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弘扬奉献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弘扬奉献精神。为此,要营造一个弘扬奉献精神、尊重奉献者的良好社会氛围,在认识上理清奉献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奉献与本职工作的关系、倡导奉献精神与鼓励个性发展的关系。同时,要探索使人们乐于奉献的形式,并构建相应的奉献机制。  相似文献   

2.
奉献精神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之一.奉献精神意味着,教师为了学生的福祉和发展,应该最大限度地履行其职责,把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伟大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教师的职业奉献精神提供合理的辩护.奉献于教育事业,就是奉献于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和终极价值的追求与实现,就是奉献于自我完善和人的完善.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不仅应当认同教师职业的奉献精神,而且必须以其切实的行动来践行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如何以学校制度保障和促进学校德育工作,这是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众所周知,制度是管规则、管根本、管长远的。把德育工作纳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视阈之中,以制度来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由经验主导变为科学主导、由软性任务变为刚性任务、由短期行为变为可持续发展,这应该成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滁州学院学报》2016,(6):99-101
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基于美国的社会背景、学校德育背景提出了关怀教育理论。关怀教育理论强调学校德育要视学生为一个有生命的且完整的人,重视学生的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真切地融入到德育学习中,充分发挥德育中教师的榜样作用。关怀理论倡导用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对学生进行教育。它启示我们,学校德育必须把关怀教育列入整体德育目标体系之中,要营造充满关怀的学校德育氛围,让学生在关怀中幸福愉快地学习和成长,在关怀中学会关怀。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状态。使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针对性;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倡导服务意识,更新教育理念;学校德育形式应多样化,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内化。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如何以学校制度保障和促进学校德育工作,这是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众所周知,制度是管规则、管根本、管长远的.把德育工作纳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视阈之中,以制度来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由经验主导变为科学主导、由软性任务变为刚性任务、由短期行为变为可持续发展,这应该成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利他观念调查研究与教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大学生利他观念调查研究 (一)研究目的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指出:“要对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教育,要教育学生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需要倡导集体主义,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发扬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培养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明确了对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其重要特征是鲜明的职业性。它侧重培养各种技能型人才。职业学校德育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抓好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教育学生要不断进取、勇于创新;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职业学校德育应紧紧抓住职业性这一鲜明特色,以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专业意识、技术道德意识为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谢磊 《教育教学论坛》2012,(16):204-205
特殊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特殊教育对象的特点,使得特殊教育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承担着正常教育所没有的职责。既要教文化,更要教生活;既要读书、还要育人。因此,在特殊学校的教育工作中,面对特别的教育对象,爱心教育和奉献精神将占有更加显著的位置。学校全员上下,在爱心与奉献上,没有前线,都在第一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德育学分制实施的可行性,变教育客体(学生)为教育主体,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把德育学分制从规范、制约到发展、激励,从注重结果到关注过程,把德育学分制的滞后行为变为引领行为,通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全军上下根据江泽民主席的指示,对官兵突出进行爱国奉献等四项教育,以此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措施。爱国奉献是对革命军人最本质的要求,是军人职业道德最集中的体现,是政治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一、充分认识爱国奉献精神爱国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人皆知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就闪烁着古人爱国奉献精神的光芒。在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英勇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涌现出众多的爱国英雄。中国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从诞生那天起,就把爱国奉献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不断发扬光大,表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了无数先进模范人物。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12.
加强对学生的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教育曹玉兰近年来,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学校和家庭只顾眼前利益,埋头抓升学、搞创收,而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特别是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的教育,使学校德育工作出现了“空档”,...  相似文献   

13.
<正>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班主任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主导力量。班主任要把德育作为工作的根本,"以爱育生,赏识学生",营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进行。一、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供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完善学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高、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  相似文献   

14.
写下这个题目,我无意反对老师的奉献精神。凡走上三尺讲台,就意味着少索取多付出,少回报多奉献。可以这么说,没有奉献精神的人,就不可能在教师这个岗位上长久站稳,即便是站在了讲台上也是勉强,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因为教育是一个需要爱心的事业,是一个讲究奉献的行业。  相似文献   

15.
知识分子易心理枯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宗焕 《湖南教育》2004,(22):15-15
人们总是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赞颂一个人的奉献精神。然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许燕认为,诗句是优美的,但以此倡导奉献却是不科学的。工作压力大、社会支持低、缺少提升机会,会导致一种广为流传的职业病:心理枯竭。心理枯竭就是一种在工作的重压之下身心俱  相似文献   

16.
<正>专题专项教育(如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消防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生命教育等)往往能成为学校德育管理的特色和长项,但也存在诸如浅表化说教、应付式管理、运动式作风等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德育为先、学会做人成了现今大部分职业学校总结学校德育工作的热门词语,但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究竟包括哪些内容,要做那些工作?可能很多人都讲不清。新的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职业学校德育主要内容包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与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教育以及其他专题教育。德育途径包括:课程教学、实训实习、班主任与学校管理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党团社团  相似文献   

17.
学生品德评价关系学校德育的导向和操作,是德育研究的核心部分。做好品德评价工作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渗透落实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去,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新发展,本文在总结国内学生品德评价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小学生品德评价的原则和内容,并构建了品德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提高学生品德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的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育方法封闭、教育内容不够全面、教育评价机制偏向就业等问题。社会工作与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在价值理念上具有一致性、在内容方法上具有可借鉴性、在实施效果上具有互补性,这为社会工作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社会工作可以根据学生面对的不同问题及需求选择个案、小组、社区三种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学校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如何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新时期对德育工作的挑战。为此,根据本校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了以"五变"为主题的德育工作,取得显著的实效。一、丰富德育内容,变"单一型"为"复合型"德育的生命,在于追求和弘扬真、善、美。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关乎德育工作效果,我校将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确定为:1.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深入开展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的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育方法封闭、教育内容不够全面、教育评价机制偏向就业等问题。社会工作与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在价值理念上具有一致性、在内容方法上具有可借鉴性、在实施效果上具有互补性,这为社会工作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社会工作可以根据学生面对的不同问题及需求选择个案、小组、社区三种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学校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