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露萍 《大观周刊》2011,(21):62-63
通过对高中英语课堂的沉默现象进行观察、师生访谈、学生问卷调查,本文试图从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学生学玑心向、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三个方面对高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成因进行解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馆员面对图书馆各类问题时,由于担心产生消极的影响,通常做出沉默的选择.根据馆员沉默动机,可以将沉默概括为默许性沉默、漠视性沉默和防御性沉默三种类型.文章分析了馆员沉默的形成原因,提出通过革新管理方法、构建信任组织文化、创建学习型机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等,破解馆员沉默现象.  相似文献   

3.
"范跑跑事件"传播中的反"沉默螺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跑跑事件"是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引起全民关注的一个话题.在这一事件的传播过程中,运用传统的"沉默螺旋"理论很难加以解释,反而显示出了反"沉默螺旋"现象.本文从"范跑跑事件"出发,旨在从网络特性、社会环境、中坚分子三方面出发找出反"沉默螺旋"现象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的"馆员沉默"现象及其破解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馆员沉默是指馆员对图书馆存在的问题选择沉默并保留观点,或者提炼和过滤自己的观点的一种行为。这种现象的存在是由社会文化、图书馆、馆长和部门主任、同事以及馆员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并对图书馆和馆员产生消极的影响。根据其形成机制,可以采取发挥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导向功能、建设学习型图书馆、革新图书馆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沟通体系、创建馆员激励机制等应对措施,扭转"馆员沉默"现象。  相似文献   

5.
周圆 《今传媒》2016,(5):54-55
“反沉默螺旋”作为一种与“沉默螺旋”相背的传播模式,在当下网络舆情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探寻“反沉默螺旋”的界定,认为其为一种网络舆情传播的模式;其次,从互联网、传统媒体以及网民三个方面分析这种网络舆情现象形成、变化的原因;接着,以“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为例,分析“反沉默螺旋”网络舆情传播中的表现.最后反思“反沉默螺旋”现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馆员沉默现象在图书馆界广泛存在,它影响了馆员的身心健康,影响了图书馆工作的开展。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图书馆的沉默现象,为图书馆的发展献计献策。主要措施有:培养图书馆员热爱图书馆事业、加强馆员的培训工作、建立相关制度,保障图书馆信息渠道畅通、馆长重视图书馆员的建议、扩大图书馆管理的开放性、培养图书馆的信任文化氛围等等。  相似文献   

