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广军 《情报杂志》2023,(8):102-106
[研究目的]在以俄乌冲突为代表的网络舆论战中,各方力量在舆论场上为战争造势,使得舆论场势力混杂、信息来源复杂、水军搅局、舆论群体极化、情感和情绪色彩浓厚,是一场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交媒体舆论战争。通过情感因素的研究,有助于分析社交媒体时代舆论战的新特征和新趋势。[研究方法]基于情感实践和媒介学的研究成果,结合对俄乌舆论战进行案例分析,研究情感对于社交媒体时代舆论战的影响。[研究结论]研究发现,在社交媒体时代舆论战当中,情感被高度“武器化”,各方力量以情感为武器进行战争博弈,影响了舆论战的边界性、确定性和传播性,也推动了战争范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刘倩 《情报杂志》2024,(2):47-52
[研究目的]当前,在中印边境争端凸显、印度将中国塑造为假想敌、借加入“印太”战略提升竞争筹码的背景下,印度主流媒体对华舆论攻势愈演愈烈,研究“印太”语境下的策略性叙事对中国夺取舆论战主动权意义重大。[研究方法]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利用语义网络的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考察《印度斯坦时报》对华舆论战的阶段性叙事框架和策略性文本重构。[研究结论]研究发现,印媒利用策略性叙事进行的舆论战兼具政策叙事、体系叙事和身份叙事的框架特征,善用利益捆绑、情感操纵、科学伪装的叙事文本。中国对印舆论交锋应着力拓展叙事对象、提升叙事技巧、设置叙事议程,夺取舆论传播的制度性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郝珊 《情报杂志》2024,(2):170-176
[研究目的]数据可视化在当今社会被频繁的使用,但设计不当会产生误导,引发信息安全和伦理问题。研究数据可视化信息误导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能为该领域未来研究及可视化批判性素养提供参考和启示。[研究方法]搜集、编译国内外相关文献,分别从数据可视化信息误导概念界定、当前研究进展、主要研究方向3个视角进行综述。[研究结论]国内对于数据可视化信息误导研究处于新兴阶段,理论体系尚未构成。借鉴中西方已有的研究提出数据可视化信息误导相关概念,整理当前数据可视化信息误导具体方式探究、用户体验研究以及防御性技术研发3个具体研究方向,并从概念、认知和应用角度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针对中西方理解与应用Disinformation概念存在较大差异这一现状,提出中国语境下这一概念的对接、转换与重新阐释,为围绕中国问题开展Disinformation研究创造条件,进而在我国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方法/过程]梳理分析中西方理解Disinformation概念的差异,然后基于这一概念的3种基本属性,提出Disinformation概念进入中国语境的基本路径,即"对接→转换→重新阐释"。[结果/结论]"信息""误导""意图"3种属性及施众、受众两个要素,是中西方Disinformation概念对接、转换的基础和依据;从"信息"和"信息活动"两个角度,提出中国语境下Disinformation概念的两种定义,Disinformation则译为"误导性信息"或"信息误导与反误导"。Disinformation概念经重新阐释,可应用于研究中国社会现象,解决中国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汪明敏  万阔 《情报杂志》2023,(3):58-63+101
[研究目的]深入洞悉美国智库对华防务研究过程中从基本资料到特定知识,即从情报素材到情报产品的思维理念,深化对开源情报的认识,丰富开源情报理论研究,为全面提升开源情报研究能力提供“他山之石”。[研究方法]以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对华防务研究智库2049计划研究所和新美国安全中心为研究对象,选取其典型的对华防务开源情报研究产品为研究样本,运用文献分析法探究美国智库对华防务研究过程中的开源情报分析理念。[研究结论]以2049计划研究所和新美国安全中心为代表的美国智库在对华防务开源情报分析中,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注重运用语言能力和文化理解力、问题描述研判和提供对策并举、追求分析成果的前瞻性和建设性,在价值观念上坚持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和价值观,对华意识形态偏见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信息迷雾是一种人为导致的误导决策的信息氛围。