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初欧亚主义在俄国侨民中出现之后,马上成为批评家关注的对象。欧亚主义创始人之一——彼·尼·萨维茨基的作品,尤其是研究俄罗斯地理特征方面的,在俄侨界引起极大的兴趣。学者们对其经济和地理研究作出了科学的评论。从各国学者后来的研究看来,萨维茨基的著作主要被放在了欧亚主义运动研究的共同主线中来分析,并对其中的地缘政治问题也有所关注。  相似文献   

2.
"戴季陶主义"是一种反革命思想理论,它与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义有联系却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以前一些学者在批判它时曾指出,"戴季陶主义"是阉割了三民主义。但这种说法值得探讨,因为用阉割一词存在着全面的肯定孙中山和三民主义,用张扬一词更好。从这个角度来研究"戴季陶主义"的思想来源,同时也考证了"戴季陶主义"这个提法的源起。  相似文献   

3.
产生于20世纪初期的欧亚主义,是历史上影响俄国社会发展的三大社会思想之一,欧亚主义可分为古典欧亚主义和新欧亚主义。古典欧亚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十月革命后流亡西欧的年轻知识分子中,新欧亚主义主要是指苏联解体后知识分子对这一思潮的重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种族"概念是文化批评的关键词之一。美国社会的族群多样性构成了复杂的种族问题,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首先探讨美国种族问题的背景,考察"种族"概念的含义和西方学界的种族研究,集中讨论美国黑人学者杜波依斯的"双重意识"种族思想的两个方面——民族主义思想和融入主义思想,试图为理解和思考美国的种族问题提供一个具体入口。  相似文献   

5.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的知识建构凸显"本质诉求",同时在其理论言述的自然逻辑发展中,以"透视主义"相制衡,显示出了超越"本质主义"的努力。20世纪60年代之后,文化理论(研究)凸显出强烈的"反本质主义"诉求,但因为"本质主义"以退为进的未来许诺姿态(因果倒置),最终"反本质主义"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自行解构的困境中而流于一种"本质主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哲学理论与方法,整体主义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严密的体系。唯科学主义主导下的教学论研究存在严重缺失:教学论"具观"研究繁盛,"通观"研究冷清;教学"具观"研究与"通观"研究相互背离。整体主义视域中教学论研究的重建,需要研究者形成整体性研究意识和确立整体性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论争是"关系主义"的出场语境。南帆的"关系主义"是一种阐释策略,是文学理论应对日益复杂化的中国经验与文化问题的一种论述策略。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而且还是一种知识立场,是一种"广谱的批判"。阐释者本身也是关系网络之一部分,置身于"结构"之中。在文学研究领域,"关系主义"迄今还属于一种少数话语,但在其它领域,它并不缺少同道。  相似文献   

8.
欧亚经济联盟由亚欧中心地带国家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及吉尔吉斯斯坦共同建立,地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先行区、重点区。自欧亚经济联盟成立以来,中国学界在俄罗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关系、欧亚经济联盟的运行模式及发展前景、"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等领域取得不少研究成果。同时,中国学者在欧亚本土的区域一体化理论建设、欧亚一体化对欧亚地区秩序重构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影响的研究、研究视角的多元化等方面还需加强力量。  相似文献   

9.
在1923年中国学者所发起的"科玄论战"中,虽然没有多少生物学家的参与,但生物学的理论和知识却成了论战中争论的重要内容,科学派所提出的"科学人生观"几乎等同于"生物学人生观"。这一方面是因为生物学中的进化论和遗传学知识在当时的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生物学又涉及非常广泛的人生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具有科学主义倾向的科学派人士大都是进步主义进化观的赞成者。  相似文献   

10.
交付(占有)和登记是物权变动的基本公示方法,登记适用于不动产,交付(占有)适用于动产。但是针对特殊动产,法律采纳了交付主义和登记对抗主义的模式,从而使得特殊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及其效力问题变得复杂。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分析我国学者观点和《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10条所确立的"交付优先于登记"规则可以看出,登记也可作为特殊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且善意登记的效力应优于交付。  相似文献   

