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个经典学术出版案例,“学术集林”能够刀刃向内,勇于“纠错”,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其在纠错方面的认识与态度、方式与方法、追求与精神,对新时代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而言,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短信小说     
王佩  如岚 《出版参考》2004,(10):49-49
最近,广州作家千夫长和北京写手载鹏飞各推出一部4000多字的小说,两人都声称自己的作品是“全国首部短信小说”。国人对争第一向来是上瘾的,因为“为首”和“为副”,其影响、地位和命运,往往有天壤之别,韩非子虽然提出过“不为最先,不耻最后”,但那是说给竞争对手们听的。用在自己身上,其实谁都想“老子天下第一”。所以,才冒出来一南一北两个“首部”,一对“第一”。  相似文献   

3.
因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取得的巨大成功,晚清出版界掀起了一股以“现形记”名题的小说出版高峰.这些小说内容涉及晚清官场、学制变革、家庭、医界、女学、商界等诸多方面,与当时时势紧密相联,具有“近事小说”时政类形式的特质.当时出版商为“迁就一时的社会心理”,大量刊载与出版此类小说.此举在取得商业成功的同时,因带有逐利趋向,导致小说的刊载与出版未能真正引领时代思潮,仅是对时势走向的补充与说明.其成功与缺陷,都为现代出版提供了借鉴和反思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潘炜 《出版参考》2009,(23):25-25
那多“势”与出版的“市” 早在2005年,一部欧美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横扫中国畅销书排行榜,一方面让中国读者领略了什么是高水准的悬疑小说、并丰饶了国人对悬疑小说阅读的胃口,另一方面从此刺激并开启了原创悬疑小说出版的新风潮。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原创幻想小说的主要推动者,彭懿对于幻想小说的推崇和热爱是毋庸置疑的,他以不断求新求变的创作实践,向我们呈示了他在幻想小说创作方面的执著和努力。从“精灵飞舞小说集”到“我是夏壳壳”系列小说,  相似文献   

6.
罗烨《新编醉翁谈录》甲集卷一《舌耕叙引》关系到宋代说话艺术的许多问题,是我们研究宋代说话的重要文献。本文对《舌耕叙引》的《小说引子》、《小说开辟》二篇作了比较细致的解读,并指出,宋代可能并不存在纯粹白话写作的所谓“话本”,而通俗文言传奇实为比较普遍的“话本”形态。  相似文献   

7.
题目中的“核儿”二字,读音为“胡儿”。它和我们平常说的杏核儿、桃核儿等中的“孩儿”二字读音为“胡儿”一样。说文章有孩儿,这不是我的发明。在八十年代中期,著名作家林斤澜同志就谈到过。大约是1984年左右,林斤湘同志到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结业余作者讲课。林斤湖讲课,我没有去听,但文化宫组织讲课的同志录了音。他们把录音用文字记录下来,请我结帮忙整理,然后发表在他们内部的一个刊物上。我在整理林斤澜同志的录音记录时。看到里边讲到文章的“魂儿”,并且还举了莫泊桑著名的小说《项练》中的情节来做例子。当时,我没有反…  相似文献   

8.
这里说的“故事”和“情节”,是借用英国文艺评论家爱·福斯特《小说面面观》中的解释。他说:“故事”虽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不成为小说,但它是一种很低级的形式,不过是从时问绦虫上切下的一个片断,“早餐后是午餐,星期一后是星期二,死亡以后便腐烂等等”;“故事”是古已有之的,“当时的听众是一群围着篝火在听得入神、连打呵欠的原始人”。而“情节”却  相似文献   

9.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峰。在我国学史上,之所以产生曹雪芹这位伟大的天才,不仅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有关,他的家庭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红学”之外,还有一个专门研究曹雪芹的祖籍、家世、身世的学科——“曹学”。可以说要想研究《红楼梦》这本书就不能不研究“曹学”。而“曹学”的研究是离不开对档案的研究。因此,在研究“红学”与“曹学”的许多问题时,就需要根据史料记载与档案资料来进行考证。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资料,它所具有的原始性和可靠性,决定了档案能够在社会各项工作和活动中发挥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明代小说《古今小说》(即《喻世明言》)第二十八卷“李秀卿义结黄贞女”里引了一段俗语:“天下只有三般口嘴极是厉害:秀才口,骂遍四方;和尚口,吃遍四方;媒婆口,传遍四方。”  相似文献   

