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路》是美国作家科马克·麦卡锡的第十部小说,于2007年获得普利策奖。故事以世纪末日时的阴霾恐怖景象为背景,讲述了一对父子的求生之旅。本文从文本分析角度出发,浅析火种(the fire)在小说中的蕴含的希望,善良与爱之意。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部西部小说,科马克·麦卡锡的《老无所依》未向读者展示英雄主义主题,小说中的主人公不是英雄,正义战胜邪恶的结局也未出现,因而形成了对传统西部小说的巨大颠覆。英雄在该西部小说中的缺失揭示了越战后的美国传统价值体系崩坍及金钱至上的恶劣社会风气的盛行。通过英雄缺失的写作,麦卡锡表达了希望民众回归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良好愿望。  相似文献   

3.
夏瑜是鲁迅小说《药》中主人公之一,漫游者是美国小说家房龙的小说《宽容》(课本节选的是《(宽容)序言》)的主人公,两个同期的人物形象既可敬又可悲。虽是不同国度小说中的形象,但仔细研读。两者却又是何等的相似!  相似文献   

4.
科马克·麦卡锡的小说《路》以及叶伟信导演,吴镇宇、古天乐合作主演的《爆裂刑警》从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角度解读,二者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在两部作品中,可乐作为“希望”的意象,不仅推进了情节的发展,且升华了作品的主题,即面对人生困境和生活的无奈,看似绝望的主人公仍抱有一种积极的人生观;最后,从两部作品不同的结局,探讨生命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被誉为二十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之父,先后发表了《嘉莉妹妹》、《珍妮姑娘》、和《欲望三部曲》等多部著名长篇小说。他的作品打破了美国早期的现实主义的乐观传统,用巴尔扎克式的锋利笔法,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两个世界的对立,讽刺了资产阶级腐朽堕落的生活方式,无情抨击了它对人们的腐蚀和摧残,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因此,他的小说多次受到统治阶级的打击、歪曲、甚至是禁止出版。但是,1925年小说《美国的悲剧》的发表,却在美国上下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给德莱塞带来了世界声誉,从而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坛和世界文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家族,一直是现代作家所迷恋的一个文学母题,既是现代作家情感的家园,又是精神的牢笼。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就选择了“意在暴露家庭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作为现代启蒙的言说开端。随后,《家》、《春》、《秋》(巴金)、《财主底儿女们》(上部)(路翎)、《金锁记》(张爱玲)、《四世同堂》(老舍)等经典力作的陆续面世,使家族小说跻身于现代文学史的显赫叙事群体。  相似文献   

7.
看《大家》     
叶开的《青春期》(长篇小说·上)是本期“前沿”栏目唯一刊发的小说。在文学的牧场中,叶开放开蹄子恣意撒欢。具体点评待下期出齐再总体进行。本期“你们”栏目所刊小说为甫跃辉的中篇《鱼王》。作为复旦大学文学写作专业研究生,甫跃辉近两三年在写作上崭露头角。较之于他之前的小说(如发在《山花》上的几篇:《街市》、《金色》与《少年游》等),这篇《鱼壬》已经充分显露出他在经营文学世界时所锻就的从容开阔的气度。在《鱼王》的前半部分,租下白水湖养鱼的外来渔民老刁与儿子海天在性格上相似得几近合一:老实本分、略带羞赧却都豪饮烈酒,  相似文献   

8.
本期最令人期待的作品是王安忆的新长篇《启蒙时代》(《收获》)。小说有勾勒一个时代的宏大企图,可是作家理论阐述的兴趣似乎远远大于感性描写。与2005年的《遍地枭雄》一样,小说缺乏叙述动力和情感动力,读来令人气闷,显得气象衰微,看来作家几年前遇到的“瓶颈问题”益发严重。其他的几部长篇也令人失望,格非的《山河入梦》(《作家·长篇》)无论是写现实还是写寓言都不深入;邱华栋的《骑飞鱼的人》不管是于历史还是于想象都未翻出新意;李玉文的《河父海母》(《十月、长篇》)在魔幻和现实之间皆不落实,朱辉的《天知道》(《钟山》)在“纯文学”和通俗文学间两头不靠,海南的《最漫长的煎熬-南诏大理国秘史》(《大家》)更在“秘史”和旅游指南之间不知所云。中短篇中,罗伟章的《最后一课》(《当代》)和王立纯的《弥天大谎》(《十月》)写底层的现实问题,前者催人泪下,后者鲜活生动,可惜文学表现力性稍嫌不足。倒是阿宁的《白对联》(《当代》)可算当代的“官场现形记”,对世道人心的把握精确到位,属“世情小说”中的佳作。此外,阿来《马车夫·喇叭》(《上海文学》)和冉冉的《八月蔚蓝》(《山花》)含蓄紧致,值得推荐,可惜在整体作品中数量太少,显得单薄。[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张帆 《现代语文》2006,(1):105-107
谭恩美,名美籍华裔小说家。自其第一部、也是给她带来盛誉的小说《喜福会》1989年问世以来,谭恩美受到中美读、艺术界和评论界的关注。之后她又陆续出版了小说《灶神之妻》(1991),《百种神秘感觉》(1995),《接骨师的女儿》(2001)以及自传《命运的对面》(2003)。  相似文献   

