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文章研究以自愿环境中的用户为对象,采用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的研究视角,设计了知识类短视频用户使用行为的结构模型。研究发现努力期望、绩效期望和知识焦虑对用户的使用意愿具有正向影响;绩效期望、知识焦虑和使用意愿对使用行为具有正向影响;性别和年龄变量对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和使用意愿产生显著影响;职业和学历变量对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研究提出了短视频平台应该减少贩卖知识焦虑,营造良好观看环境,内容创作者要提高用户的获得感和满足感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琪 《东南传播》2023,(1):10-13
近年来受到疫情影响下,“居家”成为了新的热词,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获取到自身所需求的知识,但仅仅通过文字来获取知识的过程相对单调,短视频的形式为人们所广泛接受,因而短视频知识服务对于用户的影响十分显著。研究表明,视频类别,视频时长以及视频分布类型会对视频影响力产生影响,本文依托于技术接受模型与期望确认模型为依托,对“樊登读书”抖音号其传播内容与用户参与度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谷会敏  许云淇 《传媒》2021,(23):60-61
移动互联视域下,短视频作为知识表达新方式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度.本文分析了短视频知识传播的"走红"原因,探索这一"走红"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并从把关、自律、监管三个维度提出针对性意见,以期为短视频知识传播的趋利避害、提质增效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短视频媒介的不断发展,大众对短视频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期许,泛教育、泛知识类短视频开始受到较多关注。与此同时,无论是抖音、快手这类短视频平台,还是知乎、果壳这类传统问答社区,又或是微信公众号、百度百家号等网络平台,都在积极开发知识类内容,增加知识类短视频权重。本文通过引入知识类短视频概念,探讨了这类短视频的传播动因与传播特征,并就这类短视频的长期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从而让短视频更好地作用于知识普惠。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短视频的快速发展,短视频用户更倾向于利用碎片化时间快速捕捉知识信息,分析观看非遗短视频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有助于推动非遗短视频的推广与传播。非遗短视频用户特性与其他媒介用户有所区别,短视频用户黏性较强,用户求知欲旺盛。基于此,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用户,以扎根理论为基础,通过半结构化访谈问卷获取原始资料,并进行深度访谈获取真实有效信息,运用质性研究的方式进行编码处理,不断比较所形成的范畴与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非遗短视频用户行为影响因素及构建影响因素模型。揭示了用户使用行为受到知识期望、价值需求、社交需求、个人提升需求、网络氛围的共同影响,并从用户的角度进行探讨非遗类短视频的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6.
短视频是21世纪以来国内研究者共同关注的一项热点主题。目前,围绕短视频的研究,已有大量的文章发表,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2014-2022年间CNKI上有关短视频研究中的CSSCI期刊文献进行分析,有助于批判反思该领域的研究。主要从短视频传播研究的时间分布、热点及知识基础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我国短视频目前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知识管理视角,考察了出版业在短视频领域的知识生产与传播实践。研究发现:其一,作为主体的多元知识产消者(个体/组织)、作为客体的知识类型(隐性/显性)构建了“图书+短视频”知识场的两个维度;其二,网络化知识生产的关系主要包含三种类型,即集聚关系、需求关系和数据关系;其三,在知识传播活动中,通过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社会化、外显化、组合化、内隐化四种方式形成知识创造的螺旋。从知识管理视角来考察“图书+短视频”知识场,有助于拓宽出版业在短视频领域进行知识服务的理论路径,为图书出版机构的知识生产传播及行业生态体系的重塑与再造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短视频具有信息传递快、体验感强的特点,高校图书馆要重视图书馆短视频的发展,充分满足高校师生的体验需求,积极利用图书馆的特殊资源优势进行推广创新。文章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分析高校图书馆在抖音、快手、B站开通短视频账号的优势,探究高校图书馆短视频的推广策略,归纳总结出增强高校师生对图书馆短视频体验感的方法,为高校图书馆的短视频推广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22,(2)
对知识类短视频的生成因素及其逻辑进行探究,有助于理解知识社会转型的媒介力量和文化实践。本研究通过定性比较分析(QCA)的方法从"内容属性"和"情境属性"共8个条件变量出发,对B站40个典型的"知识类短视频" UP主受欢迎的因素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技术包装、专业生产者、定期更新是知识类短视频获得较好传播效果的关键因子,并揭示出两种较显著的微观原因组合,即理解性知识通常呈现轻松幽默的风格且时常大于等于8分钟;感知性知识通常会与公共议题相组合,呈现严肃理性的风格。此外,个人账号相比官方/机构账号更受欢迎。而整体上看,知识类短视频对公共性事件的解读有限。依据知识研究和媒介研究的多元路径,本文认为新技术的赋能使短视频成为知识社会转型中的一种媒介力量,知识类短视频作为一种浅层信息向深层过渡的中间形态,正在重塑着知识生产和传播的新逻辑。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技术为短视频平台发展提供了沃土.调查发现,青年群体对短视频平台具有较高的用户黏度,甚至呈现出"成瘾"现象.研究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和依附理论出发,对青年群体短视频成瘾现象进行分析,发现短视频平台的内容能够满足大学生群体的娱乐、信息和社交需求,也是造成其成瘾的关键因子.同时,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文章结合青年群体的特点,就如何助力青年群体戒除短视频之瘾,提出了平衡短视频与现实世界关系、重塑对短视频的认知和构建个体替代行为等三个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短视频平台飞速发展,其内容五花八门,内容生产者及用户数量持续疯涨.本研究结合用户短期的满意度和长期的情感承诺,基于持续使用理论、感知价值理论,分析不同维度的感知价值对用户不同程度的认知影响,从而研究其对持续使用短视频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不同感知价值的作用,选择李子柒系列短视频用户进行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并辅以半结构式访谈...  相似文献   

12.
