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依据中英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与1843年的附件《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等不平等条约,上海作为五口通商之一的城市于1843年开埠.1845年上海英租界设立,1848年上海美租界出现,1849年上海法租界建立.于是,外国人便比以往更多地拥入上海.为了区别中国人与外国人,上海人习惯把中国人称为"华人",外国人称为"洋人'.洋人的主要群体是西方的欧美人.日本人是东方的洋人,故称其为"东洋人".  相似文献   

2.
上海租界在中国近代史乃至世界近代史上,都是非常奇特的东西,在政治、社会、文化与国际关系史方面,影响很大,有独特的研究价值。近代中国共设立过26个租界,其中上海租界设立最早,规模最大。上海公共租界与法租界总面积最大时达48653亩,是中国其他所有租界面积总和的一点五倍以上,这些租界包括天津9租界、汉口5租界、厦门两租界、广州两租界与镇江、九江、杭州、苏州、重庆租界。在众多的租界中,上海租界殖民地色彩最强。但是,上海租界又不同于香港、新加坡等殖民地,在政治格局、社会结构、文化特征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上海租界史研究,一…  相似文献   

3.
上海公共租界设立后,列强利用清政府官员的昏愦无知,很快侵夺了中国在租界的立法权.公共租界指定的法规主要有基本法、行政法规两个方面.基本法和行政法规的内容,几乎涉及市政管理中的每一项行政措施.其中上海租界城市规划法全面反映了租界城市规划发展演变的进程,展示了从清末到民同时期公共租界城市规划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并积极地影响了近代上海城市规划的进程,推动了上海城市规划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4.
华强 《档案与史学》2004,(1):31-35,43
一、上海小刀会对英美法三强的外交方针 上海小刀会1853年9月起义,时距上海开埠已经10年.上海设立租界,成为中国对外交往中的一个重要口岸,驻有英美法等外交官、商人及侨民若干.小刀会起义以后即面临对英美法三强的外交方针问题.  相似文献   

5.
旧上海租界档案,是指上海设立租界后,租界管理当局——公共租界工部局和法租界公董局所形成的文字、照片等原始材料。目前藏于上海市档案馆的这部分档案,总数达6万余卷,时间跨越近百年,内容涉及租界行政、司法、警务、市政建设、教育卫生、房地产管理等诸方面,其档案数量之多、时间跨度之长、内容之丰富,在保存下来的租界档案中,堪称全国之最。租界在上海近代史上的特殊地位,使这一时期形成的档案对研究近代上海城市的形成、发展,剖析其城市近代化进程中的特点和规律,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 一、旧上海租界档案开发利用的历史回顾 旧上海租界档案的开发利用大致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6.
1840年上海开埠以来,侨居上海的外国人把西方发明不久的制造煤气、净水的技术和设备,以及汽车、电车引进上海,从而促进了上海公用事业的诞生。上海公用事业是全国诞生最早,规模最大的城市公用事业,具有典型性意义。1927年以前,租界在公用事业发展过程中居主导性地位,华界公用事业处于模仿、借鉴和从属阶段,其整体发展呈无序状态。1927年上海特别市成立以后,特别设立管理公用事业的专门机构棗上海市公用局,上海公用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开始对公用事业有科学化、理性化、制度化的认识和追求,其主动性和主导性作用大大加强,这为后租界时期,上…  相似文献   

7.
按:过去上海的租界在帝国主义直接统治下,司法权不能独立.帝国主义强迫设立会审公堂,中国人与外国人有诉讼,由中国官方与外国领事会同审理,是帝国主义领事裁判权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8.
上海租界档案在国内现存租界档案中数量最多、时间跨度最长、案卷最完整.在本世纪初期,中外政治家、法学家、外交家在研究租界时就查阅利用了大量的上海租界档案.  相似文献   

9.
自1937年11月12日国民党军队撤离淞沪地区,上海公共租界(不包括虹口、杨树浦两区)、法租界孑立于日占区的包围之中,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两租界沦于日本侵略军手中止,这段时间被称为上海“孤岛”时期。这一时  相似文献   

10.
旧上海西侨的赛马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花园"与猎纸会 "一个英国人能长期呆在国外而不作设立跑马赛的尝试,几乎是不可能的.上海租界早期的记录表明这种英国传统消遣早就存在."  相似文献   

11.
上海是西方殖民势力最早在中国设立租界之地。凡论述租界的缘起,无不涉及出租地契,俗称“道契”。由于缺乏原始资料的佐证,论者每每提及于此,或语焉不详,或蜻蜒点水。现在于旧上海房地产档案中,收藏有一件颇为治史者所关注的出租地契,即上海第一号租地道契。这一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不足,使我们得以窥见上海出租地契的最初形式,为后人探究上海开辟租界前后的一段历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史料。  相似文献   

12.
上海传染病流行的最早文字记录见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在之后的200年内,有记载的大疫流就有10次。清道光元年(1821年)有霍乱传入中国波及上海的文字记录。1863年公共租界工部局设立秽物清理股,专管环境卫生与垃圾处理工作;1873年为防止泰国及马来西亚霍乱的传入,上海港开始实施港口检疫;1875年上海县署告示境内和租界商民,禁止销售用绿矾染色的海带,违者严惩;1883年公共租界自来水厂建成供水。至此上海的卫生防疫工作初见端倪。民国成立后,为有效预防传染病,1916年3月北洋政府公布了《传染病预防条例》,规定霍乱等9种疫病为传染病,1929年…  相似文献   

