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白”类词语是指包括“白”在内的以“白”为语素或句法成分的一类词语。东北方言的“白”类词语既与普通话的同类词语相通。又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以语义为中心,从语音、语义、结构、功能等角度。可以较清晰地看到东北方言“白”类词语的系统面貌。  相似文献   

2.
所谓“不”类词语.是指包括“不”在内的以“不”为语素或句法成分的一类词语。东北方言的“不”类词语既与普通话以臣北京话的同类词语相通。又有非常聪显的地域特征。以语义为中心。从形式、释义以及语义引申的本体与层次等角度。可以较清晰地看到东北方言“不”类词语的系统面貌。  相似文献   

3.
东北方言的后缀十分丰富,本文以东北方言后缀"巴"为研究对象,从《东北方言大词典》中收取带后缀"巴"的词语44个,对其进行语义研究和语法分析。首先分析东北方言后缀"巴"的意义,分析它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巴"的区别,然后分析东北方言后缀"巴"的结构类型,最后进一步探讨东北方言后缀"巴"的语义、语用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雷广金 《课外阅读》2010,(12):182-183
“咋”是多种方言共有的一个方言词,在东北官话中十分常用,由“咋”构成的词语,也大量存在于东北方言中,并得到广泛应用,在特定语境中,具有丰富的语义色彩,体现了“咋”这一东北方言词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咋”是一个具有浓厚东北方言色彩的词语,本文主要从语义的角度考察了“咋”在不同语境中的语法分布,同时也对“咋”的语用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东北方言一直以来都以丰富的表现力,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和幽默风趣的表达色彩著称。“整”作为东北方言中常见的泛义动词,体现出了东北方言的特色。本文拟从结构和语义两个方面对“整”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对“整x”结构进行分析,以便对东北方言中的泛义动词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东北方言一直以来都以丰富的表现力,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和幽默风趣的表达色彩著称.“整”作为东北方言中常见的泛义动词,体现出了东北方言的特色.本文拟从结构和语义两个方面对“整”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对“整X”结构进行分析,以便对东北方言中的泛义动词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忒”是一个方言副词,一直以来对于该字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学者的太多注意。本文结合《红楼梦》中的语料、部分现代鲁南方言、徐州方言,从词的语义内涵、词义和语境的关系重点分析方言副词“忒”。“忒”作为方言副词,其语义内涵主要有两类:一类表示程度过头,含有贬义、否定的情感倾向;一表类示程度恰如其分.含有赞赏、肯定的情感倾向。“忒”不同的语义内涵限定了它不同的语义搭配。针对“忒”不同的语义内涵,如何正确理解它所表达的感情倾向.语境便成了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方言研究中总有许多词语因有音无字或本字待考,而让研究者在记录和释义时颇费踌躇.我们可以通过邻近地区方言之间相同或相关词语的对比分析,对这些疑难词语进行解证.以甘肃山丹方言作为参证,对<扶风方言>一书中一些词语的语音、语义及书写形式进行探讨,推究语源,考求本字,准确释义,对西北方言研究及汉语史研究有借荐作用.  相似文献   

10.
漳州方言也叫“漳州话”、“漳州腔”、“漳州音”,是汉语闽方言闽南次方言的一个大支系。本文以漳州市区话为主体,将漳州话和普通话的词语作简要比较,从构词方式、词的来源、词义范围等方面找出漳州方言与普通话在词语上的主要差异,进而分析二者各自的词语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举例描写东北方言中与"那"、"啥"、"咋"字相关的应答词语的特定意义与用法,讨论其使用与功能,尝试揭示其语音、语义、语法及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2.
根据方言特征词理论中的一些研究理念,选定辽宁省内属于东北官话区十个地级城市的方言为考察对象,以辽阳方言中的6 609条词语为基础,分别将其与其他九个城市的方言词语进行重合度比较。研究发现:这九个城市同辽阳方言词语的重合度都非常高,各自的特征词很少,即便有一些特征词,也随着比较范围的扩大很容易在其他地区方言里找到同例。然后又将辽宁境内东北官话吉沈片六城和哈阜片四城当作两个整体,比较二者词汇的重合情况,发现二者之间重合度也很高,但存在一定数量的排他性特征词。文章认为辽宁十地方言词汇的这种高重合度是方言纵向同源与横向渗透的结果,同时方言特征词的比较,当以方言区划为基础进行比较,而不能简单地以行政区划为基础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3.
南阳方言中的特殊词语如“朦胧”“半桩”“歪好”“光”“火色”“闲”“掂对人”“闹人”“肿”“烧手”“烧毛”“妥”“捣”“成色”“茬儿”等,用法与普通话或者完全不同,或者是在某些方面有重要的不同之处.本文试从词的意义、用法的角度来描写分析南阳方言中的特殊词语.  相似文献   

14.
东北方言熟语体现出东北方言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从修辞的角度对东北方言熟语韵律的讲究、用词的独特、修辞格的广泛应用三方面加以考察。其中,用词的独特最为突出,体现在充满地域色彩的特色词语、具有鲜明感情色彩的粗俗表达、富有独特表达韵味的"儿"音尾、突出生动形象特色的拟态词语、善用文化丰富的历史人物词语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按照肯定、否定、疑问等语义类型对菏泽方言的应答词语进行分类描写,并与普通话的应答词语进行比较,以期为更好地了解和系统梳理菏泽方言提供帮助与指导。  相似文献   

16.
四川方言词语语料丰富,语义和语用也极富地方特色。有许多四字短语,历代相习沿用。这类四字短语主要来自民间,长期活跃于口头文学中,结构较为固定,类似成语形式和结构,但其内部成分尚可稍作变换调整。这类四字类成语短语具有显著的创新性、生动性、口语性等特点,其构造丰富、表意灵活。本文称其为四川方言中的“类成语短语”。  相似文献   

17.
东北方言程度副词“老”的3个平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方言中的程度副词“老”属于次高级绝对程度副词,其意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极其、特别”,它的使用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都与普通话有许多不同之处,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8.
金鹏 《华章》2013,(31)
东北方言以其独特的发音形式,生动形象的词汇,变化多端的句法,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多方言词汇正朝着普通话的方向发展。泛义动词“整”可以带各类宾语和补语,表达多种意义,本文搜罗了“整”在东北方言中的近几年常用义项,对“整”的语义进行新的探索,用例证说明泛义动词“整”的义项之宽泛。  相似文献   

19.
本列举较为丰富的例句,对四川省彭州市市区的中青年使用频率较高的“得”的各种语义、用法、表义功能进行讨论,以引起人们重视常用词语在方言中的意义和用法与在普通话中的意义和用法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河南淮滨方言的研究成果很少。淮滨方言中的“二半年”是一个高频语气副词,使用灵活,表情达意非常具体。通过从词性判别、语气特征、句法位置、与其他副词的共现、语义指向以及语用功能六个方面对语气副词“二半年”的多角度考察,旨在全方位分析淮滨方言语气副词“二半年”的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