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晖先生在评述吴士文先生对中国修辞学的贡献时说:“80年代以来,吴士文对中国修辞学的贡献集中在两个方面:积极修辞方面的辞格和消极修辞方面的辞规。如果说,辞格研究是他在前人和时贤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潜心探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那么辞规研究则是他带领和组织一支队伍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集体攻关而形成了修辞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2000年10月当我读到这段文字时心灵曾受到强烈的震撼,因为当年我深为吴士文先生“修辞方式系列化”的设想,特别是其中关于消极修辞的模式,即“辞规”的设想所吸引,对“辞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了吴先生组织领导的辞规研究工作,并对辞规研究作过一些理性思考,对这段经历怀着深深的眷念。10年前吴士文先生仙逝,给我们留下了不尽的缅思与痛惜。今天,在吴士文先生诞辰80周年暨逝世1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寄托我们的怀念之情。1932年,陈望道先生出版了划时代的巨著《修辞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树起了中国现代修辞学的第一座里程碑。《发凡》明确指出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是修辞现象,并把修辞现象大别为两类:消极修辞现象和积极修辞现象,同时又将修辞手法区分作消极修辞手法和积极修辞手法,从而建立了...  相似文献   

2.
怀念士文     
2005年11月,中国修辞学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成立2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我在题为《中国修辞学会的发展》的开幕词中说:“中国修辞学会于1980年在武汉成立,我们戏称为‘武昌起义’。当时一些修辞爱好者,各大学的一些修辞老师,如王希杰、郑远汉、吴士文等积极发起,全国响应,终于在武汉聚首,成立了中国修辞学会及其6个大区分会。”学会成立后,士文担任副会长,我们一起合作多年,建立了深厚的学术友谊。弹指一挥间,26年过去,士文逝世也已整整10年了。我们在纪念学会成立25周年的时候,没有忘记士文对学会所作的贡献。在士文诞辰80周年和逝世10周年之际,我以深深怀念之情,写这篇纪念文章。上世纪80年代中叶,我到大连讲学并参加论文答辩。士文知道我在大连,特地从丹东赶来,接我到丹东讲学。那时他兼任丹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教务、政务都繁忙。但我在丹东期间,他一直陪着我。他安排我在丹东师专做了演讲,又安排我对全市中学的语文教师做了报告。并把在丹东书店买到的我的《修辞学探索》发给有关人员,几乎人手一册。讲课之余,他与丹东师专的领导陪我冒风雪游鸭绿江,瞻仰烈土陵墓,到五龙背洗温泉浴。招待得十分周到,照顾得无微不至,使我深受感动。更加感...  相似文献   

3.
情系修辞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已被海内外誉之为“千古不朽的巨作”。在它出版50周年时,复旦大学召开了全国性的纪念会,出版了《<修辞学发凡>与中国修辞学》。今年是《发凡》出版60周年,杭州大学倪宝元教授寄来了《情系修辞》。这虽是他一个人的“心花奉献”,但也未尝不是中国修辞学会、华东修辞学会、《修辞学习》杂志的“心花奉献”。因为他是顾问、是会长、是主编。他研究修辞较早,著作等身,是国内少有的著名修辞家,最近,商务印书馆为他出版的《汉语修辞新篇章——从名家改笔中学习修辞》很能体现陈望道先生务实的治学精神。他为了完成此书,作了上万张卡片,内容新,方法新,系统新,开一代修辞的新风!他学习陈望道先生可谓学到了家。在纪念《修辞学发凡》60周年的同时,我们应当从倪宝元先生的纪念文章中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4.
2012年是我国著名哲学社会科学学者、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现代修辞学奠基作《修辞学发凡》问世80周年。望道先生治学数十年,创新思维贯串其一生。他在文章学、文学、美学、逻辑学、语法学、修辞学等多门学科均卓有建树。本文作者曾在望道先生创建的语言研究室从事修辞学研究多年。文章从“‘立大志攻坚’与继承创新”、“甘坐冷板凳与为创新探索多种研究方法”、“把创新的接力棒传给学生”等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学习望道先生创新思维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年初,收到张炼强教授赠阅的新著《修辞艺术探新》,欣然阅读,爱不释手。《探新》以她自己的新颖视角、独特方法、丰腴姿态、叙述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我。她以当代科学共有的特点,即邻近学科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交叉研究和精密细致的微观探索两种先进方法,对修辞现象作了令人心折的精深探新,显示了光彩夺目的丰果。正如著名修辞学家吴士文、王希杰所评断那样:“有学术性,有创见,有自己的体系,走出了自己的路”,“是80年代中国修辞学的重大收获。”  相似文献   

