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事实上,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应贯彻于历史学习的全过程。初中学生正值情感充沛时期,更加应该利用历史课程,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2.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包含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其中家国情怀指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其他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基于家国情怀素养的目标指向,我设计了“两次鸦片战争”一课,在培养其他诸素养的同时,突出培养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由"三维目标"发展到了"学科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的各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1]历史学科可以通过日常课堂教学、主题实践活动、教师人格涵养等方式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除此之外,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也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在历史学科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其中,家国情怀体现了历史学习的价值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家国情怀是一种崇高的价值取向。笔者试对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其中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索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6.
张磊 《甘肃教育》2021,(3):90-91
家国情怀是新时期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历史学科是一门充满人文情怀的学科,其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方面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立足学生发展与中华民族复兴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从家国情怀素养的基本概述出发,结合初中历史课程,从民族文化、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乡土教育、现实思考等角度,探究初中生的家国情怀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7.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时期。历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应善用年代标尺,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活用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巧用史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8.
历史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主要学科之一,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历史知识,发挥引领作用,给学生呈现真实完整的历史事件,让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家国情怀得到更进一步的培养。这样的历史课堂中的家国情怀是对人文主义的追求和传承。家国情怀包含了三个层面,分别是在生活中能够爱周边人,在心理上爱国家,在行为上爱国家,家国情怀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家国情怀作为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教师培养学生情感和人格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家国情怀,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提升。  相似文献   

9.
高中阶段展开历史学科教育,对于帮助我国学生熟悉国家历史,提高其综合素质具有显著意义。家国情怀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借助历史文化知识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素养培养具有重要价值,不仅能够丰富历史学科教学内容,还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提高历史学科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历史课堂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是新时期历史教师的重要责任和追求。  相似文献   

11.
陈洁平 《江苏教育》2023,(20):93-94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就是要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历史思维,培养学科关键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十分重要。本文以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一轮复习为例,探索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2.
高中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历史教学中,仅让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历史学科的教学需求。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历史需要培养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家国情怀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作用,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通过接受历史学科教育,拥有爱党、爱国、爱民族的真挚情感,还要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进而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文章就高中历史学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展开论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教学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向。实践中发现,历史细节对培养家国情怀有独特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运用历史细节从个体自我完善、家庭亲情观念、国家民族意识、社会责任感四个维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要素,其中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在教学实践中要打造基于核心素养的灵动历史课堂,超越"三维目标",确定旨在提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寻找教学主题和"课魂",培养科学的"历史价值观",运用情境体验法,打造高效灵动的历史课堂,要避免多元发散"历史解释",忽视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意义,加强家国情怀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家国情怀是指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1]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的核心及终极培养目标,对家国情怀的培养也应渗透在初中学段。家是国的基础, 家庭与家族组建国家;而有国才有家,无国则无家,家庭家族与国家的命运始终联系在一起。[2]对此...  相似文献   

16.
家国情怀素养是历史学科学习中最核心的价值观。无论是《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述,还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家国情怀素养的定义,最终都可归结为历史认同和政治认同。这些认同的意涵既培养了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又帮助学生构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精神动力。此外,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不断提高公民意识、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拓宽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17.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家国情怀、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五个方面。其中,家国情怀是学生学习与探究历史应具备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这种家国情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命感和责任感。高中历史教师除日常教学外,还应在校本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于南京市溧水区丰富的红色印迹教育资源,对其予以充分开发和实施研究,对落实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0,(14):129-130
家国情怀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重要的素养,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体现了历史教育的价值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并且随着高中教育不断受到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者逐渐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性,提出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家国情怀的研究策略,意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新时代的高素质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历史教学视角下的家国情怀,是历史学习和历史认识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历史育人功能实现的重要标志。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家国情怀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面临着评价难、冲击多的挑战。教师应精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将家国情怀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是对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回应。要实现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历史课堂须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研究发现,家国情怀的培育可以从三个方面寻找突破口:厘清家国情怀的内涵,完成培育目标由模糊到清晰的转变;建设主题学习模块,实现历史课堂与跨学科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融合;探索涵养家国情怀的有效路径,推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诸要素的融合与进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