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筑基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端于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思想,涵养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哲学思想,运用于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命题,和谐生态观、生态系统观、民生福祉观、绿色发展观及国际生态观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家需要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企业需要践行绿色发展道路,发展生态生产力;个人需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提升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力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境界、新的话语体系。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自觉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过程,聚焦问题导向,加强综合治理与监管,不断丰富并扩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生态领域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人的本质及其实现是贯穿于人类思想史的终极命题,也是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指导生态文明建设,更从生态领域回应了人的本质及其实现的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嵌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之中,提出了环境就是民生、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原创性观点,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与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继承了“天人合一”生态观中人与自然在个体和社会双重意义上的统合,同时剔除了传统文化中的等级思想与迷信内容,将人从服从自然、服务于“天道”的客体地位中解放出来,赋予人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了对中国传统生态观的吸收与重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超越了西方生态思想中主客体对立、人与人之间对立的观念,将人与自然、人与人纳入彼此依存的共同体视域中,实现了对西方生态思想的反思与超越。从人的本质维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在生态领域的嵌入与展开,实现了对人类思想史的接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系统地反思了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异化劳动现象,深刻揭示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并将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作为克服劳动异化、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指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生命共同体”理念为理论基石,汲取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资源,以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为源泉,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整体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新成果。探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生态文明思想先声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丰富和发展生态文明理论,指导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作为中国第五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提出了立足和谐,创新大局的生态观念、生态生产力观念、生态政治观念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改善中国生态现状指明了出路.同时,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立足国家、放眼世界,将生态文明建设范围扩大到了整个地球.这种全局生态观、创新生态观打破了地域的限制,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符合中国作为大国的胸襟和地位.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加深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层次,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把建设生态文明的希望寄予中国,认为在21世纪中国最有可能创建一种新的人类文明,这是有根据的。根据之一是中国目前的领导层,即中共高层领导,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根据之二是中国已形成了成熟的、前沿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这就是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的引导下走向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具体表现在: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新建制将走出个人原子主义;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同时也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会逐步地走向为了人类的真实的需要而进行生产;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会滋生一种人的新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和资本的快速发展,生态问题开始暴露,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逐渐凸显,在此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催生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观点,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目标方向,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论断,形成了新时代科学的生态文明思想。从生成逻辑看,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中国历届领导人的生态理念、欧美生态马克思主义者的生态批判理论为其理论渊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现实威胁、国内主要矛盾及生态领域的新变化催发的现实诉求、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客观昭示为其现实基础。从逻辑主线看,人民至上理念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主线,答“为何建设生态文明”之问、表“讲政治、重民生”之态、遵“六个重大”之则。从价值指向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中国智慧的理论价值、为世界各国的生态建设贡献中国方案的实践价值、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提供中国范式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霞 《江苏教育》2023,(40):78-79+82
<正>在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生态文明教育。2021年,生态环境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特别强调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学校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践行生态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生态中心主义受到很多学者和实践者的青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生态中心主义具有一些共识:都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整体,都主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都强调生态的价值,等等.这使得一些学者和实践者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中心主义.但识别一种思想是不是生态中心主义,根本标准是价值本位标准.从这一标准检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属于生态中心主义.二者的价值本位根本不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人民为价值本位,而生态中心主义以生态为价值本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生态中心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着丰厚的哲学意蕴,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的当代展现,更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习近平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到人类社会的有机系统中,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分析的方法,将自然界看成是人类社会的内在构成,阐释了人、自然、人类社会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思维、系统思维、主体思维等特质,展现了宽广的世界视野。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高职学生作为青年群体,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青年力量、先锋力量,培育高职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高职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为研究对象,分析职业院校对高职学生进行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通过对安宁片区的几所职业院校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探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职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提升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让其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和接班人,成为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践行者、维护者,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促进我国绿色发展,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汇聚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青少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思政课在大中小学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功能,培育青少年的生态素养。青少年生态素养的培育可依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平台,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有效衔接、合理贯穿和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特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想、反思西方工业文明经验以及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合理配置资源基础上走出的创新之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以生命共同体为理念指引、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导向、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战略擘画、以持续推进绿色发展为基本路径,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提升了中国共产党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的能力、创造了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贡献了推动全球生态现代化进程的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学校教育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最小单位,如何担负起激发生态情感,培养生态意识,践行生态文明的重任?笔者从"知、情、意、行"四方面进行了探索。一、以"知"为基础,明确"是什么"的问题若要学生萌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首先要让他们对自然有所理解,与自然产生联结。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最新结合,是新时代的重要理论成果。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生态问题仍然存在、生态制度需要更新,以及培育新一代学生生态信仰等角度分析,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亟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容。因此,可以从教学原则、教学能力以及教学助力等方面,打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思政课堂的阻滞点,探索思政课传输时代文明和时代思想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态领域的具体表达。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与思考、对生态危机的揭露与批判和对生态社会的创设与建构,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则包含“天人合一”的自然整体观、阴阳相合的自然运动观以及万物平等的自然价值观,二者构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源泉和历史根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际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进行继承与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进行内化与创生,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对“两个结合”的深入践行与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在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提出要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指导下,推进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定位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位置,反思传统发展观,优化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六个必须坚持”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概括总结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遵循“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根本立场,坚持自信自立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立足基点,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态度,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要求,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思想方法,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宏大格局。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体制建设,指导生态文明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从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度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具备丰富话语体系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话语体系是符合新时代发展特点的崭新的科学论断,它根据社会历史规律界定了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阶段,认为建设生态文明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坚持把问题导向、底线思维、整体思维、人民主体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武器;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诸方面提供了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