13.
前身:工部局公共乐队 鸦片战争失败后,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把上海列为通商口岸之一,由此英国人开始在上海设立租界.为了维持其在本国的生活方式,旅居在此的英国人率先成立了自己的剧团.而戏剧演出需要音乐烘托,于是又产生了自组的乐队…… 19世纪下半叶,西方的一些音乐家已经开始了全球音乐巡演,其中包括亚洲.1878年底,法国长笛演奏家雷穆萨夫妇结束了在菲律宾马尼拉举办的独奏音乐会后,乘船抵沪,开始了他们的中国之行.  相似文献   

14.
陆志濂 《档案与史学》2003,(5):46-50,45
1937年11月12日傍晚,上海在苦风凄雨中沦陷.日军攻占上海四郊,非租界地的虹口区、杨浦区及闸北区的一部分以及黄浦江对岸浦东地区一侧后,出于对政治上的考虑,没有向上海浦西地区的公共租界、法租界以及两租界的越界筑路地区挺进而加以占领,沿法租界的黄浦江直通吴淞口,仍可自由通航,这就为形成"孤岛"特殊形态的上海对外贸易创造了条件.直至1 941年1 2月8月,日本海空军忽然偷袭美国海军根据地珍珠港,于是爆发了太平洋战争.日军随即开进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及两租界越界筑路地区.这时,这种特殊形态的"孤岛",亦随之消失,从上海沦陷之日算起,这种特殊形态的"孤岛",维持了4周年零2 7天的寿命.我们研究上海"孤岛"时期的对外贸易,就是在这一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形态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正今天的上海市民已经难以想象,民国时期的上海市政府及属下各部门,因需避开各国租界,所以散处于上海市区各个角落办公。如市政府在丰林桥(今名枫林桥),工务局、卫生局在毛家弄(今毛家路),社会局在小南门外,教育局在大吉路。工作联络、市民办事都极不方便。1929年7月,上海市政府第123次市政会议决定,正式推出"大上海计划",即绕开租界和旧市中心,在上海的东北部新造一个新上海。这是一个国人欲同耻辱的租界分庭抗礼的计划,但这一计划最终却夭折于日寇的侵华战争。只是朱颜改——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1927年7月,上海因其在政治、经  相似文献   

16.
我于1938年4月在上海参加读书生活出版社(以下简称“读社”)工作。这时,上海英法租界已是“孤岛”——国民党军队远撤了,四周被日寇包围着,汪伪爪牙,“76号”特务,地痞流氓,到处横行,英法租界工部局,想管也管不了。但是,地下常的领导。各界进步力量,和几百万不愿做亡国奴的上海人  相似文献   

17.
1850-1860年代中期因江南战事引发的人口流动,曾戏剧性地促成上海租界华洋杂居格局的形成,不出十年,租界已是名震江南的繁华胜地.隐藏在晚清上海租界繁华背后的动因在于.以华人为主体的租界居民娱乐需求的滋长,而租界最初的公共娱乐区则是提供华人日常娱乐消费不可多得的市场.本文拟以晚清租界最初的公共娱乐区为考察对象,就其出现的社会环境条件、娱乐消费特色及文化影响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18.
1845年英人获准在上海洋泾浜以北、李家场以南、黄浦江以西租地居住,始设英租界。面积800余亩。1848年后,美租界在虹口一带逐步形成。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称英美公共租界。此后,几经展拓,至1899年,当年的“居留地”已发展为占地3万余亩、享有独立行政、司法、财政等权力的“国中之国”了。并改名上海国际公共租界,亦称上海公共租界。这组史料,选自馆藏清外务部档案。它通过清政府、英美使臣、地方官员及上海绅民等的来往电报、照会,披露了光绪末年及宣统年间,围绕英美再度要求推广租界而引发的若干事件:派捕收捐、兴筑马路、开辟市场、编练警察等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英美无视中国主权,互相勾结,肆意横行的嚣张气焰,反映了清政府内忧外患、委曲求全的妥协政策,也反映了上海绅民坚拒扩地、维护主权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提供了租界内外管理、建设的一些内容。这些史料对于研究租界史、上海地方史,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1927年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后,为了转移租界的繁华市面,成立上海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与工务局、土地局等机构会同拟订一系列关于上海建设的计划,统称为大上海计划,其中按土地功能将上海划分为工业、商业、住宅区域的计划称为分区  相似文献   

20.
上海法租界于 184 9年设立 ,由上海道台麟桂与法国驻沪领事敏体尼 (L ouis Charles NicolasMaximilien Montigny)议定 ,其界址东面到广东潮州会馆沿河至洋泾浜东角。但是 ,据敏体尼的继任者爱棠 (Benait Edan)称 ,在划定界线的时候 ,误把福建会馆当作潮州会馆 ,法租界的实际管辖范围 ,在东面并未到达 184 9年规定的潮州会馆沿河至洋泾东角。 1860年 12月 11日 ,爱棠 (Benait Edan)要求上海道吴煦更正以前误划的界址 ,将法租界东界扩展到潮州会馆。吴煦初予拒绝 ,理由是 ,185 5年爱棠本人与上海县知县黄芳和海防厅协商确定的法租界 ,只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