讨论信息迷雾的概念、形成以及应对策略,有助于降低情报失误,减少决策被误导的可能性。[方法/过程]文章从信息迷雾的基本概念出发,讨论信息迷雾形成的具体阶段,解析信息迷雾各阶段的模式与威胁,并基于管理部门和情报部门两个视角,探索各个管理和情报部门应对信息迷雾的可选策略。[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信息迷雾具有蓄意性、虚假性、传播性和误导性等多个特征,信息迷雾的形成可分为行动计划、真相混淆、代理传播、渠道污染和决策误导等不同阶段。应对信息迷雾可以从管理部门和情报部门等多个角度入手。管理部门需要维护有序的信息环境,提高信息迷雾的传播成本,惩罚恶意散播虚假信息的行为;情报部门需要积累和维护自有的事实库,追溯信息的真正源头并验证其可靠性,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对待情报线索。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新时代国际关系背景下的中西方舆论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分析对美舆论战的语境构成及新时代舆论场的重构趋向,对认清舆论战本质、争夺舆论场话语主导权、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具有重大意义。[研究方法]结合语言学与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定义舆论战及其特质属性,从语场、语式、语旨三个语境维度解构舆论战的话语深层结构,并基于此分析新时代舆论战语境在三个维度的重构趋向,进而提出有效开展舆论战的攻防策略。[研究结论]对舆论斗争话语的深层结构分析有助于认清舆论战的本质,做到“知理”“会战”,进而制定相应的防御、进攻及进攻式防御策略,确保国家在国际舆论博弈中取得话语先导主导优势。  相似文献   

8.
庄晨  吴绍忠  刘玉莹 《情报杂志》2023,(1):75-82+112
[研究目的]美国情报授权法案作为情报监督立法的重要形式,对美国情报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其中的涉华内容进行梳理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美国对华情报政策的演变特点和趋势,为我国情报部门提前部署应对策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以2016财年以来,美国国会通过的6部情报授权法案(2018财年、2019财年和2020财年只颁布了一部情报授权法案)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定量统计等方法,梳理美国情报授权法案中涉华内容的演进过程,预测美国对华情报政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进而得出对我国有益的启示。[研究结论]在后疫情时代的大国博弈环境下,美国情报授权法案逐渐扩大对华情报工作范围,从军事、政治领域的对抗扩展到经济、科技领域的竞争,未来将持续关注中国在海外利益、数字货币、绿色创新方面的发展。为了应对美国对华情报工作,我国应从完善情报监督立法、推动竞争情报在关键领域发挥作用、加强海外利益保护、树立保密意识等方面做重点努力。  相似文献   

9.
徐迪  李晓川 《情报杂志》2023,(1):66-74+41
[研究目的]全球战略博弈格局下,大国间权力变化直接影响公众认知,民意波动又会作用于施政决策,扭转国家战略意图,进而导致国际关系的演变。[研究方法]着眼于国别民意测量,以三维权力观为主要理论视角,基于对2 020名美国公众的在线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中国科技实力变化如何影响美国公众对华威胁认知,着重探究国家形象和国家认同在其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结果显示,一是中国的科技实力变化显著影响美国公众对华威胁认知,两者为负相关关系。二是国家形象(美国公众对中国整体印象)与国家认同(美国公众对美国认同程度)在中国的科技实力变化与美国公众对华威胁认知之间起中介作用,且均为负效应。上述发现拓展了权力变化与公众威胁认知影响机制的研究,有助于解释中美关系的当前变化和研判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0.