10.
看《十月》     
本期《十月》刊发的小说整体来看相对充实,《云端》(马晓丽,中篇)、《千万别让她说话》(格致,中篇)等小说都各有可圈点之处。  相似文献   

11.
《小学科学》2011,(11):12-14
自然视界《达·芬奇密码》是美国作家丹·布朗的一部畅销小说,以750万册的成绩打破美国小说销售记录,目前全球累积销售量更是已突破6000万册,成为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也取得了不锚的票房成绩。在小说《这·芬奇密码》中,主人公通过解读达·芬奇一系列画作(包括《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中的线索而揭开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小说的叙事模式包括叙事角度、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三个层次。中国古代小说尽管有个别采用倒装叙述的(如唐代李复言《续幽怪录》中的《薛伟》),有个别采用第一人称限制叙事(如唐传奇中的《古镜记》、《游仙窟》、《谢小娥传》等都用“余”、“予”的口吻叙述)和第三人称叙事的(如唐初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也有个别以性格或背景为结构为中心的(如《聊斋志异》中的《婴宁》和《山市》),但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小说在叙事角度上基本采用全知视角,在叙事结构上以情节结构为中心、以连贯叙述为主要方式,在叙事语言上的典雅的文言发展到既有书面的典雅、又有口头的活泼。  相似文献   

13.
徐晓红 《中文自学指导》2009,(6):117-118,55
施蛰存(1905-2003)一生中从事小说创作的时期并不很长。用他自己的话说,从1928到1937年是他从事创作的十年,写了70篇短篇小说,印出了5部小说集。其实在1928年之前,他就已经出版了《江干集》(1923),与戴望舒、杜衡等组织文学社,发行同人刊物《兰友》(1923)、《璎珞》(1926)。从他最早的文学描红阶段算起,到1928年,他已发表了大量的小说、散文。  相似文献   

14.
《修道士》(1796)(又译《僧侣——罗曼记》,The Monk——A Romance,以下简称《僧侣》)是英国作家马修·格雷戈里·刘易斯(Matthew Gregory Lewis,1775——1818)的代表作,也是哥特小说的经典作品之一。所谓"哥特式"小说,又称"恐怖小说"和"黑色小说"。这派小说经常以丰沛的情感沉浸于峭壁和深渊、突然死亡、地牢巫术、幻觉和预言之中,是前浪漫主义的一种富有代表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托妮·莫里森的长篇代表作《宠儿》(1987)在莫氏荣膺诺贝尔文学奖(1993)以来一直是国内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研究的重要文本。从小说的人物形象、思想主题、艺术形式等三方面对1990年代以来国内该作品的研究进行梳理,试图较客观地把握中国《宠儿)研究的特色与态势。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小说体裁的课文不多.只有两篇中国古典名著选读——《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九册)、《三打白骨精》(第十二册)和两篇现代外国小说——《船长》、《爱之链》(第十一册)。它们和众多的故事、散文混杂在一起,很难区分。我是这样理解的:小说是写人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故事是写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故事...  相似文献   

17.
怪哉     
古镜 《华章》2011,(6):25-25
【导读】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四十,《鉴戒录》条下曾云:“蜀何光远撰。东方朔辨怪哉虫事(案:小说已佚,此条见《太平广记》四百七十三),已为附会”。这里提到的“小说”,当为南梁殷芸编纂的《小说》,虽然早佚,但我们却能看到辑本。  相似文献   

18.
随着资本主义的工业社会稳步发展,最初的启蒙理性演变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并随后确立了"工具理性"的主导地位,致使"价值理性"的空间不断被压缩,本文以美国当代文学大师科马克·麦卡锡的《路》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溢于文本之间的工具理性批判思想和挽救资本主义社会的宗教救赎方案。  相似文献   

19.
库切是南非当代著名的小说家。自1974年起,先后发表了《幽暗之乡》、《国之中心》、《等待野蛮人》、《迈克尔·K的生括和时代》、《敌人》、《铁的时代》、《彼得堡大师》、《青春》、《耻》等多部小说,并多次获奖(包括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被评论界认为是当代南非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的代表作之一《鸡蛋的胜利》以大胆尝试多重叙事视角、视角转化以及幽默的写作风格等艺术特点,突出了成长小说主题:从无知到经历再到成熟。安德森的成长模式不同于美国传统成长小说的一般主题模式,而是从想要成熟的懵懂少年到经历变故,最后看透现实而陷入困境和困顿的一种无奈状态。成长小说《鸡蛋的胜利》从叙事视角、主题表达以及新成长模式三个方面彰显出安德森在美国成长小说领域的开拓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