6.
吴士文先生在修辞学领域的主要学术思想集中体现在修辞方面的独创性,尤其是辩证法在其修辞理论中的指导作用。文章简要分析了吴士文辩证法思想在修辞研究中的独创性贡献以及对于今后修辞学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2012年是我国著名哲学社会科学学者、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现代修辞学奠基作《修辞学发凡》问世80周年。望道先生治学数十年,创新思维贯串其一生。他在文章学、文学、美学、逻辑学、语法学、修辞学等多门学科均卓有建树。本文作者曾在望道先生创建的语言研究室从事修辞学研究多年。文章从"‘立大志攻坚’与继承创新"、"甘坐冷板凳与为创新探索多种研究方法"、"把创新的接力棒传给学生"等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学习望道先生创新思维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中国修辞学会与毕节师专商定,在《毕节师专学报》上合办“修辞学专栏”。这一创举发生在新世纪之初,发生在中国修辞学会成立20周年。而从国家开发西部地区的战略眼光来看,天时地利人和兼备,预示着它的兴旺发达,前途无量。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汉语修辞学研究开始复苏,并再度走向繁荣。这主要表现在: (一)有组织,有阵地,有活动,研究队伍空前壮大。1980年12月,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全国性的修辞学学术团体——中国修辞学会在武汉成立,随后,各大行政区又陆续成立了分会(现改名为各大行政区的“修辞学会”),有些省及个别直辖市也成立了修辞学会,总会和各大行政区、省、市的会员总数已近两千人。这是我国语言学界组织层次最多、会员人数最众的一个部门。全国修辞学研  相似文献   

10.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主办单位——河北省出版总社报刊中心、《阅读与鉴赏》杂志编辑部和中国修辞学会阅读鉴赏研究会筹备小组,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我受中国修辞学会阅读鉴赏研究会筹委会的委托,向大会作“中国修辞学会阅读鉴赏研究会”筹建情况和“首届全国阅读鉴赏学术研讨会”筹备情况的报告。中国修辞学会阅读鉴赏研究会是在中国修辞学会的大力支持下,在筹委会全体同  相似文献   

11.
张弓先生(1899—1983)是我国久负盛名的老一辈修辞学家。他在修辞研究方面的贡献仅次于陈望道先生。但他的《中国修辞学》的出版却早于陈望道先生六年: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是1932年上海大江书铺出版的,他的《中国修辞学》是1926年华英书局出版的。《中国修辞学》出版不久,刘大白先生(著名诗人、文学史家)即给它很高评价,说它“在一般号称中国修辞学的出版物中,没有能和它比并的”。  相似文献   

12.
陈望道先生(1891.1.18—1977.10.29)是出色的革命家,《共产党宣言》是他第一个翻译过来的;他又是修辞学界的一代宗师,他的《修辞学发凡》已被公认为“千古不朽的巨著”、“中国修辞学的奠基之作”。复旦大学在给这样一位道德文章深受世人崇敬的革命家、学者举行100周年诞辰纪念会,研讨他的学术思想,是有着深远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开幕词     
尊敬的王德春会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 女士们,先生们: “首届全国阅读鉴赏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修辞学会阅读鉴赏研究会成立大会”,经过近一年的精心准备今天终于开幕了,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修辞学会阅读鉴赏研究会筹委会,向各位嘉宾以及出席这次学术盛会的全体代表表示热烈欢迎! 中国修辞学会会长、著名语言学家王德春教授十分关心这次学术会议的召开,在筹  相似文献   

