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因为义乌“世界超市”的声誉日隆,金华日报的子报《浙中新报》从办报之日起就一心扎根义乌。也因为想倚仗宁波这个国务院计划单列市整体经济的外向与开放,《浙江经济报》改名《现代金报》从省城杭州转战宁波,唱响“双城记”。  相似文献   

2.
《浙中新报》是金华日报社主办的地市级都市类报纸,2006年10月把编辑部搬入义乌,收缩战线,聚焦社区,把它当作一份地道的义乌社区报来办,为当地社区市民提供贴心服务,初步在义乌站稳了脚跟,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社区报更获市民认同社区从其自然属性上讲,是指以  相似文献   

3.
徐军 《新闻实践》2006,(6):33-33
当媒体进入“读图时代”后, 摄影记者该拿什么奉献给读者?我和《浙中新报》摄影部的同仁一起,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在新报上每周力推一个整版的“此情此景”摄影专栏,并配合推出相关的平民化摄影栏目,至今已出版了近百期。通过努力,“此情此景”已经成为新报的一个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4.
2月20日,一个义乌普通市民在百度贴吧上,以诗歌形式对外来建设者喊出了“义乌欢迎你”的口号。网友读后,纷纷留言。2月22日,《浙中新报》率先发出这一消息,随后,《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众多媒体予以重点报道。一时间,“义乌欢迎你”迅速成为网络上一个热门话题,并衍生了上万个有关转载及词条。  相似文献   

5.
俞平 《新闻实践》2013,(8):29-31
每年吸引着20多万名国外客商,常驻境外客商达1.2万余名;为全球供应近200万种小商品;即便每个商铺停留3分钟,走完所有商铺也需要一年半时间。这就是义乌。商品经济发达,义乌城里各种肤色的人们无不在为买卖忙碌着。在商言商,作为立足义乌的浙中新报的每期报纸,也无不浸润着浓浓的商业气息。义乌是一个新闻的"富矿",许多经济和市场领域的"率先之举"令全国乃至全球关注。多年来,融入义乌、宣传商城一直  相似文献   

6.
朱翔 《新闻实践》2013,(6):61-62
义乌230多万人口中,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近160万。也就是说,义乌每3人中有2人是流动人口。浙中新报自2006年进驻义乌起,就将这一群体作为重要的新闻源和服务对象,倾听他们的诉求,关心他们的疾苦,  相似文献   

7.
业界评点     
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马雨农:我认为,金华日报社的成功经验概括为三多一大:一多是以党报为主,多份报纸的错位覆盖。金华日报社根据浙中城市群的特点,把《浙中新报》和《兰江导报》布局两翼,这样的错位发展,不是按照专业来分布,而是按照地域来布局,这是一个特殊的选择,符合金华区域的特点;二多是多媒体的融合传播;三多是多元  相似文献   

8.
《义乌商报》是一张县市区域报,这一角色定位决定了报纸只有扎根基层,贴近地方,反映当地群众的身边事,报道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新闻,才能让读者喜闻乐见。同时,义乌是一座国际性商贸城市,《义乌商报》也以商为名,只有牢牢抓住经贸报道尤其是市场报道这个重点,才能真正做出义乌特色。市场报道成为要闻版的主角在做好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日常  相似文献   

9.
一、序论“《香港中外新报》创刊于1858年,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化日报”——这一说法,在中国新闻史学界大体已成为“定论”。可是,早期的《香港中外新报》是一份怎样的报纸?说它创刊于1858年有何根据?它之成为日刊报纸又在何时?……  相似文献   

10.
蒋海燕 《传媒观察》2004,(12):60-61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相得益彰,有的副刊甚至成为一张报纸的品牌栏目,如北京《晨报》的“晨报副镌”、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沈从文编的《大众报》文艺副刊等,还有20世纪60年代的《羊城晚报》的“花地”,80年代《新民晚报》的“夜光杯”,都曾拥有大批的读者。  相似文献   

11.
如何深入社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成为社区居民所喜闻乐见的信息提供者,从而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增强舆论宣传效果,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是媒体的一个重要课题。《浙中新报》自2006年10月把编辑部从浙江金华迁至义乌以来,依据社区的  相似文献   