刘洁  任福兵 《情报杂志》2023,(2):99-104+98
[研究目的]信息迷雾治理是事关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大问题。研究信息迷雾,感知信息迷雾的特征,对于中国在国际竞争中获取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方法]运用传播学中的“3W1H”分析法,构建信息迷雾的情报感知分析框架;基于内容分析法,以中美竞争为切入点,对拜登执政后美国制造的同中国有关的信息迷雾进行感知研究。[研究结论]揭示了中美竞争中信息迷雾在源头层面、目的层面、手段层面、内容层面的主要特征,针对这些特征提出了中国应对和治理信息迷雾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在大国竞争日渐激烈的非常时期信息迷雾日益凸显,明晰和破除信息迷雾、防止战略误判是一项紧迫而严峻的情报工作。[方法/过程]文章通过阐述信息迷雾的由来,明确信息迷雾是国家战略竞争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对象,以美国对华及其他国家所实施信息迷雾和成本欺诈的案例,进一步分析其制造信息迷雾的意图及能够得逞的原因。[结果/结论]分析发现,受施国对施加国所形成的路径依赖、规则依赖和对抗依赖是信息迷雾始作俑者达成目的的重要原因。如要防范和破除信息迷雾造成的消极影响,就必须立足国家利益、树立底线思维、掌控真实情况,要以事物对象的自身规律为参照,增加成本视角的思考,审慎看待西方的话语和术语概念,对信息迷雾的发起方进行全面细致的情报工作,正确进行战略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数智环境下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为代表的新技术产物和博弈环境下科技问题和信息迷雾相结合诱发的系统性风险,加剧了信息迷雾对情报工作的困扰,如何有效应对信息迷雾成为亟待探讨的议题。[方法/过程]文章归纳信息迷雾的情报特征,构建情报刻画的工作模式,分析针对信息迷雾的情报刻画意义,探索应对信息迷雾的情报刻画工具。[结果/结论]情报刻画以促进情报感知的形式呈现,通过对情报事实和摹因的刻画实现对信息迷雾的抑制和甄别,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对决策的误导。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近年来,情报公开披露逐渐成为国际战略竞争的常态化手段。对国家公开披露情报的战略逻辑与实践进行考察,可以为理解情报在国际战略和国家安全中的作用提供新视角与新启发。[研究方法]该文结合国际关系中的强制外交理论和俄乌冲突期间美西方公开披露情报的实践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考察,提炼了公开披露情报的定义、目标、逻辑与策略。[研究结论]研究表明,与外交孤立、经济制裁、信息舆论战等手段一样,公开披露情报也是国家采取的一种强制性外交工具,其目的是为了以较小的成本对目标国形成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压力,从而迫使目标国改变其行为。公开披露情报为新形势下的情报运用提供了新思路,也对情报理论研究和实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归纳总结美国典型智库研究科技问题的信息源类型及其特征,以期对我国开源信息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过程]采用案例分析法,以美国典型智库的情报研究产品为研究案例,对其采用的信息源的信息类型、发布机构、发布时间、引用行为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开源信息已经成为美智库研究中国问题的主要情报源,我国相关部门需要注重公开信息的安全性,平衡信息开放与安全之间的矛盾;不同性质智库应发挥各自优势,优化我国情报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5.
