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几年,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悄然兴起,对于整本书导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理念,与叶圣陶提出的读整本书理念相映成趣。笔者认为关于初中名著整本书导读也要"有法可依",不能"放羊式"导读,否则导读就成为空中楼阁。也不能都是概略式导读,否则导读就会成为了解故事大意,失去名著阅读的意义,不能真正走进名著。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名著作为人类思想的精髓和世界文化的精华,更是语文阅读学习的必要内容,名著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对阅读提出明确要求:“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已经把名著阅读纳入教材编排体系,在小学高年级段(5-6年级)的教材中专门设立了“我读书,我快乐”栏目,每学年推荐2部名著。本文从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这一板块的编入,正是提倡名著整本书阅读的具体体现。然而,由于名著本身的特殊性以及教师的不重视,名著整本书阅读一直停留在"假阅读"层面,进而不能有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具体探究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专题化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引导学生进行真正地阅读。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部分对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在"实施建议关于阅读"部分也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国家对于名著阅读的重视。而名著之所以能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其实,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能和学生一起欣赏文学,探讨名著。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名著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才能把学生引领进阅读世界。学生"悦"读了,才能真正受益。一、看清现状,从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6.
<正>对学生而言,阅读名著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还能丰富人生感悟,提高文学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在学校教学中,学生的名著阅读却是"空中楼阁",有些教师将名著考查等同于识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而且,各地中考也相继出现了名著阅读的考查题目,培养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已成为共识。其内容的涉及意在引导学生有一种健康理性的读书风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开卷有益。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读书肯定是件好事,而读书之中,阅读经典名著显得尤为重要,毕竟经典里蕴藏着一个民族的光荣与梦想。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名著篇目,读了让人赏心悦目,百读不厌。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学生们尤其是中小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不是风生水起,而是渐趋凋敝。名著少人问津,问题到底出在哪?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学习中小学生对于这些经典名著课文缺失阅读兴趣和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着力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解读和赏析。一般来说,阅读教材中的名著有"五大阅读法",也即参读、美读、比读、议读、笔读五种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9.
当今时代,是一个"速度"时代,成年人为生活奔波忙碌;中小学生则疲于应付功课学业。生存竞争的压力中,多的是匆匆的脚步,人们已然没有时间慢慢品味文化经典与文学名篇,读书似乎成了一种奢侈的追求,正应了马克·吐温颇具调侃意味的话:"所谓名著,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都没有读的东西。"然而作为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更需要广泛而富有成效的课外阅读,于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通过必修课的学习,学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设计这一模块,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接触人类精神高端,以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引导他们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涵养他们的性情,健全他们的人格。  相似文献   

10.
杨越 《学子》2012,(8):41-42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为学生打开阅读之门,把他们引向阅读之路。因此,学校推进了大阅读工程,设计名著导读课,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接触人类精神高端,享受高峰体验,以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引导他们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目的,为学生奠定自己的精神地基。名著...  相似文献   

11.
名著是人类思想的精华,初中学生应该怎样读,这个问题困扰作者很长一段时间。在教学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时,一次精彩片段的放映,让作者对有效阅读名著这一块产生新想法:为什么使用多媒体放映,就会激发学生兴趣,怎样让学生更多更好更有效地阅读名著?要想达到新课标的要求,顺利过中考名著阅读题这关,就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由被动转变为主动阅读,教师和家长应该互相配合做好学生读书的一些准备工作。在读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读书方法指导,督促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最后的实时检验环节也不可缺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效阅读名著。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得到重视,新的部编语文教材倡导建立"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明确要求让语文课回到读书,让孩子多读书、会读书、读整本的书;"整本书阅读"的地位在制度设计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都日益得到凸显,中高考也开始加大对阅读量和名著阅读的考察。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对高中三个年级学生949人进行调研。从调查结果看,喜忧参半。喜的是多数高中生有正确的阅读期待和阅读认知,如认为读一些课外书对于语文成绩的提高有利、认为应该读原著、因"感兴趣"和"为了提高文化素养"而读名著、希望名著教学进课堂等,而多数学生家长也支持孩子买课外书。忧的是多数高中生的阅读行为和阅读结果离理想目标甚远,如读名著不做笔记、读名著从不与老师讨论、喜欢上网远胜于"看课外书"、读名著的数量太少等,此外,还有相当部分高中生读书从未有或罕有真正的"审美想象中"的感动。高中生的这种名著阅读期待、阅读认知与名著阅读行为、阅读结果之间的不协调,反映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当代社会转型期的剧烈矛盾冲突,其对教育工作者阅读理念、教学理念的拷问,也反映出了这个群体正处于尴尬的两难抉择之中。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其中还增加了"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建议主要包括如《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等长篇文学名著。虽然"名著"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好的典范性,但由于大多数的名著  相似文献   

16.
"多读书,读好书",这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明确提出的要求,同时都非常具体地推荐了初中阶段必读的名著篇目。因此,为了更好地落实名著阅读欣赏的要求,避免学生阅读欣赏名著流于形式,切实提高名著阅读欣赏水平,本文着重探讨了笔者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关于名著阅读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目前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学生缺乏阅读兴趣、缺少阅读时间、缺位生命主体性等问题,逐一提出了激趣、时空保证等相应的对策探究。只有如此才能落实语文新课标对于经典名著"整本书阅读"的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才能让提倡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成为践行"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涵泳家国情怀与生命人性之光的重要抓手和发展路径。这一课题研究是培育生命主体性阅读行为,是个性化解构、建构与重构经典文本生命,关怀生命和觉解生命的动态生成实践。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与阅读密不可分,而"名著"更是人类文学史上集万卷而凝成的精华,通过阅读名著可以让学生主动去体会文章中的文采、内涵。语文教学中更是离不开阅读,初中生对世界的认知还不全面,如何引导学生做到对名著进行"喜读""会读""深读"是每个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当前初中语文名著教学现状进行探析,并提出一些教学策略。目的是通过研究,找到"如何正确地在初中语文课堂上采用阅读名著的方式进行教学,并探讨本策略的可行性"等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专题,是教师在充分研读名著文本基础上,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名著结构、思想内容、语言特色、人物形象、文化符号等方面对名著进行解剖的角度。导读,意思是对读书给予引导。读的"书",在这里限定为中外名著,又特别以部编版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中规定的学生阅读名著为核心。专题导读课的课型设计,按现在比较成熟的做法可以分为"读前导""读中导""读后导"三类,因学生的阅读度的不同,它们又有着各自不同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读与写一直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两大部分。对于初中生来说,读的积累与要求显得尤为重要。一直以来,课标中总是在极力倡导读书。然而,新一代少年陪同其长大的多是"动漫",与名著的距离如此遥远,如果没有人给他们阅读指导,就没办法激发他们对名著阅读的兴趣。所以,即使教材中已经列出每个学期要阅读的名著,老师也非常认真地布置学生去阅读,但是几乎没有太多的成效。基于此,老师的"导读"显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