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实质上是校企双方利益的"求同存异",理清二者之间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对于真正推动校企合作的长效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立校企合作利益链,就是在充分认识校企双方利益诉求的基础上进行组织、管理、师资、科研、文化等方面的创新,最大限度地满足职业院校和企业在合作中的共同利益,使校企共同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合作实现订单培养共建冠名班,共同培养青年教师等做法,提出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办学的生命线,是企业、高职院校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合作形式,是一种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唐庆华 《科技风》2023,(2):123-125
根据校企双方的需求导向分析,通过构建企业的生产需求、品牌影响、员工素质及人才交流与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社团活动、职业培训、师资建设“四融合”校企合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才能实现校企双方利益共赢。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许多高职院校在与企业的人才合作中展开“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双方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但是由于校企双方的目标和价值观不同,因此,要实现双方的合作必须兼顾校企双方利益,高职院校必须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的高质量订单人才,师资队伍建设在“订单式”人才培养中举足轻重.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成为“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只有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方能兼顾校企双方利益;高职院校要努力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订单合作的企业要为学院提供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共赢是基础。文章对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加大合作的力度和深度,在满足企业对技术要求、资源利用和利益最大化的基地上,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改革学校管理机制,促进人才培养工作,全面提升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高职校企合作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洪海 《科技广场》2010,(2):222-224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长期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企业、高职院校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合作形式。充分认识并分析其发展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有利于合作深入发展,促进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统称为“轨道交通”)的大力发展,给此类的高职类专业提供了发展机遇的同时,由于轨道交通企业的安全要求与大部分工种的特有性,决定了校企合作不能以通用的半工半读和顶岗实习的模式进行,必须在双方寻求共同利益点上做文章。在校企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探讨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形成政校企合作办学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职业院校办学经营的过程中,校企合作已经占据了一定的比例,成为了办学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职业院校加以重视。基于我国当前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教育的现状,主要阐述了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的内涵及意义,指出校企合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针对性的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策略,以期实现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的"双赢",深化院校教育体制改革,构建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校企合作的历史背景,提出了校企合作的目标规划,指出构建校企合作体系以及合作体制,在合作过程中共担成本、分享效益,达到合作双方利益公平化。  相似文献   

10.
依托职教集团这一平台,能够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使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的过程实现双赢。职教集团应从政、校、行、企四方的共赢点出发,通过共同资源、共同利益、共同目标,最终实现共生共赢。  相似文献   

11.
Shapley值在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博弈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罗利  鲁若愚 《软科学》2001,15(2):17-19,73
利益分配是产学研合作中关键而又矛盾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它对合作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决定作用。本文将博弈论中合作博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分析中,有助于找出利益分配的理论依据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企业竞争优势的知识合作剩余创造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是企业的重要资源,知识合作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从合作剩余的概念着手,描述了知识合作剩余更新企业知识的过程,解释了知识合作剩余创造和维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机理,为企业采取合作战略发展核心竞争能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刘伟 《科教文汇》2011,(15):120-120,124
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是新课改实施的重要举措,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助合作,共同创造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的课堂情境和教学情境,共同推进化学教育迈向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4.
国家利益的博弈是不同国家间国际合作与协调过程中的必然反映,体现的是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和深化,加大了经济、金融领域国际协调的力度,拓宽了协调的范围。然而,世界各国在货币政策的协调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应对金融危机的协调与人们的期望值相差甚远,国际协调与国家利益独立的矛盾也进一步显现出来。在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面前,国家利益与世界各国共同利益的博弈与碰撞中,如何处理好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把握政策的导向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5.
黄国容 《科教文汇》2013,(14):150-150,154
中职教育中推行校企合作十分盛行,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三方面:社会环境的需求;政策环境的支持;互惠多赢利益机制的推动。  相似文献   

16.
闽台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决定了两地学者对STS研究有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高低有别的建制化程度、大相径庭的研究旨趣、风格迥异的理论与方法、疏密不一的教研关联度等方面。开展闽台STS研究之比较有助于拓展和丰富国内STS的研究领域、促进闽台科技与文化交流与合作以及可为国内STS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基于KMRW声誉模型的渠道联盟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霞  赵晓飞 《科研管理》2009,30(6):100-106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渠道联盟成为了营销渠道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当中,稳定性又成为联盟研究的一个核心内容。但渠道联盟稳定性的研究还鲜有学者涉猎,大部分学者集中于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一部分学者专注于供应链联盟稳定性的研究。在解决联盟不稳定的策略上,上述研究要么过分关注“利益解决机制”,而忽视对“声誉解决机制”的研究;要么只关注了“纵向渠道联盟”的研究,而忽视“横向渠道联盟的研究。要保证渠道联盟的顺利运行,核心问题之一是依靠联盟成员间的相互监督、相互激励,而这种监督与激励是建立在联盟成员间信息的识别与传递之上的,声誉正是这种识别与传递过程的外在表现。声誉机制能约束和识别非合作成员,减少伪装合作成员数量,从而制约联盟内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保持联盟的稳定,但声誉机制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条件。针对联盟成员合作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了维持渠道联盟稳定性的几点建议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玲玲 《科教文汇》2014,(23):46-47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课,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情景剧表演,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课后学习热情。同时排演情景剧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写作技能、语言表达技能的过程。另一方面排演情景剧时,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促进了同学间的日常交流和相互影响,紧密了同学的感情,有益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和个人潜能的激发。  相似文献   

19.
宋桂霞  齐晓安 《未来与发展》2010,31(5):57-60,51
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利益矛盾和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有能力解决利益矛盾和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经济利益和谐的社会。本文在分析我国现阶段经济利益分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实现经济利益和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分析知识网络组织间的知识冲突和相互信任,认为相互信任在知识冲突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成员间的合作行为是治理知识网络中知识冲突的前提,运用博弈论对知识网络组织间合作行为的稳定性条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基于相互信任的知识冲突有效治理的3条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