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陕北民歌是陕北民俗文化的一幅生动画卷,具有鲜明的民俗特征和深厚的地域色彩,却也正是其浓郁的地方特色以及独特的方言使得陕北民歌的英译成为难题。许渊冲的"三美"原则在翻译界享誉盛名,不仅适用于诗歌翻译,也适用于民歌翻译。本文从许渊冲的"三美"原则角度,即意美、音美、形美三个角度探讨陕北民歌的英译,以期对陕北民歌走向世界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一、陕北民歌翻译研究现状中国传统文化向全世界的传播和推广,是翻译工作者无可推卸的责任。陕北民歌既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抹亮色。通过译者的创造性和艺术化的努力,使陕北民歌走出中国,唱响世界,令更多的地区和民族了解它、接受它、喜欢它,具有促进国际交流和沟通的重大意义。因此,翻译好陕北民歌,无疑会对中国传  相似文献   

3.
汉英翻译教学中对陕北民歌英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民歌是镌刻在黄土高原上的一部史诗,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束奇葩.在陕北民歌中,情歌占据了大量的比例,情歌中又以展示悲情的作品最让人心酸与震撼.根据侠北民歌的特点,笔者认为在汉英翻译教学中对陕北民歌英译的处理应注意以下几点:提倡学生进行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民歌英译的忠实性与民歌英文演唱流畅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陕北民歌是一种区域民歌,是陕北人民精神、文化、思想、情感的结晶。它凭借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造就了质朴而动听的陕北民歌。就是在这千沟万壑的黄土地上,陕北人民将纯朴的方言文化植入到陕北民歌中,使陕北民歌注入浓郁的乡土气息,赋予了陕北民歌鲜明的地方特色。陕北人将所有的喜、怒、哀、乐都融入到陕北民歌中,陕北民歌就是陕北音乐的根,是陕北人民的魂,是陕北文化的典型标识,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的寄托了陕北人们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好寓意,是陕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陕北民歌中蕴含陕北地区丰富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陕北这片土地上,是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陕北方言是陕北民歌的风格和特色,本文主要从陕北方言与陕北民歌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积极作用,丰富我国民族地域文化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6.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的寄托了陕北人们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好寓意,是陕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陕北民歌中蕴含陕北地区丰富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陕北这片土地上,是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陕北方言是陕北民歌的风格和特色,本文主要从陕北方言与陕北民歌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积极作用,丰富我国民族地域文化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7.
汪敬尧 《语文知识》2003,(7):26-27,21
陕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陕北民歌以其博大的内容、活泼的形式、自由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和奇妙的语言,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民间文学宝库增添了光彩。陕北民歌之所以具有如此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它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息息相关。巧妙的叠词、丰富的叠字就是催生陕北民歌这朵艺术奇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正1.引言陕北民歌最能代表陕北的风韵和特色,被誉为中华民族音乐殿堂里的"音乐活化石",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陕北民歌歌词句式多变,有多样化修辞格的使用。本文选取王宏印教授的译作《西北回响》以及其他几篇为数不多的相关翻译研究作品作为语料,分析陕北民歌歌词中常用修辞格的英译,为陕北民歌走向世界作出贡献。2.比喻修辞格的英译陕北民歌歌词中最常见的修辞格便是比喻中的明喻手法,即用  相似文献   

9.
陕北民歌的歌词存在大量的程式化现象。这些程式和套路化的元素为民歌生产提供了有效范式和实用"零件",从而使陕北普通民众拥有一套巧妙灵活、零敲碎打的民歌生产机制。陕北民歌的这种零敲碎打的生产机制,使其具有鲜明的审美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悠久的历史赋予陕北丰厚的民族文化传统,陕北民歌则在这历史中占有重要的文化地位。无论是与古代文人诗歌的互相影响和发展还是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乃至改革开放以来几度刮起的歌坛"西北风",陕北民歌已成为唯一传遍全中国的民歌。陕北民歌丰厚的文化背景、独特的旋律、鲜明的语言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烙印使其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李思华 《文教资料》2011,(26):68-69
陕北民歌是祖国文化艺术宝库的珍品,扎根在独特地理环境和历史沉淀的黄土高原上。它不仅体现了陕北人的淳朴生活,而且表现出一种精美的艺术欣赏价值,更蕴藏着多元化的文化价值。回溯陕北民歌在上世纪题材内容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总结它的发展规律,这对探寻陕北民歌的发展趋势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民歌改编的钢琴曲中,以陕北民歌主题素材改编而成的钢琴曲较多,其演奏从对民族器乐音色、唱腔的模仿,时节奏、速度的伸缩处理及踏板的多样运用等方面,促进了钢琴演奏技术的多样发展.钢琴曲与陕北民歌曲味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韵味,陕北独特的地域文化也尽现其中.  相似文献   