路博 《东南传播》2021,(3):47-49
人工智能、VR以及AR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智媒时代的到来,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应用必将拓展媒介的边界,丰富媒介形式进而重塑传媒业态.智能技术赋能短视频,使其出现了用户身份重构、视频内容形态升级以及移动终端分化的新趋势."短视频+智能场景"逐步取代缺乏沉浸感的短视频已经是可以预见的未来,若不能及时调整短视频的发展方向,用户必定会大量流失.故此,研究智媒环境下短视频发展的新趋势对短视频平台未来的转型升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移动互联网技术为短视频平台发展提供了沃土,大学生群体是短视频生产的活跃主体,其信息内容生产和传递有着独特的价值和特征。通过对15位短视频内容生产者的深度访谈,应用扎根理论探究大学生参与短视频内容生产的深层动机。经调查发现,创作心理意识、个体实施成本、社会参照、创作获得和媒介吸引这5个主范畴对短视频内容生产行为模式存在显著影响。探索上述5个主范畴的构成因子及其对短视频内容生产模式的作用机制模型(即意识—情境—行为整合模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大学生群体进行短视频创作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各媒体机构激发用户内容生产行为进行有效传播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4.
数字时代社交短视频平台为舞蹈参与式传播提供了新生态。依据“爆款”舞蹈短视频形成的模仿拍摄、直接转发、评论讨论、点赞收藏等参与行为,已经成为新媒体用户参与舞蹈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抖音平台中舞蹈短视频的采集与分析,体现出基于PGC创生和基于UGC复制变异两种传播路径,呈现出基于传播的社会交往以及基于算法的趣缘聚集两种特征。短视频平台改变了舞蹈的生产、传播和接受样态,重塑了舞蹈传播理念、机制和业态,为舞蹈的传播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15.
短短几年里,短视频的用户规模和市场份额就达到了过去任何一种媒介形态都不曾企及的高度和成就。但是,在市场版图急剧扩张、流量急剧增加以及社会影响急剧扩大的同时,短视频市场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内容同质化日益严重;侵权现象频繁发生;部分内容陷入低俗化漩涡甚至流于追求感官刺激;沉浸式媒介消费方式导致青少年乃至成年人“上瘾”等。随着5G技术的普及,短视频的作用将进一步发挥,其优点和缺陷也将同步被放大。本文在现状研究的基础上,从传播内容、传播主体、传播对象、审核监管四个维度对短视频扬长避短提出了建议,并预判了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短视频App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借助于短视频App的新型营销模式为图书馆知识营销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文章介绍了知识营销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在短视频时代图书馆知识营销的必要性,着重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基于短视频App的图书馆知识营销服务模式的构建要素,最后从团队建设、短视频思维、粉丝维护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图书馆短视频知识营销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沈鲁  乔羽 《编辑之友》2023,(1):80-87
凭借知识内容的重组与改造,知识类短视频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知识的边界感,塑造出全新的知识领域与文化空间。通过挖掘和拓展人的主体需求,知识类短视频将知识与社交相互融合,嵌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场景内,激发了更广泛的社会连接。在全新的内容生产空间中,出现了知识文本形态祛魅化、知识传播秩序去中心化、叙事语态可视化的转向。同时,知识类短视频主要关注社会个体、社会互动与社会文化维度三方面的价值内涵,具体表现为促进知识普及、智慧共享与社会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孔利君 《新闻知识》2023,(6):61-70+95
本文以梨视频资讯为例,探究资讯类短视频用户持续观看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通过拓展期望确认理论(ECM-ISC),选择信息质量、感知有用性、满意度、持续使用意愿四个变量,并结合场景特征转化信息质量变量为新闻价值认知,引入社交互动变量,构建资讯类短视频用户持续观看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共回收有效问卷462份,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3.0、复合信度计算器、AMOS21.0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新闻价值认知、感知有用性、满意度、社交互动均显著影响持续观看意愿;新闻价值认知对其他因素均呈显著正作用,并可通过模型中的三种路径作用于持续观看意愿;满意度与感知有用性呈现正相关,与社交互动具有中度相关性,不具备显著正向影响;新闻价值认知与社交互动不具备相关性;新闻价值认知和感知有用性对于持续观看意愿的影响大于满意度和社交互动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杜娟 《新闻世界》2023,(1):80-83
当前我国知识类短视频在国家以及平台政策的支持下呈现供需两旺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诸多隐忧。可利用MCN机构的专业化、产业化以及机构化的优势,紧扣知识传播目标,坚持内容为王,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培育协同共创的知识生产主体,在资本支持下开展知识类短视频的专业化生产,尝试知识类短视频进学校、进教材、进教学资源库,使知识类短视频真正服务于知识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搜索即学习”背景下,主要探讨认知风格和任务复杂度对移动端视频用户学习型搜索行为的影响机理,该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用户视频搜索行为的本质,为更好地设计和优化移动端视频信息搜索系统,提升视频搜索用户体验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文章采用实验法,以哔哩哔哩视频平台为测试系统,将用户完成学习型任务的搜索过程划分为知识获取阶段、知识学习阶段、互动反思阶段和知识整合阶段,以社会认知理论为指导,考察个体因素(认知风格)、环境因素(任务复杂度)对用户视频搜索行为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认知风格主要影响用户在学习型搜索任务下知识获取阶段、知识学习阶段和知识整合阶段的行为,任务复杂度对用户视频搜索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知识获取阶段。研究结论有助于提高视频信息搜索用户的交互体验与学习效能,并对优化视频信息搜索系统的交互设计与学习服务功能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