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文观止》在清朝是一部私塾使用的教材,现在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文本。从《古文观止》的用字信息入手,分析其可以代表古汉语常用字的面貌,进而将其与现代汉语常用字的情况进行比较,就可以弄清《古文观止》用字的流向,了解其用字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2.
将《新华字典》中的二百三十一个姓氏人名条目进行了分类与研究,认为可以从姓氏人名用字的字音角度分为单音单义字、单音义项字、一音单义字、一音义项字四类,从字义角度分为专门姓氏用字、传承性人名用字、现代人名常用字、人名用异体字、历史性人名造字、其他人名用字六类。同时指出了《新华字典》姓氏人名条目中的体例不一、标注不全的问题,分析了姓氏人名用字易读错的原因,对个别姓氏的读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慧琳在《一切经音义》中使用的术语主要有俗字、俗用字、俗行用字、时俗共享字、俗通用字、通俗字、俗撰字、变体俗字、转变俗字等,这中间“俗用字”“俗行用字”“时俗共享字”“俗通用字”“通俗字”也都是“俗字”,它们的区别在于流行使用的程度不同,它们代表了俗宇从产生使用到广泛流传到通行于那个时代所处的不同阶段;另外的三个术语“俗撰字”“变体俗字”“转变俗字”主要区别在于俗字产生途径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全明散曲》韵谱与《中原音韵》韵谱交错参差的深层次原因,主要与周德清建立的音位间架、明代曲家选取曲韵脚字的倾向性有关。《全明散曲》韵谱收字不包含异体字,就字在《全明散曲》韵谱中出现的频率可分为:常用字、非常用字;就《中原音韵》韵谱收字的系统性可分为:系统性失收字、零星失收字;就其为前代或同时代韵书收编的情况可分为:《广韵》或《集韵》所收字、明代字书所收字、明代曲韵书所收字。《全明散曲》韵谱收录了四例具有方言特征的入韵方言词。  相似文献   

5.
《汉书》颜师古注和《文选》李善注相同作品注列古今字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古字(即正文用字)不同,但今字相同,如《汉书》注“鼌,古朝字”《文选》注作“晁,古朝字”;古字(正文用字)相同,但今字不同,如《汉书》注引如淳曰“甿,古文萌字”《文选》注引作“甿,古氓字”;《汉书》《文选》正文用字相同,颜师古、李善注释用字也相同,但颜注用术语“古”,李注用术语“今”,如《汉书》注“廑,古勤字”《文选》注作“廑,今勤字”;《汉书》正文用古字,颜师古注以今字释古字,用“即”沟通字际关系,《文选》正文用今字,李善注误用“古”沟通字际关系,如《汉书》注“歫即距字”《文选》注作“距,古岠字”。  相似文献   

6.
汉字是好学易记的语言图象符号。中国的常用汉字相对不多,根据国家出版局调查,我国最常用字是560个,常用字807个,次常用字有1033个,共2400个。这2400个字占了一般报刊书籍用字的99%。汉字是表意为主、兼表发音的文字,还有非常突出的个陛形象,字形不同,区别明显。  相似文献   

7.
“亦声”和“读若”是《说解字》的两个条例,用“亦声”标音的会意字可叫做“亦声字”。则甲读若乙,则可把甲称为原字,乙称为读若字。本对11组原字是亦声字的“读若”进行了,信为:许慎作“读若”的主要意图虽然是标明字的读音,但是通过“读若”却揭示了古汉语的音变现象,展示了经传用字的实际情况,并且还体现了词与词之间的意义关联。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目的所谓汉字频度是指对社会语言文字材料的统计结果,每个汉字出现的相对次数,所谓小学生认识率是指经测验后小学生对某个字认识的相对人数。我们研究汉字频度与小学生认知率之间的相关性,目的有二:其一,1988年3月5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发布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其中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这3500字又依二十年代以来不同时期的六种汉字频度加以平均,从高到低排列成《现代汉语常用字频度统计表》(以下简称频度表)。这一频度表是小学语文教学及教材编写的依据和标准。为了体现和贯彻这一精神,必须解除人们关于小学生识字的顺序并不一定符合社会语言用字频度的疑  相似文献   

