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美国小说《造月者》将中国神话中的婚姻之神月老扭曲成为一个邪恶的"黄祸"巫士。从后殖民主义角度出发,本文揭示了隐含在小说文本对东方宗教和神话进行表述背后的帝国主义情结。  相似文献   

2.
“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英国和法国武装了殖民地人民,帮助他们熟悉了军事技术和新式机器。他们将利用这种学识去反对帝国主义老爷们。东方觉醒之后,现代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东方各族人民开始干预世界命运而不再仅仅充当别人发财的对象了。东  相似文献   

3.
同志们: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制定的关于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问题的决议,从那时起东方各国共产党按照这个决议的原则进行了斗争。中国人民一方面受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另一方面受中国军阀的压迫。军阀的存在是外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决定的,因此中国的军阀是帝国主义列强的代理人。所以中国的民族运动对两者都要反对。这里我们先说一说最近外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表现,然后再谈谈民族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毛主席说:“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結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又說:“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爭,使得帝国主义至今不能灭亡中国,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1897——1899年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的历史,証明了毛主席这一论断的英明正确。本文拟对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作一些介紹。一十九世纪末叶,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发展成为帝国主义,如列宁所曾指出的,帝国主义最終分割世界,便是这个时期的特点。地大物博的半殖民地中国,就成了帝国主义恶狗們的主要猎取对象。  相似文献   

5.
18世纪以来,英帝国主义为了将我国西藏地区纳入其殖民地范围,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渗透,甚至不惜先后两次发动武装侵略。英帝国主义的渗透尤其是武装侵略,对西藏地区的社会发展,以及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继《东方主义》之后,赛义德又出版了后殖民理论经典著作《文化与帝国主义》。在该书中赛义德直接将文化与帝国主义联系起来,论述了文化叙事文本如何产生权力,同时也向读者介绍了殖民地学者如何对这种殖民文化进行抵抗。进入新时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新形式的文化扩张,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文化扩张、彰显民族文化、促进世界文化和谐健康发展?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不是中国":英国文学里的中国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作家通过中国题材所展示的中国形象,包含着三重意义:关于异域的知识;本土的文化心理;本土与异域的关系.对英国作家而言,中国与其说是一个地理空间存在意义上的国家,不如说是他们想象描述的一个神话,是激发他们写作和表达思想的灵感和素材.不管他们以何种途径来认识中国,从何种角度来观察中国,用何种心态来评价中国,都无一例外地把中国视为与自身相异的"他者",倾向于把中国想象为与西方不同的"文化构想物".中国对于英国作家的价值,是作为一个"他者"的价值,而不是自身存在的价值.套用萨义德那句"东方不是东方"的名言,英国文学里所展示的中国形象,同样可看作是"中国不是中国".  相似文献   

8.
“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化的失败原因,学术界存在着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我们在教科书中耳熟能详的。这种解释认为,如果没有西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可以缓慢地通过自己的资本主义萌芽,同样能发展出资本主义来,根据这一解释,这一必然过程却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而被迫地中断了,于是中国沦入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然而,这种解释不能回答,日本同样是东方国家,同样受到西方的挑战,同样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压迫与文化冲击,为什么日本却能成功地发展为东方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则相反。  相似文献   

10.
早期英国电影中的华人题材主要由白人制造,他们把华人身份塑造为东方"他者",主要包括四种类型:1."黄祸";2.舞女;3.和尚;4.功夫子弟。这些形象既迎合了英国人的自我优越感,又支撑了英帝国的文化霸权。后期华人题材主要由华裔制造,他们塑造的华人形象主要有两类:"不能说话的"流散群体和挣扎身份的混杂体,其影片首度关注英国真实的华人流散生活以及他们在中英文化接触区挣扎身份的困境,这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银幕上的民族形象,但是华人身份的本质改变依旧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母亲形象是作家笔下一个弥久更新的文学话题。由于母亲形象自身的丰厚性,同时,各时期的作家赋予母亲形象以富于时代特色的文学描写,都不断丰富着这一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2.
五四散文话语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话语系统。以个人的视角对外在世界进行观照是五四散文独特的散文视角,直抒胸臆、对意象的描摹和对意境的创造是五四散文的艺术手法,自由流淌的结构方式是它组织材料时共同的特征,具有简单味和苦涩味语言是五四散文的语言特色。五四散文特有话语方式已经影响了整个现当代散文创作。  相似文献   

13.
“八七会议”后的陈独秀,心态复杂。他有冤屈和蕴怒,不与中共新的临时中央合作。蛰居上海,写了许多文笔犀利的杂文,揭露国民党和帝国主义。同时又向中共中央上书,对党内瞿秋白的左右派暴动路线提出忠告,后来的事实证明陈的忠告是有远见的。陈拒绝参加“六大”,但对有关中国革命的策略和方针仍高度关注。在中东路事件上与中央宣传策略发生争论,并在检讨大革命失败与当前路线方针等重大问题上与党中央意见相左,导致与中共最后的分手。  相似文献   

14.
觉醒与困惑--论"五四"女性文学中的爱情抒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始于"五四"时期。从历史纵向上看,它打破了男性话语一统天下的局面,以初步觉醒的女性情怀,发出了步入社会、创造人生、追求爱情、人格独立的呼声,为中国的女性文学打开了道路,具有开拓意义;从横向上看,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男作家所无法替代的女性心理情怀和艺术气质,加入了"五四"文学的大合唱。本文从创作实际入手,着重考察"五四"女性文学中关于爱情的抒写,突出其"觉醒而又困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关于新疆"9.25"起义成功举行的原因多被归结为陶峙岳将军个人的深谋远虑与处变不惊,而对中国共产党对于起义的作用缺乏全面的揭示。为此文章拟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入手进行分析,总结出中国共产党对于这一起义的顺利实施具有重大影响,其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深入思考和总结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和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结论。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证明:是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代表先进化的前进方向,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决定着共产党的兴衰成败。  相似文献   

17.
“文革”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共九大上得以充分肯定:林彪取代刘少奇,成为毛泽东选定的新接班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一整套理论作为概括形成的“文革”的重大理论成果,得到广泛宣传。而“九一三”事件的爆发,则在客观上无情地宣告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纽论和实践的彻底破产。此后,无论怎样强硬地坚持和宣传“文革”取得的伟大胜利,都已是难以取信于民了。  相似文献   

18.
史存直先生传承黎锦熙先生的“句本位”原则,推崇句子成分分析法,坚持并完善了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前后,日伪公然歪曲历史,提出东北是“独立国”的谬论。妄图以此为伪满的成立寻找历史依据,也为日本占领东北披上合法的外衣。对此,中国史学界广大仁人志士据理力争,除了揭示日伪反动言论的本质外,他们还按诸典籍,以历史文化为主要武器,并结合地理、法律等知识,论断和确认了东北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从而有力地驳斥了日伪的反动谬论。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期间,要认清发展的形势,以科学发展观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并保持足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确保地区龙头地位,跻身全省先进行列,创立全国知名品牌。在适度扩大规模的基础上,把南通职业大学办成“实力强、品质优、特色显”的应用型高等院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