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瞿剑 《发明与创新》2013,(11):1+32-33
季国标,化学纤维工程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国资委专家。1932年出生于江苏无锡,是我国化纤工程技术、生产运行和工业发展方面的主要奠基者、开拓者和技术带头人之一。季国标参与主持了保定化纤厂、南京化纤厂、兰州化纤厂和仪征化纤联合厂的建设,主持拟定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我国化纤发展总体规划。积极推进机电一  相似文献   

2.
《科学中国人》2011,(2):5-5
季国标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学纤维工程技术专家。1932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52年毕业于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后去德国、英国学习化纤技术。曾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等职,现为国务院国资委专家。是我国化纤工程技术、生产运行和工业发展方面的主要奠基者、开拓者和技术带头人之一。  相似文献   

3.
季国标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化学纤维工程技术专家,是我国化纤工程技术、生产运行和工业发展方面的主要奠基者、开拓者和技术带头人之一。早年,在他开始从事化纤工业时,我国的化纤年产量仅占世界的0.1%;现在已经占到世界总量的60%,跃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4.
基于专利数据的化纤机械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为揭示我国化纤机械发展趋势,为化纤机械确定行业发展方向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应用专利分析方法,通过技术原创国家/地区、主要专利权人分布、技术侧重和技术关联性展示了化纤机械发展现状,通过文献计量方法描述化纤机械技术热点演化路径、专利申请趋势和技术发展趋势。[结果/结论]分析结果表明化纤机械技术处于成熟向衰退阶段转化,技术热点词集中在纤维、纺丝、纤维素、电纺、纳米、静电等方面,数字化、智能化、绿色环保是今后化纤机械研发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2005,(8):37-40
近几年来我国化纤产能得到了快速提高。但近两年,国内涤纶化纤市场高附加值产品市场几乎被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等化纤企业所占据,如水溶聚酯切片、海岛纤维等产品。在高附加值产品争雄市场之时,国内化纤业却在争夺常规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反观国外化纤发展经验,开发生产差别化产品,走出惨淡经营是国内化纤业发展壮大的惟一出路。  相似文献   

6.
2006年10月29日.桑麻奖颁奖大会在天津工业大学隆重举行。香港桑麻基金会主席查济民先生的代表查美龙.基金会受托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副会长王天凯,受托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季国标、梅自强.受托人王羽盛、杨长城、梁善.天津市政协副主席陆锡蕾.中国工程院院士郁铭芳。周翔、蒋士成、姚穆,以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天津工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西安工程大学、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学院等相关单位的领导、专家和获奖人员代表共400余人出席了大会。颁奖大会由校党委书记李全生主持,季国标院士。查美龙女士、杜钰洲会长、陆锡蕾副主席、校长张宏伟先后致辞。  相似文献   

7.
马立望 《今日科苑》2009,(16):61-61
本文结合化纤(涤纶)空压系统的实际情况,运用清洁生产原理,参考国外化纤行业空压系统节能资料,对化纤企业空压系统评估进行总结。提出了国内化纤企业清洁生产空压系统节能评估的一般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8.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2):F0003-F0003
朱继懋,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他是我国最早从事深潜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长期从事潜艇、潜水器及水下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工程实践,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艘载人潜水器——“7103”深潜救生艇,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两艘潜艇在水下成功对接的国家:主持研制了3500米以及极限深度的无人遥控潜水器ROV;  相似文献   

9.
韩宁 《学会》2003,(9):32-33
随着国企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科协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在人员编制大为精简的情况下 ,如何做好科协的信息发布工作以及提高科协的管理效率 ,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特网的飞速发展给科协工作带来巨大的机遇。建设企业科协网站 ,完善科技人员网上家园 ,可以大大提高科协对科技人员的服务质量。仪征化纤公司是我国现代化化纤和化纤原料基地 ,是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四个五年计划的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公司科协共有科协会员30 0 0余名 ,下设 1 2个专业学会和 2 8个分会。由于各学、分会管理干部全部为兼职 ,且…  相似文献   

