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酸学名乙二酸,分子式为C2H2O4,其结构简式为HOOC—COOH,在第三册化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加选修)第六单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中的第二节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介绍了其化学性质:乙二酸呈强酸性,酸性比乙酸强,能使Na2CO3分解;乙二酸受热分解有CO2生成;乙二酸能使KMnO4溶液褪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中明确提出9项学生必做实验,“不同价态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为学生必做实验之一。S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2],实验装置缺乏密闭性,SO2气体的逸出威胁着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接触的实验较少且比较简单,而SO2的制备、性质检验及不同价态含硫物质间的转化实验操作量较大。  相似文献   

3.
林磊 《数学教学》2023,(9):39-41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对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海市终于将导数内容列入了高中数学课程.这一新内容被安排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2]的第五章,其章标题是“导数及其应用”.本文中,我们将对该版教材这一章的部分内容做一简单讨论.1关于导数的定义  相似文献   

4.
<正>氢氧化铁制备中出现的灰绿色物质是什么?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一线教师。笔者对比分析了相关的文献,并进行了整理筛选发现目前关于这个问题的探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观点:观点1:是Fe(OH)2吸附溶液中多余的Fe2+后形成的[1]。观点2:是Fe(OH)2、Fe(OH)3和Fe3O4的混合物[2]。观点3:是Fe(OH)2和Fe(OH)3的混合物。观点4:是Fe(OH)2的水合物[3]。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二册第170页设计了学生实验"实验六乙醇、乙醛的性质".该实验是"在试管里加入2mL乙醇.  相似文献   

6.
<正>一、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课程标准的修订和教材的编写要坚持文化自信[1]的原则,即“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教社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根据新课标编写了新的高中化学教科书[2-3](简称新教材),新教材精选内容素材,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凸显学科内容的德育功能,彰显化学学科育人价值[4]。本文试着梳理比较人教版新旧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人教社2004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称为旧教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的不同编排,为新教材的开发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1]的“科学探究”主题强调科学探究的作用,注重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取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科学的本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2]明确指出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是五大学习主题之一,主题内容包括化学科学本质、实验探究、化学实验探究的思路与方法、科学探究的态度及学生必做实验及实践活动等五部分,  相似文献   

8.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指出要重视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教学情境是教学具体情境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的综合体[2],也是解决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理论与实践及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矛盾的师生互动的载体[3],对培养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落实化学核心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4]。  相似文献   

9.
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教材中的“二氧化硫制备和性质”实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作改进设计。使用具支试管等仪器将SO2的制备与性质检验整合在密封装置中连续进行;借助压力传感器和pH传感器分别测量SO2溶于水的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力的变化和溶液pH的变化。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和有益环保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5G等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1]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1]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2]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提出启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3]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相似文献   

11.
<正>一、问题的提出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2,指出高中化学课程要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学科知识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3。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原高中化学教材第三册中,在检验未知物是否含有Cl-时,特别强调:"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能够确定在原溶液中没有SO42-,可以直接对Cl-进行检验;如果确定在原溶液中有SO42-存在,就必须首先排除干扰,然后再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册,2003年6月第一版,第80页[实验4-2]Mg、Al与NaOH溶液反应,结论为:Mg不与NaOH溶液反应,铝能反应.笔者对此有不同观点.我们设计一实验:用除去表面氧化膜的Mg、Al及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4.
<正>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1]指出,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宗旨,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能动性,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  相似文献   

15.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提到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项目式学习是在系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学习成就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综合性、活动性的教育实践形态[2]。  相似文献   

16.
笔者通过对圆锥曲线共同性质的探索和研究,曾在贵刊发表过《圆锥曲线的两个共同性质》(2012.8).近日又发现圆锥曲线的一个十分奇妙的共同性质,与读者共享,并抛砖引玉.性质直线l1和l2分别与圆锥曲线(椭圆x2/a2+y2/b2=1(a>b>0)、双曲线x2/a2-y2/b2=1(a>0,b>0)、抛物线2=2px(p>0)、圆x2+y2=r2)相交于  相似文献   

17.
<正>电解质溶液中的三个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好素材[1],也是近十余年高考的选材热点(见表1[2])。本文将从质子守恒的知识本源出发,构建混合溶液质子守恒的速写模型,以期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临考破解难题的效能。  相似文献   

18.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实验是高中生物课程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在"活动建议"中对该实验做了建议与要求,[2]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浙教版及上海版等几个版本的教材在光合作用的实验中,对色素的分离  相似文献   

19.
通常认为铜离子呈蓝色,铜盐溶液也呈蓝色,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不同的铜盐溶液,在不同的浓度时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下面就铜盐溶液的颜色作简单介绍。一、硫酸铜溶液颜色通常,铜离子在水溶液中实际是以水合离子[Cu(H2O)4]2+的形式存在,水合铜离子呈蓝色,所以我们常见的铜盐溶液大多呈蓝色。如,在胆矾CuSO4·5H2O中,Cu2+的配位数为4,因此,CuSO4·5H2O的化学式也可以写成[Cu(H2O)4]SO4·H2O。胆矾呈蓝色是因为[Cu(H2O)4]2+呈蓝色。CuSO4·5H2O溶于水后,  相似文献   

20.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指出,要“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这是国家首次在化学课程相关文件中提出“大概念”一词。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2]课程理念中更是突出强调要构建大概念统领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基于大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建构化学观念,形成化学学科思维方式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落实课程任务,实现课程目标[3]。由此,标志着探索如何落实基于大概念引领的化学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将成为未来中学化学教育教学实践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