7.
舆论一直是社会学和文学、心理学关注的焦点,但在网络互动和社会交往中却日趋出现群体性的合谋沉默现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保持沉默,这在话语表达渠道种类丰富、选择多样的当今社会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本文从《房间里的大象》入手,对社会中存在的沉默现象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文化和非语言交际是密不可分的。沉默是非语言交际中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沉默所产生的效应是由一定的文化环境所决定的。本文以中美两国为例,通过分析沉默的文化功能、文化现象、文化因素,从而了解非语言交际中沉默的文化效应,让沉默在交际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沉默的螺旋理论由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于1972年在著作《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中提出。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计算机、手机等媒介终端的普及,媒介环境变得多元化,沉默的螺旋理论受到了挑战。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微信中出现多元呈现的趋势,熟识度、群内权威、"无所谓"心态以及功能性操作和设置成为左右"沉默的螺旋"现象是否出现以及以何种方式出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雷阳 《新闻世界》2014,(9):115-117
沉默的螺旋理论作为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在传播学界关于舆论学的研究中享有极高的声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民众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表达意见,这一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受到了一定的质疑,出现了反沉默螺旋理论。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考察和分析,阐述了现代网络传播环境下沉默螺旋和反沉默螺旋并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同美国的"议程设置论"一样,上个世纪80年代末被介绍到我国来"沉默的螺旋"假说,引起了传播学界的极大兴趣。作为网络的典型代表博客、播客是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它们的兴起给传统的传播理论——"沉默螺旋"假说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传统大众传播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博客和播客有如此巨大的能量来挑战传统理论和传统媒介呢?"沉默的螺旋"假说不再一统天下,取而代之的是否将是反沉默螺旋现象?本文将针对这两个问题来阐述"沉默的螺旋"假说在博客、播客中所受到的冲击的原因,以及传统媒介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黎勇  郑凌 《青年记者》2022,(5):50-52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有关"沉默螺旋"与"反沉默螺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沉默螺旋"现象发生的四个条件,指出舆情反转本质上是一种"反沉默螺旋"现象.本文还分析了模型中的中坚分子、信息刺激和时间性三个最重要因素在舆情反转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这里所分析的沉默受众属于媒介批评主体受众部分的范畴。沉默受众并非等于所有受众面对媒介活动采取的是沉默定式,因为他们存在批评行为的取向,但是这种取向由于受自身知识结构水平、认知能力或者媒介环境的原因影响,而隐匿起来成为潜在。作为在市场化、全球化大背景下发展的媒体,应该发掘沉默受众潜在的批评行为参与到媒介批判当中,实现有效的自律机制,促进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网络传播中"沉默的螺旋"效应的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澜 《新闻世界》2011,(9):119-120
互联网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平等的和去中心化的话语空间,网络传播的匿名性、开放性和包容性促使舆论形成和以往大不相同。在网络传播环境中“沉默螺旋”产生的效应逐步弱化,不太可能会出现舆论一边倒,取而代之是沉默中的大多数不再沉默,少数人的意见演变为多数人认可的舆论,甚至消除“优势”意见缓慢上升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对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四个城市22所高等学校图书馆馆员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研究高校图书馆组织中的馆员沉默现象,分析高校图书馆馆员沉默结构,探讨高校图书馆馆员年龄、专业对默许沉默、防御沉默和漠视沉默各个维度选择行为的影响,并根据不同职业阶段馆员的心理契约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分析科技信息资源社会化共享过程中沉默螺旋的形成原因,包括科技信息资源的主体性和互联网背景依 旧满足沉默螺旋形成条件,并对SNS网站通过对中坚分析赋予话语权以及围绕主题小组构建社交群落,达到抑制沉默 螺旋产生的过程进行分析,指出科技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共享将提升科学传播效率和公众参与度。  相似文献   

17.
新闻当事人的"沉默"情形分析 新闻话语表达"沉默"现象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是新闻当事人的主动沉默.新闻当事人明知事实真相,但由于内在或外在的压力,也可能出于自我保护而盲目从众,故意保持沉默.记者在采访、调查过程中,也习惯性地忽略沉默者的存在,从而导致新闻当事人在话语表达上的缺失.  相似文献   

18.
木头 《新闻世界》2008,(3):37-37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遇到许许多多约定俗成而实际蕴藏着“不公”的惯例:酒店中午12点结账、空调车不开空调、收费厕所没发票、火车餐车无发票、交了养路费还要收路边停车费……但我们都选择了沉默,有些人虽然意识到其中的不合理、不合法,但自认卑微渺小而隐忍不发。更多的人甚至没有了反思的能力和敏锐的意识。沉默的人越来越多,最终,我们都属于沉默的大多数。但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有三个打破沉默的小人物,给我留下了异常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在"沉默螺旋"理论提出来的年代里,该理论准确的描述了当时的舆论环境 ,但目前人类社会的交流已经进入网络时代,"沉默的螺旋"理论也随着网络时代里新媒体语境下的特征进行新的发展和补充,在我们观测到的现象里,至少在小范围内,即在某一公共空间内,沉默的螺旋仍在生效,但放在整个中文互联网的视角下,舆论则不再沉默,在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特征下,中文互联网在各虚拟社区呈现"多个螺旋同时存在"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图书馆管理中员工沉默动机的不同,提出了员工沉默的三种类型:默许沉默、漠视沉默和人际恐惧沉默,分析了员工沉默的文化根源和负面影响,认为通过培养组织信任的氛围可以改善员工沉默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