害。我国公司法应当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强化股东权等方面对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给予严格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基于物权期待权理论,对执行程序中不动产买受人的权利进行优先保护。在司法实践中买受人往往采用确权之诉或执行异议之诉两种途径来救济,由于对确权之诉和执行异议之诉的法律性质及法律关系理解不准确而产生诸多问题,致使买受人物权期待权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研究认为,执行程序中要明确执行异议之诉的性质为给付之诉,执行异议之诉的目的就是确定是否停止对标的物的强制执行;买受人不能通过确权诉讼或者在执行异议之诉中主张确权来救济,执行异议之诉裁决不会导致物权变动,只能通过执行异议之诉实现对标的物停止执行后,再另行提起给付之诉来完成物权的最终变动。  相似文献   

16.
为股东提供完善的司法救济途径,切实保护股东尤其是小股东的合法权利,这在当前显得尤其紧迫。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对股东权益司法救济的手段,但很不完善。为了全面保障股权司法救济之实现,必须增加集团诉讼模式,完善个人诉讼,引入派生诉讼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公司法》第三章就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所作的规定存在着一些问题。公司章程就股东对外转让股权条件所作的规定不应优于公司法的规定;股东之间转让股权仍然需要经过其他股东的适当控制;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的一些具体问题需要公司法作出相应的规定;对于股权继承的效力问题公司法应当作更为明确合理的规定;就股东要求公司收购其股权的问题,公司法还应对其适用的情形作更为合理的规定,并要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股市上大量存在着控股股东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获的正常秩序,影响到社会经济目标的实现,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为关注。但就目前而言,行业规制及法律救济都不足以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不受控股股东的侵害。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日本、法国、德国三国法典对诉讼时效法律效力的规定,认为在诉讼时效法律效力上抗辩权发生说最为合理,宜作为立法模式之选择,且学者对《民法通则》第135条普遍采“胜诉权”消灭说是不当的,应重新进行解读。依抗辩权发生说,人民法院不能主动审查诉讼时效问题,义务人在诉讼时效完成后同意履行则表明义务人放弃了时效抗辩权,权利人有权要求义务人履行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