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继阳 《考试周刊》2011,(89):40-41
语文课堂应该带给学生快乐的享受,情感的升华,信念的坚定,理想的幢憬,因此语文课堂应该充盈着愉悦的氛围,洋溢着浪漫的色彩,升腾起生命的激情,张扬起科学的本真.应该是快乐的、诗意的、生成的、真实的。  相似文献   

2.
花开的时候     
赵炫 《新读写》2011,(12):21-21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揭示了艰难的生命蜕变——钻出石缝,寻找阳光;破茧成蝶,挣脱束缚;冲破土壤,顽强向上……最后,借几个小朋友之口欢呼花开的时候“真美”,这个点题别具一格。在作者诗意的描绘中,有一种对生命的信念,而这种向上的信念是年轻的写作者应该发扬的。  相似文献   

3.
任若馨 《家教世界》2008,(Z1):85-85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5.12汶川大地震的发生,让我们13亿中华儿女有了如此坚定、一致的信念。——题记(有高度、有激情)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弥足珍贵。为了拯救生命,爱在一个个生命的手中传递:(请注意这里的冒号,想想起了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4.
忧郁是一天, 欢喜也是一天, 用欢喜心去调色, 让生活喜悦自适. 用信念去实践美好的自我, 让我们欢欢喜喜地体会 短暂生命的真滋原味 与生活的现实. --作者题记  相似文献   

5.
生命于我们而言是宝贵的,更是不可再来的,因此我们必须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杰克·伦敦在他的《热爱生命》一书中真实地再现了主人公在身处绝境的情况下,忍受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痛苦艰难求生,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本文从小说的情节和内涵两方面对作者展现出来的生命观进行分析,从而更进一步地阐释了生命的珍贵性,告诫读者在生命的旅途中,需要心怀希望,树立起坚定的信念,并且在信念力量的推动下向着目标不断前行,如此方可使得人生绚烂多彩。  相似文献   

6.
虽然我们无法阻挡灾害,但是我们可以战胜灾害;虽然我们无法决定生命,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半年来,生活在上海的都江堰学生不仅没有在悲伤中一蹶不振,反而把快乐带给了我们;不仅没有在困难面前倒下,反而用他们的乐观和坚强感染了我们。  相似文献   

7.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信念是人的活动的基础和支撑点,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信念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活动方式,信念的改变反映着人们价值观的变化,必然带来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的变革。信念对于人的活动的这一意义表明,信念本质上是人对自身生命存在的意识;信念的存在即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意识形成,人的精神世界的存在;信念的丧失则是人的生命意识的崩解。因为,从人的活动的存在看,信念是人的精神家园,与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世界、价值世界相联系,展示人的存在;从人的活动的历史变化看,信念是人的活动目的…  相似文献   

8.
谢悦 《考试周刊》2009,(45):47-48
在新课程背景下,针对古文的教学,本文作者通过多样的实践探索,使古文教学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精神底子,帮助学生建立了一种做人的基本信念和准则,给学生构起一道生命的底线,筑成一座巍巍的精神长城。  相似文献   

9.
<正>【病文展示】如果说生命是一棵耸立的大树,那么信念就是深深的树根;如果说生命是一只起舞的彩蝶,那么信念就是翩翩的翅膀。没有信念,那高峻挺拔将不复存在,没有信念,那婀娜多姿将杳然西去。有了自己的信念,通往梦想之路将会被开启。信念就像是一根救命稻草。悲观之人总会先败给自己,然后再被现实打败;乐观之人却是能战胜自己,战胜现实,而他们往往就凭着信念让自己存活下来。巴尔扎克在  相似文献   