12.
《农村新报》(原《湖北农民报》)去年元月改版更名以来,受到读者好评。前不久,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对农村订报读报用报情况进行专题调查时,许多地方的干部群众把《农村新报》与《半月谈》列入他们最喜欢的报刊之列,这是报纸改革的成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的商品属性愈来愈受到重视。 作为“《湖北日报》农村版”,《农村新报》具有省委机关报的属性,承载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功能,是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纽带”。但如果它面孔呆板,引不起受众的阅读兴趣,这些功能都无从谈起。因此,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  相似文献   

13.
去年秋天,我拍摄的一组(5幅)《义乌“联合国社区”老外不见外》的图片新闻,刊登在2005年9月8日《浙中新报》摄影专版上,图片新闻分别抓取了聚居在义乌鸡鸣山社区的老外和当地居民一起包饺子、吃月饼,参加社区巡逻,与老太太和姑娘一起唱歌跳舞等一些生活镜头,反映我国人民与外商友好相处、共建和谐社会的生动情景。这组图片由于抓住了重大题材、画面生动感人,得到了广大读者和报社领导、同行的好评,认为这组图片“立意高、贴近生活、具有极强感染力和说服力”,该报道获得了金华市2005年度好新闻二等奖。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这组图片竟引起了…  相似文献   

14.
如何深度开发利用报纸的品牌栏目?广州日报的《今日靓汤》进行了自己的探索。《今日靓汤》定位成功气象新闻版是近年各家报纸新开辟的实用新闻版块.由于直接关系到市民的日常生活出行,关注度极高,许多大报都安排了固定版面报道。如何才能出彩?除了常规的天气预报.关键是向读者提供更精致的实用资讯。广州日报为此设计了《今日靓汤》这个很有地方特色的栏目。  相似文献   

15.
继去年停刊的《新闻晚报》之后,连月来,《竞报》、《天天新报》也相继直布休刊,行业性的严冬,让报纸从业人员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寒冷,嗅到了衰亡的气息.然而,“报纸未死邀你读到地老天荒”、“报纸还没有资格死”——《东方早报》两次在该报一版的“发声”,同时也彰显出报人在行业严冬里的不放弃.  相似文献   

16.
提起义乌,大家都会说“小商品市场”,会说“义商赚钱很厉害”。作为义乌当地的媒体人,我们也常常在思索:义乌的活力从哪里来?2012年是义乌市场建设30周年,报纸有了一个很好地梳理、报道义乌发展之路的契机。于是,义乌商报编委会进行了精心策划,推出了上百篇颇有分量的报道,被称作是一次对“义商精神”的成功梳理与宣扬传播。  相似文献   

17.
随着Web2.0的到来,微博作为一种热点传播工具异军突起。微博引领自媒体时代的发展,受众不再只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变成了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地方新闻门户网站和地方政府面对“微时代”的到来仅仅是高呼“狼来了”,还是直面迎接挑战?由浙江在线、中共义乌市委宣传部、浙江网络文化协会联合主办,《网络传播》、《新闻实践》协办的“微时代”网络建设与文化发展高峰论坛于2012年12月19日在义乌举行,专家学者就新闻门户网站如何迎接挑战进行了热烈研讨。  相似文献   

18.
张铭 《新闻窗》2007,(3):29-30
升华风格迎接爆发一位著名的报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性格决定人的命运,风格决定报纸的命运。”《新报——消费购物指南》(以下简称《新报》)以独特的风格在贵州报业市场中塑造了独特的风景。《新报》将目标受众准确定位于时  相似文献   

19.
《新闻实践》2012,(7):86
《金华日报》创刊于1949年12月1日,曾五落五起,历经风雨,今年7月1日将迎来复刊30周年纪念日,多次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报纸。近5年来,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一件,浙江新闻奖一等奖20件。在2011年11月份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品牌媒体高峰论坛上,被评为"地市党报十强"。今年1月,又被评为"2011中国十大地市党报"。金华日报社拥有《金华日报》、《金华晚报》、《浙中新报》、  相似文献   

20.
金晓 《传媒》2016,(5):43-45
《浙中新报》作为一家地市级都市类报纸,其刊发的摄影作品和推出的摄影专版《此情此景》,近年来取得一系列可喜的成绩,在2013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评比中,获得14个奖项,其中3组新闻摄影作品荣获“年度图片奖”,占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年度图片奖”总获奖量的1/8,位居全国地市报前列.在2014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评奖中,由笔者编辑的《追梦的足球小子》等9幅新闻摄影作品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