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文艺学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论述,其中,典型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艺术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文章从典型的本质、典型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三个方面,对马克思、恩格斯典型论进行了梳理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欧洲文艺史上,不少文艺理论家就典型问题提出过自己的看法,其中不乏正确的见解。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前的文艺理论家们,都没有能够在科学世界观的基础上来阐明典型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欧洲文艺史上的典型理论作了科学总结,批判地继承和彻底革新了欧洲的典型理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典型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文艺学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论述,其中,对于典型理论的论述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朱光潜先生在《西方美学史》中把马克思主义典型理论概括为两点,一是典型与个性的统一;二是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内在联系。据此,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典型理论也可大致划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逝世时,恩格斯在他墓前的讲话中说:“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的确如此,在文艺理论和美学领域,马克思也有独到的发现。典型问题就是其中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个问题有很精辟地论述,是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的文学理论对恩格斯的典型论的阐述存在许多偏颇之处。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将恩格斯的典型论稳稳地置于马克思的人的社会本质说这一深厚的理论基础之上。当然,这也和我们哲学界从来没有将马克思的人的社会本质说阐述清楚过有关。将其阐述清楚,并将恩格斯的典型论置于其上,把一向弄偏颇了的地方纠正过来,对于笔者,恐怕只是一个奢望。果如其然,且请读者容忍这抛砖引玉之举。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真正创始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思想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文章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作一个历史的梳理,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交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交往的基本内涵:交往是人的存在方式;交往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发展;交往发展的结果必定是世界性的。马克思、恩格斯将其交往理论运用于对社会现象的分析,阐释了交往对于发展和保存生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实现民族发展和融合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哈贝马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交往理论,赋予了其不同的内涵。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别,可以丰富对马克思、恩格斯交往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人民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核.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令世界称道的奇迹,那就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这"两大奇迹"在中国所取得的成就中最为醒目.通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人民观的收集、整理、解读,我们可以从马克思、恩格斯人民观视角出发,分析"两大奇迹"中的人民作用,深刻理解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意义.在今天,重视并深入剖析马克思、恩格斯人民观,坚持以人为本,凸显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信赖人民、依靠人民、再创奇迹.  相似文献   

9.
"人格马克思"教育,就是要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格风范,用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当前,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人格马克思"方面教育与培养缺失。加强"人格马克思"的教育有利于构建"理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人格马克思"三位一体的全方位马克思主义教育新模式。有利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的亲和力和兴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人格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作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团结理论在其产生初始就有着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及科学内涵。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民族团结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在一切权利完全平等的基础上,为实现战胜资产阶级这一共同敌人的共同利益下,自觉地结合起来,相互帮助支持,共同抵抗资产阶级的压迫。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团结理论具有阶级性、国际性及革命性的特点,在当时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团结理论对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何其芳对文学理论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他的理论建树是发展新时期文艺观念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文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文学观、正确对待民族文学遗产、提出“典型共名”说、阐释新诗理论四个方面,对何其芳的主要学术思想和理论贡献进行了尝试性的评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典型创造指的是作家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通过选取典型情节,典型环境及细节等,广泛集中概括大量生活形象以此来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方法和过程.其独特的价值就在于使文学成为人类自我观照的一种方式,使之化为人性和道德的力量,重铸人类的精神和道德世界.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确立提供了哲学依据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国际关系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实践也论证了发展才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了世界观、历史观与价值观及实践性、规律性与系统性的有机统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境界等四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拓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理论上源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实践上是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了世界观、历史观与价值观及实践性、规律性与系统性的有机统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境界等四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拓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有着全新的理论立场和出发点的,而“推广应用论”作为一种主观逻辑是不能科学地说明唯物史观的创立的。从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来看,“推广应用论”的逻辑也曾是被马克思所“使用”的,但随着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这种逻辑最终又被否定了。因而,它并不是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思想理路。本文通过揭示“推广应用论”的理论困境,说明“推广应用论”在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上的局限性,从而为唯物史观“正名”。  相似文献   

18.
何其芳当年提出典型“共名”说 ,实质是如何理解典型的突出性格特点问题。在典型问题探讨中 ,常常会牵涉到这个问题。实际上 ,典型之成为典型 ,并不是由于他的突出性格特点 ,典型的突出性格特点也不能抽象化为在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身上见到的性格共性 ,必须把典型的典型性与典型的客观效果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中和国家学说的重要文献。《起源》的发展,无论对于唯物主义历史观,还是对于历史学和民族学,都是一个划时代的新成就。坚持和发展《起源》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研究史学、民族学的方法,是历史赋予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20.
仰海峰 《教学与研究》2003,12(12):35-39
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 ,不仅是对社会历史生活的科学分析 ,更是对社会生活过程的批判。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 ,使他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一致 ,使唯物主义具有了批判意蕴 ,并将自己的批判理论与伦理道德式的批判理论区别开来。因此 ,将马克思哲学形而上学化 ,以求获得新的理论批判张力 ,是对马克思哲学唯物主义的误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