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动词和小句变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一直是语言学的讨论热点。因此,基于Levin的动词分类,以概念框架为理论基础,构建投掷事件的概念框架,借此以讨论动词类型和变式之间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2.
丁小芳 《海外英语》2015,(1):226-227
动词和小句变式之间对应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是语言理论研究和争论的热点。该文以概念框架理论为基础,构建结合事件的概念语义框架,来看Levin的动词分类是否合理,更好地了解动词的使用及其变式。  相似文献   

3.
Levin在研究任命动词和其变式对应关系方面已获得阶段性成果,但也存有遗留问题。本文作者试图根据概念框架理论来对Levin对于任命动词的分类、动词类型和变式之间的语义对应关系进行重新分析,并试图找出不合理的地方,然后重新分类。  相似文献   

4.
钱亚萍 《海外英语》2014,(21):240-241,247
动词和小句变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话题。该文以概念框架为基础,根据Levin的动词分类,并以感知类动词中的两组动词为例,构建感知事件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5.
动词和小句变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话题。该文以概念框架为基础,根据Levin的动词分类,并以感知类动词中的两组动词为例,构建感知事件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6.
程骋 《文教资料》2012,(4):34-35
本文主要在认知研究的范式下探讨英语小句,尤其关注语言系统的认知操作。投掷类事件Levin在研究投掷动词和变式对应关系方面已获得阶段性成果,但在分类上也存有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概念框架来解决。概念框架涵盖各变式连通感知运动系统的共性概念内容及其特异性概念语义。  相似文献   

7.
朱玲 《海外英语》2013,(7X):264-266
从认知功能模式出发,以"破损动词"小类为研究对象,该文探讨了动词和变式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详细且系统的分析,发现Levin教授对"破损动词"的分类有部分不妥之处:1)在"破损动词"小类中,不是所有动词都共享相同的变式。2)动词crash,chip不应属于"破损动词"小类。基于此发现,该文将"破损动词"小类再细分为两个子类,并分别细化了各自与变式的对应关系和语义准入条件。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以概念框架理论为基础,分析雕割类与工具类动词的各种小句子变式,旨在发现这两类动词与其句子变式之间的语义连通关系,初步探讨语言系统建构过程中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9.
施琳 《海外英语》2012,(14):234-236
该文以概念框架理论为理论基础,为领属事件构建了作为感知运动系统和语言表达系统连接部的领属事件框架,并设法找到其涵盖的两部分:共享的概括性概念内容和各变式的特异性概念内容。并以领属类动词中的两组动词为例,来寻找动词准入变式的语义条件。  相似文献   

10.
基于语言系统的一致事实,概念内容在认知操作过程中与感知运动以及语言表达相连通并相互激活.该连通部可称作概念语义.概念结构根据其表达的特征,又可归入各种相应的概念域.研究运动动词类小句(简称运动小句)表达及其概念框架可知概念框架涵盖各变式共享的连通感知运动系统的概念内容并从概括性内容细化延伸获得特异性变式概念内容.  相似文献   

11.
英汉语中存在大量的“笑”类动词。文章采用词化理论和语义成分分析法,着重探讨了英汉“笑”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研究发现核心语义成分决定这些动词的语义场归属,外围语义成分用来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英汉“笑”类动词在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上既存在普遍性,又存在特殊性,这类动词的词化模式可概括为“动作 方式 (情态) 原因(目的)”,但具体词语的词化模式存在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运动动词是所有英语动词中最具动词特征的词.对运动动词的研究有利于揭示语言的本质和人类认知奥秘.本文基于Talmy提出的运动事件框架及词汇化模式类型学理论,探讨英语和汉语中运动动词和路径运动动词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意象图示理论为出发点,在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具体结合力的图示阐述英语中情态动词多义性的理解过程。  相似文献   

14.
建立在认知语言学基础上的框架语义学认为,概念结构为词在语言及言语中的存在和使用提供了背景和动因。针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要求,通过分析框架语义理论中语义框架的建立、原型性背景框架、视角转换与句法框架等问题,帮助提高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In Arabic, auxiliary verbs are necessary in the written language, but absent from the oral language. This is contrary to languages such as English and French in which auxiliary verbs are mandatory in both written and oral languages. This fact was exploited to examine if dissociation between written and oral forms affects reading measures like letter detection task and therefore to validate the phenomenon of the missing‐letter effect (MLE) and to replicate previous studies. In addition, the study examined whether auxiliary verbs in Arabic are considered as functional elements that constitute part of the structural frame. Sixty native Arabic speakers read a passage while looking for a target letter that was embedded in a preposition, an auxiliary verb or a content word. Results showed the typical MLE with more omissions for the preposition than for the content words. However, the results with the auxiliary verb are less clear. The functional and the syntactic roles of auxiliary verbs in Arabic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距离象似性是语言成分间首要的象似原则。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使役结构的距离象似性特点,发现:英语用综合式表达直接使役,用分析式表达间接使役,形式上的距离对应于概念上的距离,体现了距离象似性;而汉语的"把"字句和复合动词组成的句子表达的是直接役使,"使"字句表达的是间接使役,也充分符合距离象似原则。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遮蔽启动实验探讨了中国学习者对英语规则和不规则动词的加工。结果表明,被试对高频动词的判断准确率高于低频动词,判断速度快于低频动词;规则假词不具有音系相似性效应,而不规则假词具有;低频规则动词和规则假词分解加工,不规则词和高频规则动词的加工不存在分解;规则度没有显著影响被试对英语规则和不规则动词的加工。被试利用记忆系统加工不规则词和高频规则动词,利用计算系统加工低频规则词和规则假词,符合双机制理论。  相似文献   

18.
阻碍学习者正确选择论文体动词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多样性问题--与学习者储备的论文体动词数量贫乏有关;二是准确性问题--与学习者错误使用论文体动词有关.本文主要针对第二个方面,从语义分析角度为一些常用论文体动词勾画出一个概念框架,以期帮助外语学习者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恰当使用它们,并且为这类动词的分析、学习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英汉情态(语气)副词的语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中的情态副词的功能地位相当于汉语的语气副词。文章通过对英汉情态(语气)副词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共性与差异。研究发现:英汉情态(语气)副词类别上同为意义、作用多样而又有较多共同意义的类;分布上都具有灵活性、主要分布位置相似性、位置及组合制约的相似性等特点;功能上都具有高位和低位表述功能、评价功能和强调、聚焦功能。相异之处主要在于:英语情态副词的意义主要还是在现实性与非现实性方面,而汉语的语气副词则意义多样而广泛;在与句中其他副词的排序上,共性之中有差异;在表达功能上,汉语语气副词的表达功能更为多样化。  相似文献   

20.
汉英语码转换中英语动词的结合力能够通过英语动词句法功能的定量研究得以体现。以概率配价模式理论和依存树库为基础的研究发现:汉英语码转换中英语动词的结合力比较强,形态和句法功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英语动词可以支配的句法关系有主语、补语、宾语和状语等,英语动词所充当的句法成分有谓语、补语、宾语、定语和主语等。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概括出汉英语码转换中英语动词的概率配价模式。汉英语码转换中英语动词结合力研究对外语口语和词汇教学以及双语认知心理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