11.
“楚辞”与《诗经》在前辈学者比较中,主要集于二者的成书时期、地域、内容、风格、影响等方面。经此比较后,有学者便以屈赋与《诗经》各自的特点来界定南北文化的特色。如有以篇章中“兮”字运用的多寡来区分南北文化;又有因屈赋中多见巫现之风,便有以此界定南方文化是以屈赋为代表的巫文化。细研其成果,对以上两个界定颇有疑议。故通过实考屈赋,查阅文史,在深入了解楚地社会风俗、宗教信仰、民族特色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兮”字的运用是否可以作为南北文化划分的标准以及南方文化是否可以被界定为“巫文化”。  相似文献   

12.
从1932年5月《现代》杂志创刊到1933年5月丁玲被捕,《现代》与丁玲的关系是一个文学刊物和一个知名作家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现代》及时报道了丁玲的文艺活动,刊发了有关丁玲的书讯,多次向丁玲约稿并发表了丁玲的作品;另一方面,丁玲也以自己的作品和批评表现出了对《现代》的关注和重视。从1933年5月至1934年11月,因丁玲的被囚失语,二者的关系演变为单向的授受关系:《现代》通过及时报道丁玲被捕消息、精心编发(搜集)丁玲相关资料、多次刊登丁玲著作广告和组织刊发丁玲创作评论,一再表现出了对丁玲的关注、声援与追念。二者这一“互动一授受”关系,呈现出了30年代“自由主义文人”与“左翼文人”这两个文人群体关系之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察合台语写成的文学作品,在维吾尔文学史上称之为"察合台文学"。在中亚包括新疆地区,用察合台语写成的哲学、文学、历史以及自然科学的著作浩如烟海。本文主要列出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新疆范围内所出版的察合台语著作,以便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妒妇”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自古存在,而作为一种文学形象也很早就在文人作品中出现,尤其是明末清初之际,“妒妇”题材的小说可谓蔚为大观。这种特殊的丈学现象也被当今学者所注意,出现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和著作。对近十年来的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综述,无疑将对学界进一步深入研究“妒妇”文学以及繁荣当今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语见陶渊明《庚戊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它对吴敬梓独善思想的最终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吴敬梓为广大士人提供的生存模式已不再是陶渊明的农业劳动,他还根据新的时代特征和他自己的人生经历为它注入了新的内容,为读书人的自立独善开拓了一条更为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冯小青传记”的创作几乎贯通了明清“冯小青现象”的始终,参与创作的文人至少十七人,现存十四则流传于世.文人在“冯小青旧传”的基础上对其人其事进行了演绎.在对“冯小青传记”的演绎经历了明清之际的文人化、清代前中期的才子佳人化之后,冯小青其人在清后期的“后传”中确立了恪守家礼的贤妻形象.这些演绎蕴涵了文人思想、情感、价值取向与时代社会对于文人心理的投射.  相似文献   

17.
英国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的“哥特式小说”《呼啸山庄》已经被众多学者和专家研究过,从内容到形式皆有所涉猎,且不乏佳作.但从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角度切入,也许读者可以获得一些新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将传统的二元对立模式发展到四元,借用此理论,把作品里的人物分成“人性”、“兽性”、“非人性”、“非兽性”,进行分析,有助于读者对作品中人物形象有全新认识和理解,进而更好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实施了罪恶的慰安妇制度,中、韩、日等国数十万妇女作为日军的性奴隶惨遭蹂躏。中国抗战文学中有一批慰安妇题材的作品。就作者而言,既有作家,也有学者、记者、高级将领等各色人等;就文体而言,既有小说,也有旧诗、纪实文学和歌剧等多种样式;就内容而言,既有慰安妇血泪生活的写照,也有慰安妇反抗与觉醒的礼赞;就思想倾向而言,既以民族主义为主导,又与国际主义、人道主义适度结合;有的作品还坚守着五四以来的启蒙传统。  相似文献   

19.
《聊斋志异》中所出现的有关商人的作品之多,可以说是前代的文言小说所罕见的。因此我们在欣赏花妖狐媚和科举士子形象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这些商人形象。蒲松龄以其中肯平实的创作态度为我们描绘了各色商人,向我们展示了商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20.
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追求艺术化人生的体现,它对我国中古以后历代士人均有广泛影响,特别是盛唐时期。魏晋名士的思想、风度和作品,对"诗仙"李白产生了全面的影响。李白不仅继承了魏晋风度中的生活风范和审美情趣,而且积极地对其进行理性开拓,形成了自己自然清新、一往情深、光洁虚灵、气势奔逸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