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课文标题入手,通过添加、解释、改动等手段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既是一种阅读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深入解读课文,并在解读课文的实践活动中发展思维水平,提高多种语文能力.标题前添加、标题中间添加、标题后添加、添加副标题、修饰标题、另拟标题、选解标题、拆解标题、通解标题、求解标题是十种比较常用的标题阅读法策略.  相似文献   

2.
阅读课文的教学应当在教师的引导下,放手组织学生自己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据此,《大森林的主人》一课的阅读指导可通过以下三步来完成。 一、比较剖题 1.学习讲读课文《手》后,学生已经基本认识了课文的标题与内容是有密切联系的,其标题应揭示内容,而内容又要紧扣标题。引导学生与《手》一课比较剖题,可以使他们明确《大森林的主人》一文是紧扣标题的中心语“主人”两字展开内容的,其行文的重点也是“主人”的语言和行动。 2.在学生明确“大森林的主人”是指猎人以后,启发他们思考课题能不能换成“猎人”。通过比较剖析,弄  相似文献   

3.
《阿里山的云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写的是阿里山最负盛名的美景奇观——云雾,这里的云雾风韵多姿、变幻无穷、神秘诡谲。阿里山是个景色秀丽的旅游胜地,有人把云海、日出、樱花和神木称为“阿里山四大胜景”,而云海则是阿里山最负盛名,最具代表性的美丽奇观,被称为台湾八景之一。教学这篇课文要避免繁琐的分析讲解,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受景物的美,领略语言的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一、读通课文,整体感知阿里山的云雾的特点教学略读课文,应该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自由…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中美感的培养,即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阅读课文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创造美,从而最终获得情感的愉悦、成功的愉悦。具体做法如下:一、初读课文,破译文字,引导学生感受美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概括全文,对课文进行认读,把文字符号转化为客观、具体的形象,使学生对课文产生“直觉”式的“悦耳悦目”的初级美感。这个阶段主要的审美活动有:1、审题,即明确本文所描述的对象是什么,主要人物是谁,主要环境如何,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大脑里形成有关审美对象的轮廓,为进一步感受、理解课文打下基础。2、认读,即把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破译…  相似文献   

5.
助读法     
“助读法”是利用书、报、光盘上的精美文章来帮助我们阅读理解课文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向别人“借脑袋”、“借智慧”的有效阅读方法。“助读法”的操作过程是 :第一 ,在阅读手头的语文书、报刊时 ,注意做好有关课文的资料目录索引 ;第二 ,在需要的时候 ,利用这些目录索引找到有关课文的论文资料 ;第三 ,有选择地阅读论文资料 ,看别人是如何理解某篇课文的 ;第四 ,择其最精美、对教学最有用的材料做一些读书笔记。如对《天上的街市》的阅读理解 ,我们可以找到如下一些重要的助读资料 :1.箭鸣《〈天上的街市〉的图画美和音乐美》 ,《语文…  相似文献   

6.
英语阅读是一种重要的读书和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我在阅读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理解标目标题是文章的缩影,理解了标题,也就把握住了全文的主题和寓意,标题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直白,有的含蓄。在初中课本中,以直白的居多,其主题意思一目了然,学生较好理解。对含蓄的,则需要到宇里行间去品味,才能体会到作者的意图。例如:初二课本中“Mid-AutumnDay”、“WeiHua’sBusyDay”等等,初三课本中“AtraffieAccident’,“ThomasEdison’等等,这些课文,学生一般一看标题,就能知道文章…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归根结底,关键在于一个“读”字,关键在于“读什么”、“怎么读”。如何使学生在整堂课都处于一种边主动阅读边积极思维的有效学习状态呢?据此,“三步阅读法”把一堂课划分为三个阅读阶段,并分别确立阅读目标:一、通读整篇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训练;二、通读理解课文,进行词句段训练;三、通读消化课文,进行读写听说分项训练。一、阅读的起点:通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一步:读前激活学生阅读兴趣如何才能激活学生阅读兴趣呢?我们经常采用如下一些办法。第一,教具入境法。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直观资料,如投影、实物、作者作品集等,…  相似文献   

8.
“看图学文”是由内容比较丰富的图画和说明图意的文章组成的。其目的在于凭借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它虽然是讲读课文的一种,但教学上又不同于一般的讲读课文,具有从图学文、图文结合的  相似文献   