9.
本通过对《人间词话》第七则的分析,阐述其中蕴含的境界说观点,得出结论:王国维重用字与古人不同,而有其系统理论支持;用字是入口,境界全出才是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地名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来源的居民都会在地名上留下自己所操语言或方言的印记。本文对海南19个县市的自然村名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找出海南汉语各方言共有的地名常用字和海南闽语特有的地名用字,通过这些地名用字的分布来考察海南闽语在海南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主要华文媒体用字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主要华文媒体中,非简化字频次比例非常低(0.02%),字种比例较高(14.90%),其中繁体字最多,频次和字种比例为57.73%和68.31%;其次为异体字,频次和字种比例为33.09%和20.06%。对根据频率、使用率排序所得两个字表进行比较,按频率排序时,反映时政特别是东南亚地域色彩的字排在前面;按使用率排序时,较均匀分布的常用字使用率较高。对汉字覆盖率和字种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到,8429个汉字中,73.39%的汉字是较低频次的字,这些低频字的总频率只占1%。将东南亚主要华文媒体的字表和《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进行了分段比较,发现多数独用字与重大时事用字、东南亚人名地名有关。同时对前几位的东南亚华文媒体独用字进行了使用分析。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认为,小学阶段不管使用哪种版本的语文教材进行教学,学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同音代”(即写别字)问题,且都有写别字的“高峰期”。产生这一问题的客观原因主要是汉字同音字多,学生难以分辨。普通话不带调音节只有四百零几个,而常用字和次常用字(国家语委公布)就有3500个。平均一个音节大约包容八九个同音汉字,有些音节包容的同音汉字大大超过这个平均数。比如“shi”这个音节在常用字表里就有41个汉字,这就给小学生在识字、用字过程中造成了“同音代”的问题。我们在克服“同音代”,提高学生用字正确率方面作了些努力,下…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从文字学角度对明嘉靖本《荔镜记》校文用字进行辨析,选取古今字、异体字、正俗字等,提出8项可商字例,略加考辨。  相似文献   

14.
《论语》《孟子》时间副词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汉语中,副词的使用情况复杂,使用频率很高。而在副词中,与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副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频率上,都占不小的比重。为更好了解先秦时间副词面貌,文章选取先秦时期有代表性的两部文献《论语》和《孟子》,对其时间副词的使用情况进行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汉字历史发展的角度浅析了《说文解字》的前十则省声字,从中可以看出省声不是一种造字的方法而是一种用字的方法。由于各种原因,《说文解字》对省声字的分析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对待《说文解字》中的省声字时要采取谨慎态度,在具体分析其形声字时,要采取历时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六书”假借不同于有本字的假借。由假借所引起的字词关系的变化,既可以指某词在已有专造字的前提下,书面用字时借用别的字来表示的情况,还可以指某词在已有专造字以及专用假借字的前提下,书面用字时借用别的字来表示的情况,可以进一步区分为某词古今用字的不同与通假两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蒙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字反应了汉民族人民表情达意的基本信息。我们对岳麓版14部蒙书的用字的字次、字种、流向等做了全面的统计分析,对其与古今汉语常用字的关系做了概要的阐述,并进而提出了"古今惯用字"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在汉字大家庭里,“的”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字,作为一个结构助词,极强的语法功能也使它成为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字。有专家曾做过统计:在现代书籍报刊2400个常用字中,“的”字的使用频率最高,竟占全部汉字用字率的4%。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万万不可因为其常见而小瞧这个看似简单的“的”字。如果运用巧妙.它可以在诗文写作或口头表达中起到我们意想不到的神奇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徐本《说文·食部》共收录汉字62个,重文18个,段玉裁在其《说文解字注》中对这部字的修改一共有12处,涉及到字音、字形、字义三个方面,其中对字义作修改的一共有八处,可分为修改用字、增补用字、删减用字三类。我们将这三类情况分别罗列,加以整理,并对其进行辨正。  相似文献   

20.
《今日教育》2009,(5):4-5
《规范汉字表》即将出炉,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表示,该字表一经公布。我国新生儿的取名用字必须从中选取,乱取名、取怪名的现象将得到遏制,同时中小学教材常用字范围也会发生变化。但是,《规范汉字表》真的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