10.
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镇贫民——许三观喜怒哀乐的一生。他的一生是一代中国贫民在那个艰辛年代的缩影。作者以一个卖血故事对一个普通人的生命“长度”进行了展示和叙说,通过其用鲜血换来家庭与爱情,用鲜血为生命增加色彩与信念以及用鲜血让生命与爱延续的富有深层意蕴的故事叙述,表现出作者对一个普通人的生命历程思索,体现出一种关注生命的艰辛而执着的存在状态,深怀悲悯与赞叹的浓郁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1.
如果宇宙的其他地方确实存在生命,那么我们——甚至我们的后代——在有生之年找到外星人的可能性有多大?搜寻外星人——不论是否属于智慧生命——需要坚定的信念。你必须相信生命存在的条件(液态水、适宜的温度、抵御致命辐射的保护)不是地球独有的;在适宜的环境下,  相似文献   

12.
谢悦 《考试周刊》2009,(49):50-51
本文作者针对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教给方法,提供平台,让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在潜移默化中逐步确立起理想和信念。  相似文献   

13.
信仰通常适用于宗教层面;信念则更适用于道德,是指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本文从道德信念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出发,提出了培育中小学生道德信念的若干途径。通过哲学透析并运用心理学成果,发现个体不同时期获得的道德信念日后改变程度不一样;学校组织成员所共享的信念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基础,它们是影响个体道德信念的重要因素;道德信念会有形无形地影响学生未来价值的选择和道德自律;道德信念决定个体的决策、日常行为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潜移默化地培育早期信念;运用权威引导学生接受正确的道德信念;利用情感,促进学生道德信念变革;让学生参与道德实践,促进学生信念改变与实践变化的良性循环;让学生学会反思与体悟。  相似文献   

14.
既然生命中总有些无奈.那就让我用热情去面对:既然困苦选择了我,那就让我用坚强去拥抱:既然上苍让我成为一株平凡的小草,那就让我不忘开花的信念。  相似文献   

15.
孙绍振教授将欧·亨利的《最后的长春藤叶》这部短篇小说的主题解读为"精神超越死亡""信念决定生命""歌颂为了他人的生命作出最大的自我牺牲的一种精神"。笔者查阅了许多材料,发现这种解读是被读者普遍采信的。这种解读固然无误,但如果对一篇被他人解读得已经很充分的小说提出几个新问题,我们可能会挖掘出小说更深层的东西。读过此文之后,我给自己提出了三个问题:(1)为什么琼珊会想到死?(2)为什么作者让老贝尔曼死去?(3)为什么不选择另一群人,偏偏选择一群作画的艺术家?经过思考,我认  相似文献   

16.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开始说谎了,谎话仿佛成了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我们该怎样去分析、面对,才能让谎话中夸大、不实的部分消失,让向往变成现实,并最终让孩子明白,说真话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负载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充满着生命的玄妙和机智,是灵与肉、形与神的有机融合。只有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让他们走进作品,才能体验作者的情感世界;让他们与“作者”对话,才能获得思想启迪;让他们披文入境,才能享受审美愉悦。由此,他们的生命价值才能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8.
"你是拉姆先生的外甥鲁本吗?""你是找五楼的劳德先生吗?"这两句善意的谎言如冬日暖阳,温暖了两位迷途少年的心,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让他们重新树立起了生命的信念。那一首首善良的歌在那把小提琴上奏响。  相似文献   

19.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钢琴曲《秋目的私语》)师:有人说,生命是宝藏;有人说,生命是黄金。我说:生命是花,就像我手中的这束绚丽多姿的鲜花。世界也正是因为有了如花的生命而显得更加精彩。可是,有的人却轻易地让生命之花过早凋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事件:  相似文献   

20.
<正>常常想家。当我们想家的时候,其实是想起了母亲;当我们想起母亲的时候,其实是想起了无边无际云蒸霞蔚的爱;当我们想起爱的时候,其实是想起了如天宇般宽广淳厚的温暖和一种伟大神圣的责任;当我们想起责任的时候,其实是在宁静致远地思索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尊严。世上没有关于"家"的节日,好在有一个"母亲节",让我们飘荡的心有所附丽。每年的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