13.
陕北民歌真切的反应陕北人们的愿望和要求,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千回百转的历史长河之中流传至今,成为千锤百炼的艺术精品。陕北民歌作为陕北风土人情和,民间习俗中的重要角色,描绘和反应民俗事象。陕北民歌是陕北民间的歌,它散发着人间的烟火,它用自己的语言抒发真挚的情感,它的发展从未脱离过这片富饶的黄土地。陕北民歌通过唱词来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它能让人们的生活丰富起来,用艺术的语言形式来传达情谊,陕北民歌表达得不仅仅的歌词的内容,还讲究着语言的韵律。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和它独具特色的演唱技巧,植根于陕北的特殊地理环境中,它拥有悠长的光荣历史,陕北民歌更多的注入的是革命精神,充分的展现出陕北革命根据地人民坚强不屈,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4.
陕北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陕北大部分地区地貌独特,使得它的地理差异和多元文化音乐紧密联系,其音乐真切的流露出了陕北人民内心真挚情感以及绚丽文化的表达。从陕北民歌的审美风格与演唱特点来说,其歌曲的内容更是展示了西北黄土高原上人民生活的淳朴之美。  相似文献   

15.
民歌与民俗的二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互融性,关系十分紧密,民歌的本身犹如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要素,民歌中蕴含有民俗,民俗中又蕴含有民歌。陕北丰富多姿的民俗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陕北民歌,二者在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中不断的发展着其内涵和外延。陕北的民俗活动产生了陕北民歌,陕北民歌又称为对陕北民俗的一种客观反映,这些陕北民俗也从不同的侧面返佣了陕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陕北民俗介入发哦陕北民歌当中是一种无意识的、零散的,但一经整合就会复原活态的陕北民俗生活,本文试图通过对陕北民歌这一要素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管窥陕北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精神民俗以及社会民俗和语言民俗等。  相似文献   

16.
王欣欣 《海外英语》2015,(9):135-137
从关联理论的相关概念出发,对陕北民歌中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的翻译进行研究,通过人称、地名和特定动词这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民歌翻译的策略。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因此要求译者在翻译时要准确理解方言特色词汇,以期达到原文与译文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7.
从关联理论的相关概念出发,对陕北民歌中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的翻译进行研究,通过人称、地名和特定动词这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民歌翻译的策略。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因此要求译者在翻译时要准确理解方言特色词汇,以期达到原文与译文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8.
谭芬  郝磊 《文教资料》2008,(11):55-56
陕北民歌凝结着陕北人的智慧和情致,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是我国汉民族民歌的优秀代表.陕北民歌之所以具有如此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和其借用衬字、韵脚和谐、叠音自然、洪音和细音的运用分不开的,研究其语言的修饰,对于指导当前的民族歌曲的创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陕北民歌的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飞 《考试周刊》2010,(14):46-47
陕北民歌蕴涵独特的黄土地风韵。陕北是一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孕育出了几千年灿烂悠久的黄土文化。勤劳勇敢的陕北人用自己高亢的歌声.向世人表达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满婚姻的追求,以及对悲惨命运的抗争。陕北民歌的内容与陕北人生活的各方面息息相关.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20.
"红色"陕北民歌是革命历史时期所产生的民歌,具有革命性、纪实性、口语化等特点,这些特点及陕北民歌歌唱的特性决定了在翻译"红色"陕北民歌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语义上力求忠实于原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译文音节数尽量等于或少于原文;译文语言力求口语化。用这三个原则分析对比《东方红》两个英译本,可以看出以上原则在两个译本中都有所体现,从而印证了三原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