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同样也是减轻自然灾害,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的重要手段。对公民的国情教育也应包括灾情教育、防灾减灾的常识教育,要从儿童和学生做起,认识充实减灾知识是目前中国防灾工作中面临的一项最为紧迫的任务。时代呼唤灾害教育,灾害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国内的学者们认同灾害教育是为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以培养灾害意识为核心的教育,受教育者能掌握一定的关于灾害本身及减灾防灾的知识与能力,树立正确的灾害观,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1931—1995年六十多年的统计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了贵池市洪涝灾害发生特点,从气象气候因子、下垫面因子以及人为因素等方面探讨了灾害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以资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3.
陈季  张英 《地理教育》2008,(2):60-61
一、灾害教育的相关概念与内涵 1.灾害教育的概念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灾害教育的称谓最合适.防灾教育和减灾教育从其内涵来看涵盖不了该种教育的全部目的和内涵.目前还没有"灾害教育"的完美定义.本文尝试提出其定义:灾害教育是为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以培养灾害意识为核心的教育,受教育者能掌握一定的关于灾害本身及减灾防灾的知识与能力,树立正确的灾害观,以便能正确看待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进行减灾防灾活动.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多灾之国,各种灾害特别是重大灾害一直是危及民生与国家正常发展的重大风险因素。在日益严重的灾害面前,应当将灾情视为重要的国情并加以认真考量,将举国减灾扩展为举国防灾减灾,并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用战略思维来指导全国的防灾减灾行动,同时明确追求灾害损失最小化的防灾减灾目标、战略步骤与关键性措施。经过30—40年的努力,使中国从多灾之国转变成富有安全感的现代化强国,并对全球灾害的治理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教师博览》2008,(3):19-19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大会精神.在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预测减灾司指导下.安徽省气象局于2007年11月向安徽省政府呈报了《关于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农村义务教育的意见》,提出在农村小学四或五年级中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由省政府支持.向每一名农村小学四年级或五年级学生发放专门教材.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气象防灾减灾有关知识.并通过他们将防御知识辐射到每一个农村家庭.最大限度地扩大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普及范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极端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我国迫切需要通过灾害教育进行防灾减灾。高校灾害通识教育是实现传播和普及社会公众灾害知识、持久有效地提升社会公众灾害意识和防灾减灾技能的重要环节。作为我校灾害通识教育课程的“自然灾害概论”,从理论课程定位、理论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建设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建设和探索,以期为开展高校灾害通识教育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防灾减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课题,防灾减灾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灾害教育。结合我国防灾减灾教育的现状与公民防灾素养不高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提高灾害教育水平,研究分析灾害教育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整合灾害教育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探讨课程考核的改革,提高灾害教育水平与国民防灾素养。  相似文献   

8.
高校灾害防御意识教育是一个关乎生命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我国高校开设灾害防御意识教育课程的现状,旨在探讨通过开设灾害防御意识教育的相关课程,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各种灾害事件及其严重后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救观念,使他们掌握相关的应急自救知识与技能。近年来极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我国迫切需要广泛开展灾害教育以促进防灾减灾工作更好地开展。高校灾害通识教育是实现向社会公众传播和普及防灾知识、持久有效地提升社会公众灾害意识和防灾减灾技能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当代大学生防灾减灾价值理念缺失的现状以及对当代防灾减灾理念进行分析,提出优化灾害教育课程、普及并强化实际训练、构建防灾减灾校园环境等途径,以强化大学生防灾减灾理念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的灾害特点,以及防灾减灾管理的现状,除尽快建设完善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外,还应:1)在搞好经济建设工作的同时,必须注重减灾;2)重视城市灾害防御;3)要提高灾害应急能力;4)加强防灾减灾立法工作,提高综合抗灾减灾能力;5)加强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开设灾害地理学通识课是在灾害形势严峻但灾害教育比较缺乏的背景下提出的。灾害地理学通识课教学目标包括掌握灾害地理知识、提高应灾救灾技能、养成防灾减灾意识。教学内容包括灾害和灾害地理学的基本认知、主要类型、灾害地理、灾害区域分异。具体灾害的知识单元包括灾害的概念与分类、成因及特征、灾害地理分布及危害、灾害应急处理和防治措施。教学组织宜结合灾害回放、现身说法、视频播放和灾害体验等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灾害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借助卫星、遥感技术对现代灾害进行动态实时监测、普查,同时加强发展现代灾害理论体系建设和成因机制研究,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防灾减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灾害教育是实现防灾减灾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是灾害教育的重要环节。结合我国防灾减灾教育的现状与拓展训练的形式和特点,探讨了拓展教学融入灾害教育的可行性以及存在问题,整合灾害教育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探讨提高灾害教育水平与国民防灾素养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中小学生防灾减灾教育,不仅让他们学到避险的知识,还能自救和互助,并提高自我生存的能力,还可以利用学到的知识,在灾害预防和缓解影响家庭和周围的人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强小学和中学防灾减灾教育,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到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危害。一、对孩子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孩子生活阅历和经验尚浅,"5.12"四川汶川地震留下了可怕的记忆,但它也提醒我们,尽快对孩子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我们应该通过音频和图形材料,电视,听故事,歌曲和其他形式的教育和安全演练,丰富孩子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灾害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借助卫星、遥感技术对现代灾害进行实时监测、普查,同时加强发展现代灾害体系建设和成因机制研究,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防灾减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安全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需求,是人类生命、健康以及一切行为活动的基本保障。近年来灾害频发,综合防灾减灾已成为全球共同探究的话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城乡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世界各地灾害频发,我国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海地地震、智利地震、我国西南几省的大旱、各地沙尘暴龙卷风肆虐、2011年2月的新西兰地震以及3月的云南地震、日本地震,使我们惊恐地发现灾害一直笼罩在我们身边。因此,防灾减灾教育己刻不容缓。“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指出:“教育是减轻灾害计划的中心,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可见在教学中实施防灾减灾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防灾减灾对于人类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生命意识和维护生命的能力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须形成和具备的.基于幼儿园防灾减灾能力的内涵,从规划与管理、结构性建设、非结构性因素、政府政策、防灾减灾意识这五方面着手,本课题组对江苏省100所幼儿园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江苏省幼儿园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现状的相关情况.结果表明,幼儿园在这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需要通过完善应急预案,丰富灾害演练形式,保证建筑抗灾能力,多层次全方面统筹资金,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宣传教育等方式来提升幼儿园的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气象灾害的内容、类型、灾害成因、灾害特点 ,以及对灾害的预防。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培养分析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3.德育目标 :树立学生的减灾、防灾意识 ,以及正确对待气象灾害的发生。[教学重点、难点 ]台风、暴雨洪涝灾害的认识及其防御[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法与多媒体综合教学[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简单复习天气、气候要素 ,播放恶劣天气变化的相关影片 ,引出气象灾害的概念。二、新课讲授 :(一 )气象灾害及类…  相似文献   

20.
灾害地理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对各种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的重要性的认识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灾害地理教学在教材的各章节分布较为零乱,没有形成系统知识。为了更好地进行灾害地理教学,建议重新整合教材,形成系统知识体系,并应用合理的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