9.
《全神贯注》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段与段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一、理解课文内容这篇课文的标题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可引导学生围绕“全神贯注”,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能够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是强调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为了使学生能真正做到个性化的阅读,我在教学绿叶的梦》这篇课文时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1.
释题小议     
有些课文标题寥寥数字,或者概括全文,或者起着画龙点睛、统摄全文的作用.我们在语文讲读教学中,不能忽视文章标题.文言文标题中的关键字尤其要讲清楚.如《曹刿论战》的“论”,《隆中对》的“对”,《订鬼》的“订”,《察今》的“察”,《原君》的“原”等类关键字,是打开全篇课文的一把钥匙,弄清这些字的含义,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十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探索,去感受、理解课文。笔者在《狼和鹿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曾实践过这一教学理念,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将这一课的课堂教学片断笔录如下:我首先让学生预习这篇课文,上课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阅读课文时存在的问题。忽然有一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还不明白,谁是破坏森林、造成生态失衡的罪魁祸首呢?”我马上意识到这个问题对他们理解课文的重要性,于是就放弃了原来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九义”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看图学文”是由内容比较丰富的图画和说明图意的课文组成的。其目的在于凭借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它虽然是讲读课文的一种,但在教学上不同于一般的课文,应突出从图到文,图文结合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观察图画入手,再理解课文如何表达图意。如果学生不懂得如何观察图画,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看图学文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应该注意做到几下几点。 一、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 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否明确,直接影响到观察的效果。低年级学生,观察时具有随意性和情绪性,他们在观察时往往只是粗略地看一下就争着回答,抓不住要领。因  相似文献   

14.
《跳水》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组教材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事物的联系”。进行《跳水》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句、段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人...  相似文献   

15.
一、乐学点依据种植目的,以课文结尾为延伸点,采取“编剧表演法”引导学生阅读推理、想象延伸,以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16.
《荔枝》这篇课文围绕荔枝写了“我”跟母亲之间的四件事 :一是“我”在母亲快70岁的时候 ,第一次给母亲买回了她从未尝过的荔枝 ,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 ;二是母亲让客人吃荔枝 ,为“我”解围 ;三是母亲虽然喜欢吃荔枝 ,但是总把大个的留给“我”吃 ;四是母亲去世前把“我”给她买的新鲜上好的荔枝全让给她心爱的孙子吃了。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抓住重点来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母亲对儿女的爱 ;然后再读课文 ,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阅读反思 ,巧妙补白等来感受家庭亲情 ,唤起学生对自己父母的关心的人文精神。一、细读…  相似文献   

17.
一、逆写标题法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由偏正短语构成的课文题目。按照先中心语后修饰语的顺序逆写标题,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教读《中国石拱桥》,就可采用逆写标题法:桥→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这种板书顺序,不仅能让学生产生新鲜感,更能使学生非常形象直观地领悟到:标题从空间地域上、材料上、形状上对所要写的桥进行了限定,规定了明确的选材范围,同时也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再结合板书科学地设计、提问一些小问题,对于学生从宏观上理解课文,会更有益。二、标题留白法板书标题时,适当“留白”,可以…  相似文献   

18.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的要求之一。通过指导朗读,自主阅读探究,学生对课文产生了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此时,教师要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动用各种方式进行创造性的外显表现,达到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义教低年级教材采用全文注音课 文。教材这样编排,其目的一是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复习巩 固汉语拼音;二是让学生借助拼音读 准字音进而学习理解课文。教学这类 课文时,要发挥汉语拼音的多功能作 用,尤其是帮助阅读的作用,让学生 借助汉语拼音读懂课文,培养其朗读 和阅读自学能力。几年来,我们在落 实开课“五读”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 效果。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教课之本旨并非教师讲一篇课文与学生听 ,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文 ,自观其类似文章。”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 ,更要注重学法指导。在阅读教学中 ,我注意教给学生以下几种理解课文的方法 ,强化了自能阅读。1.解题法题 ,为文之目。要使学生理解课文 ,首先得帮助他们理解题目 ,领悟题意与文意的联系。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文 ,大多篇目是以人名、地名、物名为题 ,或是以事件、中心命题的。这些题目如何理解 ,它们和文章内容有什么联系都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如 :《詹天佑》、《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文题 ,一看便知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