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5 毫秒
1.
党员自身所具备的思想和心理是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思想基础,角色意识和成就需要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内在动力。激发内在动力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在教师角色的自我建构过程中,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不可回避,那就是教师缺乏扮演或承担教师角色的外在的和内在的动力,尤其是内在动力激发不够。在这里,我们要借鉴一种新的理论——"教师角色需要"理论来解释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化虽然已经成了一种共识,但还需要思考教师专业化的动力,即怎样使专业化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有些教师确立的专业化目标,不是出于完善自身、提高自己的需要,是受到某种外部需要的推动(如教师参与进修学习要考虑是否能够与职称晋升直接相关、是否能够得到学位等等),如果教师的专业化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推动教师专业化的动力是不会持久的,一旦教师达到了某种目的,要进一步改善自身素质的动力就会消失。因而就要考虑怎样使教师专业化的动力来自教师自身的内在需要,变成教师的自觉行为,同时又能保证教师专业化目的的正当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需要做为一种心理现象是受社会发展所制约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人的需要也在发生变化。作为当代中学生,这种变化也不例外。在教育这个最特殊的生产过程中,教师如何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随时转换好自己的角色,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一、为适应学生渴望求知与创造的需要,教师应是资深“导师”的角色 中学生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求知欲旺盛,有较强的探究意识,喜欢批判旧事物,崇尚新事物,爱标新立异,尤其在今天的信息化社会中,学生在接受信息,加工处理信息方面,很多时候比教师还强;因此,…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发展趋势及教师角色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人类和社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及这种趋势给教师角色带来了变化,即教师权威由外在权威变为内在权威,具有了促进者、管理者、咨询者、开发者、学习者和设计者等新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中小学教师角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师教育研究不仅着力于厘定教师角色的概念,更从社会要求、国家需要以及知识和教育的转型等外部诉求的高度对教师角色的内在要素进行描述和规划。但关于教师角色的研究尚存在理论框架松散、国家视野模糊和教师自我身份认同不明等需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激发动机 寓教于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心理动力,它反映着学生的某种需要,推动学生进行一定的学习活动,以满足这种需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成功需要、交往需要,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达到乐中学、学中乐的较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当下中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面转型时期。"农民工"就是伴随着这种社会转型而涌现的新生事物。离弃故土来到城市的农民工思想上出现了归属感的困境、渴富与仇富的困境、尊重科学与崇尚迷信的困境等。从社会心理学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社会角色理论角度看,农民工的思想困境主要是由其需要满足的缺失和角色失调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角色意识,是教师个人对社会、团体所规定与期望的教师典型行为系统的认识。它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提高自身的水准、更好地履行自己崇高的社会职责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教师对其角色认识愈清晰、客观、准确.其活动就愈主动和自觉,愈能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发展适应角色所需的心理素质.减少心理冲突与压力,提高与角色相适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西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关于教师角色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首先廓清在西方文献中的“教师”和“角色”的定义,然后从西方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教师角色的理论研究文献中概括出宏观和微观两类理论研究视角,继而归纳出教师角色的四个向度-即在社会因素、学校与课堂情境与个人发展诉求下形成的教师的社会角色、学校角色、课堂角色和自我职业角色。  相似文献   

11.
论教师需要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需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了解和正确对待教师需要.  相似文献   

12.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需要有推动学生去学习的内在动力,以达到学习目的。而这种内在动力产生于学习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为满足这种需要和愿望,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究欲望,下面笔者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需要,结合自己教学,结合苏教版教材,谈一些自己的设想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数字化学习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很大的转变。学生角色的转变取决于教师角色的转变,而教师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角色转变,既需要教师主观上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向教师提供必要的条件。在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对信息技术教育缺乏真正认识的情况下,应该积极避免走人信息技术教育的误区。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发展要求角色的内涵进行相应的调整,教师角色亦是如此。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教师角色的要求在发生变化,传统的关干教师角色的规定已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角色承担者必须对这一角色做角色建设,扩展角色规范,完善角色行为模式,不仅做传道授业解感者,而且做倾听者、引导者,做学生的知心益友。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改革的舞台上,教师面对新教材,新的课程标准,将扮演一个新的角色,为了适应角色的需要,教师需要重新构建自己的能力结构。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一种社会角色,角色的期望、角色的领悟和角色的实践是职业角色担当通常要经历的几个阶段。现代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教师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发现,更多是为了驱动教师精神层面的内生力,形成专业发展自觉。要增强教师角色意识,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全程地、多维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用需要层次理论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要围绕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教师的责任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管理水平,乃至提高整个学校的水平。如何提高教师积极性,可采用的方法很多,但不同的方法,激励的效果不同;同一方法对不同的教师、同一教师在不同时期激励效果也不相同。按照行为科学理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因此,要使教师的行为和学校管理目标相统一,必须从研究教师的需要出发,通过满足教师的需要来激活内在动力。需要是有层次的,是一个“宝塔”型结构,…  相似文献   

18.
低年级学生认知思维难以保持较好的状态,这需要教师激活学生内在的思维动力,保障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特征。教师可从尊重认知、角色体验、揣摩洞察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以最佳的情感和思维状态介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中,为夯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对教师角色认知的犬儒主义、虚无主义和标榜主义共同助长了教师自我与职业角色的分崩离析,教师角色语境的纷繁与教师角色表达的冲突,不仅从根源上诱发了不少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怀疑和抵触,而且从动力上引致了这些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冷漠和敷衍。角色沦陷、角色虚迷和角色断涡逐渐构筑起教师角色迷惘与式微的基本语脉,这一现象的普遍出现,注定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和拓展中必须予以直面和正视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20.
经济体制转换时期的道德教育 ,应该以角色道德教育为起点。应准确地把握道德教育的基本点 ,充分发挥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角色道德是社会成员履行角色责任的内在动力 ,制约着人们对角色责任的履行。角色责任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