14.
2011年.适逢中国新兴版画运动80周年暨鲁迅先生诞生130周年.是中国版画年。当代杰出的版画大师彦涵先生的故乡、美丽的“中国水晶之都”东海县向我们敞开了艺术的大门。为弘扬鲁迅精神.繁荣和推动全国少儿版画创作.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东海县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东海·全国少儿版画双年展”于9月16日上午10...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我国杰出的绘画大师徐悲鸿先生诞辰110周年。为了推动我国青少年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丰富学生暑期生活,中华“龙人杯”全国少儿书画大赛委员会在北京举办了“我离大师有多远”夏令营。在徐悲鸿纪念馆举行的开营仪式上,小营员有幸同中外艺术家一起缅怀徐悲鸿先生的艺术成就,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弘扬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修辞学的性质历来有争议。骆小所先生在《修辞学的性质新论》(《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一文中认为:“修辞学属于艺术部门”、“修辞学是一门边缘科学”,“修辞学属于大语言学”。一个部门挂三块牌子,也许可以办很多事情,但也可能职责不清,性质不明。笔者坚持大多数人自觉反对,不自觉认同的修辞学属艺术学的观点。仅这一点说,我和骆先生是一致的。至于郑荣馨先生在与骆先生争鸣的文章(见《修辞学习》1996年第5期)中把我列为“艺派”代表之一,倒使我感到受之有愧。我们承认骆文在理论及表述上是有点问题,仅就“修辞学属于艺术部门而不属于科学部门”这句话来看,较审慎的表述似应为:“修辞学属艺术学而不属自然科学”。尽管如此,细读该文,这一认识还是明确的。又若要避免理论上出现漏洞,在我看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在人文科学内部,修辞学属艺术学而不属于语言学。因此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骆文在语言表述上出现了什么问题,而在于修辞学属艺术学的观点能否成立。故笔者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著名修辞学家、中国修辞学会名誉会长张弓先生的代表作《现代汉语修辞学》,在出版三十周年之际,于1993年6月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再版。该书出版三千年来,曾对我国修辞学的发展和繁荣产生过重大影响,被我国修辞学界公认为是继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之后中国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陶友:大家好!今天我和我先生应邀再次来到广西桂林,参加中陶会和广西陶研会联合主办的“生活教育总社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感到十分荣幸。祖父的生活教育社发起于1932年,当年晓庄的办学实践奠定了生活教育的理论基础。祖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的主张。之后,由祖父主编的《生活教育》半月刊在上海创刊,同时他发起筹备组织“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推行学生教学生,“即知即学”的小先生制,全面开展普及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80年代中国修辞学的大花园中,同义手段说是占有一席独特的地位的。虽然它也曾招来了一些儿非议。 同义手段说是80年代修辞学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推动80年代中国修辞学的发展和繁荣的重要理论依据。有人在国际汉藏语学会的年会上发言说,80年代中国修辞学的发展和繁荣导源于修辞观念的更新,而修辞观念的更新主要是同义手段说。80年代一大批修辞学论著还是同义手段说的产物。这话还是比较地符合于80年代的客观事实的。  相似文献   

20.
王希杰是修辞学家中为数甚少的多产者之一。他的《修辞学新论》(以下简称《新论》)出版后,用王希杰自己的话来说,“书评之多,评价之高,”竟是他“事前一点也没有想到过的。”1996年出版了《修辞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前面引的话便是摘自此书“后记”)。和《新论》相比,除了增加了与修辞同属一个平面即相邻学科,但不是修辞学下一个层面的“语体”“风格”两章,和大量的新术语、新概念外,其他新增的内容不多。由于评论《新论》的赞美之辞已经被人家说完了,有了“崔颢题诗”在先,轮到我来评说《通论》也就没有更好听的话说了,只好换个路子,“鸡蛋里头挑骨头”,找出点“碴儿”来看看。好在《通论》“前言”说过“需要同行专家们严肃、认真、不留情面地给予学术批评,甚至于批判”。我虽不敢自许是他的“同行专家”,但王希杰在《修辞和心理》(《语文月刊》)92、12)曾称我为“同行好友好争辩的谭永祥先生”,并虚言溢美,称“谭永祥先生是修辞学家”,我就拾起这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