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论区域文化的研究定位及其重点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是软实力,促进文化发展必须强化对区域文化资源的研究。要把历史文化资源看成重要的战略资源,努力提高历史文化研究的水平;要处理好文化共性与文化个性之间的关系,对区域文化进行准确定位,同时要把握好研究重点,以利于促进文化保护、建设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区域多种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同一区域往往存在着多种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中既要突出特色,又要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其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整合是旅游业升级模式的重要战略措施.目前红色旅游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对旅游业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将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自然生态旅游相整合,是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良好途径之一.如延安市不仅有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的故居为代表的“红色圣都”类旅游资源;更有黄陵、范仲淹祠等历史文化资源;壶口瀑布等闻名世界的自然旅游资源.改变单一发展红色旅游的观念,进行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等的整合开发,必将促进延安旅游产业升级和区域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伊犁的非物质文化是伊犁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活态文明,开发非物质文化为伊犁区域化课程资源,以课程资源利用促进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以非物质文化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是一个好的思路和举措。可以通过搭建伊犁区域化教学的平台,编制伊犁区域化课程材料。完成伊犁区域化课程资源开发,开发应提倡三个结合原则,重视各民族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西四盟市不仅拥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且经多年的挖掘、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在文化旅游的发展进度、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模式及开发深度等方面又面临着很多挑战。应该更加注重区域或部族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避免宗教信仰和民间祭祀等特殊文化资源的商业化开发模式,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以促进该地区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区域文化是地方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智媒时代开启了信息传播的新模式,受众对文化产品的审美需求和接纳产生了新变化,区域文化传播呈现新的时代特色。用好传统文化资源,讲好优秀民族故事,构建区域文化的有效传播路径,对发展和繁荣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八闽福文化”传播现状为例,通过观念革新和技术创新促进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价值实现,进而提升区域文化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区域重要的竞争力。河北省是文化资源大省,但不是文化强省。本课题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对河北省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调查梳理,对河北独特的的人文精神进行了提炼,并对河北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和提升路径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区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红色资源在价值观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中,区域红色资源具有特殊优势,如大别山红色资源中的大别山精神、服从服务大局的革命优良传统等。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的方法路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讲好"红色故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路径之一。讲好红色故事不仅靠讲、靠说,而且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如通过《红色历史文化通俗读本》阅读、红色讲堂、红色旅游、红色公祭、红色历史文化研究交流等形式把包含正能量的红色历史文化信息传达给受众,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熏陶。  相似文献   

8.
安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广泛,品种丰富。历史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根基,要促进安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挖掘其文化底蕴。安庆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整合为古皖文化资源、佛教禅宗文化资源、戏剧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和名人文化资源。对安庆的历史文化进行解读,并将其转化为旅游资源,一要加强旅游景区建设与旅游人才的培训;二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安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三要以文化为导向,开发有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9.
作为广东省唯一全域纳入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梅州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增强盘活用好红色资源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特别是要坚定信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好资源运用与文化保护、事业铸魂与产业引领、红色资源与绿色生态、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文化赋能与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特色发展与区域联动的发展任务和逻辑关系,科学统筹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和运用,持续推进红色资源开发与梅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奋力开创新时代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青岛是一个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区域文化资源的国际化大都市。目前,青岛市对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研究力量尚为薄弱。基于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驻青高校学报应发挥引领学术发展、促进学术交流的职能,通过特色栏目设置、专题策划、笔谈和主动约稿等方式,引导相关的研究人员加强对青岛市区域文化领域的各项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整合区域美育资源,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与文化之美为主线,将区域公共文化场馆资源与学校美术教学相结合,从海派城市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美术情境三大视域出发,对上海市长宁区公共文化场馆资源进行考察与梳理,调查与分析区域公共文化场馆资源在学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对策,并从美术馆、优秀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公共空间四种类型的资源应用出发,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所提出的“三四四四”策略多维度地呈现了区域公共文化场馆资源融入学校美术教学的方法和路径,改进了教与学的方式,促进了教师教学素养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长了知识,发展了能力,陶冶了情操,更重要的是挖掘水文化资源,解读船文化历史,感受桥文化魅力,促进了家乡的水文化、船文化、桥文化的发掘,促进了区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相似文献   

13.
连云港区位优势明显,历史文化悠久,发展机遇叠加,特别是以连云港为龙头的江苏沿海地区开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造连云港文化软实力,会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连云港在坚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要把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丹凤武关河流域拥有较为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对其合理开发利用是区域经济转型的一种新型路径。通过对武关河流域的生态文化资源现状进行调查,从地貌气候、生态条件、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方面作以分析,认为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依托其生态优势、历史遗迹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将生态文化与旅游产业作为其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不断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打造乡村生态旅游新格局,以促进农村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皖江文化研究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科学界定皖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特点与形成原因,比较皖江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异同,从而丰富区域文化研究的内容;总结皖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为整合皖江地区旅游文化资源提供新的视角,为皖江地区开发开放献计献策;提高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的影响力,促进皖江文化产业整合,为打造安徽文化强省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6.
河南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类型齐全、档次高、可观赏性强等特点。河南省在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强区域竞争方面,应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要重点开发沿黄六市和安阳、南阳的历史文化资源,注意发挥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着重开发历史悠久、档次高、意义大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加大地下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改革的形势下,乡土文化资源对发挥中学历史教学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进行海丰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中学历史课程进行多维度整合运用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教学设计和适宜的教学策略,可满足历史课改教学对课程资源开发的需求,达到促进本土历史文化传承与中学历史课程学习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教研室开展的“区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对我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为了配合番禺区教研室的区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研究,我校历史科组结合番禺区钟村镇石壁村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石壁村的历史文化,决定尝试开发“新火车站石壁村的历史文化资源”,从而培养学生实践意识,促使同学们主动走向社会,用他们的眼睛去探究家乡的历史和变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进步成长,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感。  相似文献   

19.
革命历史博物馆作为保存我国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的主要载体之一,在新时期更应当做好对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以发挥弘扬与传承先进文化思想、引领社会精神潮流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以重庆"红岩联线"为例,就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加强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策略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资源就是以历史文化形态存在着的资源,它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反映,是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深厚积淀,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结晶。目前,大力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契机。所以我们要制定策略,以各种手段促进历史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