11.
“微时代”——从日本的手机小说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轶玫 《视听界》2009,(5):116-116
新媒体的一个重要特质在近些年来逐渐展现,即媒介生产与消费都进入了“微时代”,内容生产是“徽创作”,内容消费是“微支付”,内容:体验是“微阅读”。:微时代”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媒体文本先前的“宏大叙事”与“意义承载”,媒体生产与消费变得越来越切片化,娱乐与体验也越来越即时性。日本近些年发达的手机小说可以说是这种媒介“微时代”的一个影像。  相似文献   

12.
这里说的“故事”和“情节”,是借用英国文艺评论家爱·福斯特《小说面面观》中的解释。他说:“故事”虽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不成为小说,但它是一种很低级的形式,不过是从时间绦虫上切下的一个片断,“早餐后是午餐,星期一后是星期二,死亡以后便腐烂等等”;“故事”是古已有之的,“当时的听众是一群围着篝火在听得入神、连打呵欠的原始人”。而“情节”却是小说中较高级的一面,它同样要叙述事件,但特别强调因果关系,比如“对于王后已死这件事,如果我们再问:‘以后呢?’便是故事,要是问:‘什么原因?’则是情节”。  相似文献   

13.
汪增琪先生在一篇回忆他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文章(《沈从文在西南联大》)中说到,沈先生教小说创作,经常说到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许多学生听得一头雾水,闹不清到底是什么意思。汪先生说他听明白了,他认为先生的意思是:“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部分都是派生的,次要的。环境描写、作者的主观抒情、议论,都只能附着于人物,不能和人物游离。作者要和人物同呼吸、共哀乐。作者的心要随时紧贴着人物。什么时候作者的心‘贴’不住人物,笔下就会浮、泛、飘、滑,花里胡哨.故弄玄虚.失去了诚意。  相似文献   

14.
张铭  徐蒙 《编辑之友》2010,(5):106-109
小说林社是一家以出版翻译小说闻名的晚清出版机构,创办人曾朴在经营生意失败之后转而投身于出版事业,于1904年开设小说林社.此后,小说林社得到了很快发展.1907年初小说林宏文馆有限合资会社成立,随后<小说林>杂志正式问世.一年之后,小说林社因为经营问题而被转让,<小说林>杂志也停办.小说林社在其存在的三年多的时间里,出版了大量的小说,其经营的杂志不仅包括著名的<小说林>,还有经常被研究者忽略的<女子世界>,这两本杂志都刊登了大量的广告和告白.  相似文献   

15.
日前,引爆了日本手机小说热潮的《恋空——哀伤恋物语》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国内。日本手机小说的营业额在2006年时就达到12亿日元,已蔚然成为产业。《北京商报》发表评论说:尽管现在“数字化阅读”的人群在逐年增加,但国内这个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上海译文出版社新闻出版中心总编辑赵武平介绍说,该书目前只引进了图书版权,电子图书、  相似文献   

16.
丁玲“革命加恋爱”小说的艺术价值乏善可陈,然其所蕴涵的意义却十分丰富复杂。本文从三个方面解读了这一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有人曾把《伊索寓言》评为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一本书。西方文坛,一直把伊索奉为“寓言之祖”。可是近几年来一个新的结论轰动了整个世界:“伊索”不是希腊人而是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寓言家陆克曼。原来希腊人把埃塞俄比亚的寓言翻译成希腊文,以“伊索”署名,取其所含埃塞俄比亚人的意义。于是“埃塞俄比亚人寓  相似文献   

18.
到目前为止,项竹薇策划的最有名的图书是《鬼吹灯》系列,不但创造了100多万册的销量奇迹,还引领了书界“盗墓风气”之先。尽管项竹薇一再强调:“我从来没提过,也不承认有‘盗墓小说’这样一个概念”,当初出《鬼吹灯》的时候,她也没把它归为“盗墓小说”的类别,因为《鬼吹灯》里包含了很多元素,  相似文献   

19.
以“家族小说”驰名文坛的叶广芩,古稀之年开始创作儿童小说并卓有成就。然叶广芩儿童小说的审美特质与叙事特征少见研究与分析。本文提出,深入儿童的情感肌理,深切观照儿童的生命体验,准确书写儿童本真生命形态,是叶广芩儿童小说呈现纯正儿童本位的关键所在。完整和生动的故事性特质,地域人文风貌特色丰厚,独树一帜的幽默艺术,浓郁的儿童情趣,为叶广芩儿童小说重要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20.
“这件事的前因后果,特别是最后一幕,除去在座的几位当事人能说得清楚,其他的众多传闻大都是杜撰。” 1968年夏天,在文革最高潮时,北京发生了“小混蛋事件”。多年来,经由王朔小说、电视剧《血色浪漫》等文艺作品的演绎,这一事件已成为江湖上的传说,至今仍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