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杜绝游戏教学中的“偏食”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游戏教学时的“偏食”现象时有发生:即在一个游戏中,有的学生忙的不亦乐乎、乐此不疲,有的则在一边被“晾着”,坐冷板凳。如传统的“丢手绢”游戏,游戏练习时,有的学生可能出来跑了四五趟,有的学生可能一次也没跑过,只在那里可怜巴巴地坐着,无奈地给别人伴唱着“丢手绢”……长此以往,必将对这一部分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也严重地违背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那么,为会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1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身体素质不同:一个班的学生中,有的身体素质好,有速度、有力量,并且灵敏协调;而还…  相似文献   

2.
姚娟 《体育教学》2010,(7):58-59
当大家初看到题目中游戏的“公平性”时,自然而然地会想到游戏规则对于每个游戏者或者每个小组在裁判层面上的公平,但是笔者在这里想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在做游戏时,游戏给每个学生锻炼机会的公平性。也说是说,在游戏时,由于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或者教学方法的差异及周密程度,造成了给每个学生练习的机会是不等的,有的学生的练习机会多,有的则少。练习机会的不同,导致学生的个体练习密度相差很大,有的学生累得满头大汗,有的学生只能充当“看客”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1.“联赛制”教学模式 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首先要让学生参与到“游戏”中去,给他们“游戏”的机会,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赛开展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球类专选课的游戏性体现在比赛中,而不是单纯的技术教学。  相似文献   

4.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发现这种现象,少数学生刚入学时,身体素质、体育基础并不算差。但是,当他们在学习中几经失败后,便认为自己笨,能力不如别人,于是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听任失败,精神压抑。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获得性失助”现象。其结果导致这类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体育成绩上迅速下降,有的甚至最终变为“差生”。那么,如何帮助这种学生克服  相似文献   

5.
陈永概 《精武》2012,(3):43-44
篮球运动是高中学校体育中开展的最为广泛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但是当前蓝球教学中却存在着,学生喜欢盖球运动却不喜欢篮球课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大班级教学中存在学生人数多,男,女混班教学,学生的学习基础、性别、身体素质等之间的差异。教学对于不同学习基础、性别、身体素质采用相同的教学内容,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为激发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采取“同质分组”与“异质分组”的方式,在篮球教学中对不同组别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引进竞争与合作机制,使学生喜欢篮球运动,更加喜欢蓝球课。在篮球课中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参与篮球退动中增强体质,娱乐身心,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相似文献   

6.
身体素质对跳远教学效果调控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跳远技术教学中教师通常只能从学生学习结果来分析评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也只能凭经验的现象,通过专家访谈和相关数据的测试,设计了身体素质与跳远相关关系的模型及评价标准,并进行了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模型”与“标准”对教学效果调控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撕名牌"游戏随着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的热播而迅速走红。面对孩子们热衷的表现,社会各界反应不一,有的人觉得这个游戏能发展身体素质;有的人则认为会造成孩子的身体伤害;甚至一些学校禁止在校园内玩"撕名牌"的游戏。通过分析和研究发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撕名牌"的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并对游戏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和提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游戏教学时"两极"现象时有发生,即在一个游戏中,有些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乐此不疲,有些学生则在场地中被"晾着",成为板凳队员。如传统的"丢手绢"、"贴人"等游戏,有的学生经常  相似文献   

9.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实心球游戏.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而且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现介绍十则给大家,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全国大多数中小学校都没有体育馆,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每逢风雪雨冻天气,体育课就不能正常在操场上进行,有些体育课便“名正言顺”地改上“文化课”或自习课,这样的结果使学生失去了对体育的兴趣,同时也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常规。倘若体育教师能在教学实践中多摸索、多研究,创编出一些适用于室内体育教学的游戏来,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但创编室内体育游戏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就笔者在实践中得到的点滴体会介绍创编室内体育游戏时所应遵循的五条原则。   一、育体原则   体育游戏具有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功…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分层次递进教学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使教学“有的放矢”,就要把握学生层次,采用分层次递进教学法,使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从而发展学生不同特长,这也是体育课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一、采用分层次递进教学的必要性1学生身体素质差异决定的体育活动是一种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多种身体练习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每名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学生每年的达标项目总分可达490分以上,有的只有100多分,这一身体素质的差异,直接影响体育课任务的完成和学…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体育教学,一般是采用男、女分组,或男、女分班的形式进行。教师则依照统一的教材、同样的内容上课,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却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就会产生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消”的现象,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高二年级的体育课中,把学生分成训练组和教学组,  相似文献   

13.
体育课身体素质练习游戏教学法例解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朱锋1游戏教学法的目的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劳动过程,毅力对维持学习动力起着重要作用。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兴趣则更能激发人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果。游戏教学...  相似文献   

14.
王艺兵(北京市海滨区北大附小):“贴人”游戏一直很受同学们的喜欢和青睐,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这个游戏。但由于一节体育课的时间有限,而且教师往往是在完成了本节课的主要教材之后,利用剩余的十几分钟时间做“贴人”游戏,这样就会造成从游戏的开始至结束,有的同学做了好几次,情绪高涨、锻炼的时间也长;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千人千面,百人百姓(性)”。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身体素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感、性格、气质、理想、世界观、认知方式)等基础因素的差异。尤其是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怕学、厌学、甚至不参与的消极学习态度,是教师实施教学的“绊脚石”。正因为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对体育教育中实施终身体育计划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正确审视消极学习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纠正其消极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在耐力跑教学中应用“同步帮助法”,能激发学生的练习激情,克服困难,提高耐力素质,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友谊。在耐力跑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以下现象:耐力差的学生在后面因追不上队伍,而失去信心掉下队来,耐力好的因前面无人带跑而提不起速来,耐力一般的则会出现两极分化:有的学生看到后面掉下队来自己也失去了跑的信心,有的看到前面的学生跑速不快自己也不愿加速,导致耐力素质无法提高。针对这种现状,我在实践中采用了“同步帮助法”,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一、首先把全班男女分成两组,再按耐力素质的差异分别分成男好、中、…  相似文献   

17.
赵鑫 《体育教学》2013,(12):38-38
本期又是一次年终“群英会”,这些教学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手段与方法,从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这些学习过程有的采用游戏激趣,有的采用学生探究、有的则关注了学生的发展敏感期,可以说每位教师的教学设计都有独特的视角,独特的出发点,希望给大家以启发。  相似文献   

18.
将大学生对身体素质的认知状况进行量化处理,并结合锻炼现状进行对应分析,结果如下:大学生对身体素质的认知表现良好,然而认知水平并没有对其锻炼行为产生相应的影响,存在看“知”而不“行”的现象,这与体育教学中知识理论和实践脱节有关,为此,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学中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虎 《中华武术》2023,(3):67-68
体育游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也会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反应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体育游戏,不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田径运动是小学体育的主要教学内容,而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以及在体育课堂上的参与度逐渐下降。原因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不到重视和发展。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加入体育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锻炼身体。  相似文献   

20.
1.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1.1游戏能使学生主动锻炼身心。游戏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是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内容之一。学生一旦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就产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所以,组织妙趣横生的游戏,是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最佳方法,也有助于教学与训练任务的完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