10.
启孝  光庆 《科学与管理》2004,24(1):49-51
<正> 万杰集团是一个以化纤、医疗、冶金、教育为主导,电力、三产等多业并举综合发展的科工贸一体化现代企业群体。主要有万杰化纤、万杰医疗(包括淄博万杰医院、北京万杰医院、青岛万杰医院、万杰制药)、万杰教育(包括万杰朝阳学校、万杰医学院、万杰科技  相似文献   

11.
继中国科学院之后的我国又一独立最高学术机构——中国工程院,不久将诞生。中国工程院是我国工程技术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其主要任务是:接受政府委托,对重大工程技术规划、计划和方案等提供咨询;研究、讨论重大工程技术的发展问题,提出建议;团结全国工程技术专家,推  相似文献   

12.
朱能鸿,天文仪器与方法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9年11月10日生于上海,196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曾任上海天文台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副台长和上海市科协副主席,现任上海天文台总工程师。20世纪60年代初研制成功月球双速照相机,1976~1989年主持设计并采用了当时的先进技术研制成我国首架口径1.56米天体测量望远镜,1991~1993年在欧洲南方天文台设计了光干涉合成望远镜方案。数十年来为我国天文望远镜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朱能鸿于1985年被评为上海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1990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3年被评为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天文和其它领域主持研制了5架1米级以上的各种望远镜。  相似文献   

13.
1998年5月,北京。 五洲大酒店的国际会议厅里座无虚席,第七届国际化纤会议正在这里召开。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专家、学者及企业家济济一堂。这是一次世界化纤界群英荟萃的盛会,一次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 大会上,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位向大会作专题报告的中国化纤专家:他已经连续两届在会上作报告了,这是前所未有的! 他,就是中国著名的化纤工程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大连合成纤维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郭大生。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世界丙纶工业发展迅速,成为仅次于涤纶的第二大化纤产品。2001年世界丙纶总需求量超过5百万吨,预计在今后加年中,市场需求量年增长率仍保持在5%左右。按人均消费量计,美国和西欧是最大的消费市场。由于其原料来源广泛易得,具有质量轻、保暖性好、高拉伸强度、高抗起球性和高耐磨性、耐化学药品腐蚀性、抗霉性、与火焰接近时可以自熄等优点,尤其是近年以来开发的聚丙烯(PP)细旦纤维还具有手感好、芯吸、导湿、透气等特性,穿著舒适,所以其使甩范围已从工业、农业、建筑、装饰等领域发展到了服装领域。丙纶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5.
姜菲 《科学中国人》2011,(24):52-55
专家简介:彭思龙,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现研究领域为图象和信号处理,模式识别,小波分析及其应用。2005年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主持并结题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对俄国际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创新》2004,(12):33-36
本届评选共有98家企业的186块产品入围,特将本届送样和入围面料按棉、麻、丝、毛、化纤、针织六大品类进行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17.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9):F0004-F0004
吴冲浒教授级高工 吴冲浒,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厦门钨业技术中心主任,是我国重要钨材料生产基地——厦门钨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我国钨产业的优秀工程技术专家。  相似文献   

18.
高树森,太原高科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山西省耐火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专家,中国节能协会玻璃窑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耐火材料行业专家。长期从事耐火材料研究开发自主创新及使用研究工作,主持多项重点热工工程项目,研究开发自主创新多种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中国人》2006,(2):40-47
专家档案 庞国芳国家质检总局食品专业委主任,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主任,研究员,国际AOAC副仲裁员、研究导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次主持国内、国际重要科研课题。其一,在国内率先主持研究的两项残留检测新技术,引起国际AOAC的重视,设计了国际协同的研究方案,两次领导组织美国、英国、日本等12个国家33个实验室参加的国际协同研究,建立了两项国际AOAC标准,开创了我国学者领导研究国际AOAC标准的先河。其二,率先主持研究了30项蜂产品检验方法国家标准,使我国这一领域的检测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不是养蜂大省、  相似文献   

20.
对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赛 《科教文汇》2008,(15):30-31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广电媒介发展异常迅猛,对播音与主持人才需求旺盛。受播音员、主持人明星效应和学生升学压力的影响,报考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数呈旺长势头。在双重的强劲需求拉动下,播音专业成为我国中等以上学校扩张规模的大热门。开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面向广播电视媒体培养播音员和主持人,是我国特有的现象。但其中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从而制约着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的质量,最终影响到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本文将分析播音主持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