赵恒煜 《情报杂志》2021,(1):111-119,131
[目的/意义]欧洲智库是全球智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构数量、专业门类、指数评价等方面的世界排位仅次于美国,这些智库对促成政府决策、塑造欧洲乃至全球舆论、影响国际政治格局产生重要作用。[方法/过程]该文以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和布鲁盖尔研究所3个欧洲代表性智库的涉华研究报告为样本,以文献计量和质性文本分析为主要方法建立了一种基于文献资料的智库中国观分析路径,提炼并对比了其中国观的主要视角、对华态度及核心观点之间的特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欧洲智库对华研究力量正逐步加强,理解日渐加深,其研究务实地着眼于与中国利益交往最频繁的领域,呈现中立偏正向的对华态度,研究者对中国问题的阐释和观察中国的视角具有一定的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田梅  韩月茹  刘菡 《情报杂志》2023,(8):177-184
[研究目的]明晰现阶段社交媒体健康信息行为的研究主题与研究内容,为深化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采用元人种志这一定性综合集成方法,严格按照相关步骤对21项原始研究进行对比、分析、转译、集成。[研究结论]社交媒体情境下健康信息行为研究主题主要包括健康信息需求、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健康信息分享行为和健康信息采纳行为四个维度;针对各个主题的研究内容主要从健康信息类型、行为动机和影响因素三个子维度展开,其中影响因素子维度包括个人、社会、信息和技术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吴凡  孙成昊  蔡杨 《情报杂志》2023,(3):9-16+42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有助于了解拜登政府《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战略思路与关注重点,为我国国家安全情报工作提供优化建议。[研究方法]采用文本分析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梳理从奥巴马政府到拜登政府颁布的4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主要变化,通过威胁认知、战略举措与对华影响三个角度的内容表述,深挖其内在逻辑与形式特征,并重点分析拜登政府国家安全战略呈现的新思路、新政策和新手段,深挖情报的重要作用。[研究结论]拜登政府《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强调未来十年将以战略竞争为主线,实施“投资国力、团结盟友、综合威慑”的战略方针,坚持对华竞争与合作并行的“双轨”政策。我国国家安全情报工作应当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在战略情报评估、情报信息共享、情报技术创新、情报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随着互联网信息生态环境日趋复杂,社交媒体涌现的大量失真健康信息为个体健康决策与网络空间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该研究旨在通过对社交媒体失真健康信息的传播、识别、纠偏研究进行回顾,为我国互联网健康信息纠偏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建议。[研究方法]该研究以主题综述方式回顾了社交媒体失真健康信息纠偏的概念内涵、传播特征、识别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若干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研究结论]现有研究存在失真健康信息的概念化程度不足、对失真健康信息特性探索不足、对纠偏干预机制关注不足等特点。未来研究可在本土概念化建构、失真健康信息偏差扭转机制、识别协同纠偏路径等方面继续探究。  相似文献   

19.
舒洪水  杨谨铖 《情报杂志》2023,(7):20-28+36
[研究目的]准确研究美国智库对中巴经济走廊的认知,有助于分析研判美国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舆论走向和战略决策,为中巴两国全方位合作提供启示。[研究方法]研究选取美国7所主流智库作为研究样本,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以来发布的代表性研究报告考察发现,美国智库对中巴经济走廊关注集中在建设意图、建设情况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三个方面。[研究结论]美国智库的认知以负面为主,反映了对华意识形态偏见与现实利益考量。这些负面认知将会对美国政府决策、他国政策及舆论产生负面影响。我国应辩证吸收美国智库的合理认知,重视舆论引导工作,加强多元交流并改善区域安全局势,推动中巴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沈霄  郭沛豪 《情报杂志》2024,(5):132-142
[研究目的]俄乌冲突期间社交媒体上的虚假信息严重破坏了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分析其虚假信息的传播能为我国社交媒体虚假信息的治理提供重要参考。[研究方法]以“蛇岛事件”为例,通过python爬取2022年2月24日至2023年2月24日期间推特平台上的271条推文、70 384条转推关系、3 579条评论文本,基于引爆点理论的三大黄金法则,从内容、用户和情感三维度构建俄乌舆论战的虚假信息传播分析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文本情感分析等方法,基于python的NLTK、TextBlob、spaCy与NRC情感词典等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分析虚假推文引爆的特性、用户转推关系及情感动员效果。[研究结论]在内容维度上,虚假推文的形式主要以缺乏实际证据支持的多模态呈现、内容涉及双方多个关键参与主体;在用户维度上,虚假推文的转推网络以个人用户的单链传播为主、网络中各个模块区域的独立性较强、传播速度快但覆盖范围有限;在情感维度上,虚假推文的情感主观性强、受众更关注偏向乌克兰立场的推文且不同立场的推文对受众具有个性化的情感动员效应。为应对国际冲突中的虚假信息泛滥,本文提出建立国际虚假信息共治平台、提高公民甄别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