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学前儿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音乐听力的训练和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孩子们随着听觉能力的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也会逐步的加强。没有"听"就没有音乐艺术,这是我们学前音乐教育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加重,以往的音乐教学方式已经不能符合现在的音乐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应当从各个方面丰富音乐教学课堂,丰富"演唱"方式,促进学生的音乐体验。教师要与时俱进,整合教学资源,将适合运用于音乐教学的办法合理的融合到音乐课堂中来。教师可以将"演唱"方式与网络技术、舞蹈、游戏、故事、器乐等多种要素相结合,为学生打造一个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让学生受到全面的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3.
布里亚特蒙古族是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一颗明珠,她的文化与风土人情无不流淌着艺术的气息。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接班人,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将民族特色与小学音乐教学更好地融合"这一课题。当然,这需要几代音乐教师的共同努力,需要无数民族音乐爱好者的共同奉献。  相似文献   

4.
谭竺雯 《大众科技》2017,19(12):77-78
每一个族群的口头音乐,都是与他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密不可分的,所谓"劳者歌其事"。其音乐特点折射了民族心理、性格与气质的多元融合。对于非遗口头音乐的传承和创新,高校音乐教师将以什么契机切入实施呢?声乐课堂的教学方法将如何与时俱进的进行调整和微变呢?文章从探寻非遗口头音乐传承密码、高校声乐教师传承非遗口头音乐的多元角色置换等维度,探讨传承非遗口头音乐视域下高校的声乐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音乐课《课标》并没有削弱音乐知识与技能,无论课程目标部分还是内容标准部分或是实施建议部分,都体现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被具体表述为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和音乐相关文化等四个方面,从其涵盖的范围上说,要比传统音乐的"双基"内容宽泛了许多,音乐知识技能的容量其实是大大加强了。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7,(25)
作为推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体现出了中国作曲家的身份和文化意识。所谓中国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需要以"民族化"作为主线,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融合了包括地域风格、民族风格和流派风格在内的多种体系。所以何为"中国风格"呢?实际上是很难以定义的。但是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种音乐风格需要做到一种取舍,发扬其优秀的内容,摒弃其不好的部分。本文我们将针对中国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在发展过程中引发给我们的一些思考进行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黎锦晖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具有突出贡献的作曲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首创儿童歌舞音乐这一新型音乐体裁,使之成为向少年儿童宣传新文化、普及国语拼音、进行美育教育的生动教材。本文从黎锦晖的代表作品入手,分析其创作特点,从而使今天更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儿童歌舞音乐并没有失去历史价值,应该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把它继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它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听觉体验,培养学生有效聆听的习惯和能力是音乐课上的重要任务。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了意义。"可见,音乐课上具备一定的聆听能力,拥有良好的聆听意识,才能使聆听变得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新"和"情"分析作品的"思"和"境",通过五个方面即"传统音乐材料与西洋音乐创作体裁的融合、民族化的钢琴伴奏、西洋化的演唱要求、隐美意蕴、空灵含蓄自然之美"的阐述,探索用作品的意境和内涵来传达声情并茂的歌声。  相似文献   

10.
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我们的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怎样去上好音乐课。面对新课标有许许多多的农村音乐教师,觉得无从下手,不知该怎么去上好音乐课,常常是"音乐课"上成了"唱歌课"。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农村小学音乐师资严重"贫血"大多数学校没有专职音乐教师,即使有专职音乐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是十分薄弱。二是:在农村音乐课一直不被重视,学校音乐教学设备简陋。然而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钢琴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美的形式,在现代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钢琴享有"乐器之王"的美誉,其音域之宽广、音色之丰富使人心醉神迷,无论是独奏还是合奏,钢琴都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故钢琴在人们日常生活、音乐创作、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都占据着独特的地位.音乐美育是现代高校钢琴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部分,因此在高校钢琴课程教学中有机地融合音乐美育十分值得深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2.
哲学融合的本质是思维方式的融合,即"融合思维"。"融合思维"在这里是指"象思维"与"概念思维"的融合。我曾经在我以前的哲学论文"易平思维"、"一笔双色"与"双境医学"中有过详细深刻的阐述,但我觉得还没有达到我要求的极致。于是我重新定义"融合思维","融合思维"是切换"思维特质"。是切换一体的不同"思维特质";不同"思维特质"的一体切换。用数学的方法概括为:Y=0G。Y是"融合思维";0是切换;G代表两种"思维特质"("象思维"与"概念思维")。切换和"思维特质"以及它们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成为破解"融合思维"的关键。"思维特质"是"融合思维"的基础与前提;切换是论证它们的方法和手段;"融合思维"是"思维特质"的终极目的同结论。  相似文献   

13.
匈牙利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柯达依说过"音乐是人类文化绝对不可少的部分,没有音乐的人是不完全的人。",从音乐教育对人的心理、道德、审美、身体素质四个方面的影响,阐述了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一安魂曲是关于死亡的音乐。生命对于人类,就是生与死的替代,用典雅的语言来说,"春与秋其代序"。小时读《国殇》,每次朗读完了,心里总涌上一种异样的感觉,说不清是宏壮还是悲伤,很压抑、很沉重的。后来听说它是祭祀阵亡的将士的,应当伴有音乐。不过那时记谱法远还没有发明出来,无从稽考伴随它的音乐。即使有人记下来,拿出来演奏,在现代人们的耳朵里一定是太简单了:乐器简单,旋律简单,音域狭窄,没有和声进行这些近代音乐的必要结构。我常常以没有听到杰出的《国殇》  相似文献   

15.
我们此次主要是从多元文化教育的视野入手,对这一视野下的音乐教育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当前社会的文化融合现象比较明显,在这样的一种大背景下,各个国家的音乐和民族之间的音乐也出现了融合的现象,学校的音乐教学也要顺应这一背景需求,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方法,树立全心的音乐教学理念,不断促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进而实现校园音乐在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6.
世界的音乐文化就是世界上的民族音乐文化的总和,没有各民族各具有特色的音乐文化,世界的音乐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没有本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在世界上也就没有立足之地。被称为音乐之父巴赫,被称作乐圣的贝多芬,还有钢琴诗人肖邦,歌曲之王舒伯特……凡是世界音乐史上有一笔二笔记载的,都是在本民族的音乐特色基础上加上自己的见解,形成了各自的独立风格。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高科技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如今的音乐教学也融合了先进的网络科技,同时也推动了音乐的发展和进步,在音乐教学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浅谈音乐教学领域中的科技化影响。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内容有机渗透融合,有助于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充实音乐教学的内涵,使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把握更为深刻细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9.
高艳春 《科技风》2013,(9):207+214
人类发明了电视的那一天,就预示着一个新的艺术门类的诞生,那就是电视音乐。这是由音乐的本质决定的。无论在东方西方,无论人们认为音乐的本质存在于宇宙之间,还是音乐产生于世间万物,所有的论调最终指向了一个地方,那就是人们的心灵。电视节目如果没有了音乐,它将在起飞时折断一支翅膀。电视音乐是电视与音乐两门科学的"交叉学科",它源自电影音乐,电视在50年的电视制作与播出实践中,电视音乐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在电视屏幕中愈发鲜明的体现出自己的表现力与规律性。  相似文献   

20.
楚琳 《百科知识》2021,(36):24-25,28
鄂伦春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其音乐是我国民俗音乐中的重要瑰宝,鄂伦春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对发扬我国民俗音乐有着重要意义,随着大文化融合以及原生态理念的推出,鄂伦春族音乐逐渐以新的方式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