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面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分析了美国"SPARK"课程教学过程及相应特点,借鉴美国"SPARK"课程开发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模式及策略。  相似文献   

2.
《湖北体育科技》2015,(10):927-93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河南省南乐县中小学开展体育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在南乐县中小学在SPARK课程理念下开展体育教学改革的制约因素,针对其制因给予相应的对策,为河南省南乐县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十个年头,可如何落实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仍然是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美国SPARK课程的多元化,试图从我国体育教学的实际出发,明确体育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任务,由此分析体育教师为改善体育教学所做的努力,为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与其体能状况紧密相关,而良好的体能是通过持之以恒的锻炼获得的。本文旨在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能发展认识上的不足,结合"课课练"、"补偿性体能发展"、美国的"SPARK"课程的理念和实践案例,加之自己平时的教学体会,抛砖引玉,倡导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体能发展,优化中小学体育课中体能发展的组织措施,达到体能之有痕预设和无痕渗透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2012,32(12):27
2012年11月3-5日,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篮球馆内,来自美国的资深培训师Julie Green为国培计划的学员们以及spark课题研究实验学校的老师们带来了原汁原味的SPARK体育课程培训. 本次培训Julie Green主要展示了SPARK体育课程在美国初中阶段的实践经验,包括如何引导学生快速参与,如何增加学生的身体活动量,如何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展示尊重,如何开展篮球技能教学等.在讲授每一项教学内容时,Julie都会邀请40名左右的学员参与其中,让大家用身体来感受SPARK体育课程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孩子们心中的“彼岸”——SPARK课程目标体系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开展具体的体育课堂教学之前,必须要事先拟定好相应的教学计划,而学习目标的设置则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重头。体育新课程提倡“目标统领内容”,即强调根据事先设置的学习目标来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体育新课程的这种“目标统领内容”模式给了体育教师无限的创造与发展空间,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与我国中小学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一样,美国SPARK课程也非常注重体育学习目标的设置。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面对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可通过深化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以促进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从而缓解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现状。美国SPARK课程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美国儿童运动、游戏与娱乐(SPARK)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我国体育课程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体育教学中应将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的生活态度融入课程,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体育活动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体育课程的整合,注意体育课程改革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9.
对美国SPARK课程与我国现行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比较,分析了两类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学习评价这4个方面上的差异,旨在为我国开展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SPARK,与健康有关的体育课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如今,肥胖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新一代的流行性疾病。为了应对这一危机,与健康有关的体育课程(以下简称健康体育课程)应运而生(McCullick,2007),其中发展得最好的可以说是SPARK课程(sport,Play,and Active Recreation for Kids,即儿童运动,游戏和娱乐活动)。SPARK课程最初是为“防止儿童的身体活动和体能发展水平降低”这一社会需求而设计的课程(McKenzie,2009 pp115)。1989年,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一项为期7年、拥有数百万元拨款的研究项目,旨在设计、实施和评价小学健康体育课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易黎  张爱钰 《体育科技》2015,(1):120-12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利用价值和将其融入中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要意义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筛选思路"和建立"课堂教学——课外俱乐部——运动竞赛"三位一体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旨在为加快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积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贺可晓  汪晓赞 《体育教学》2012,32(12):48-49
SPARK课程(The Sports,Play and Active Recreation for Kids,即儿童运动\游戏和娱乐活动)深受美国青少年学生和体育教师的欢迎和喜爱.SPARK课程能有效提高课堂时间内学生的运动时间、提高学生在体育课中的体能水平、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简化教师指导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让孩子真正爱上体育课程.SPARK课程一直遵循着一定的基本教学策略,或者是基本教学准则,在其原版教材中称之为The BASICS.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1月2日~5日,笔者参加了由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组织的美国SPARK体育课程培训,通过培训,笔者认为,美国SPARK体育课程目标(积极投入和选择各种体育活动、发展各种有助于终身参与体育活动可能有用的运动技能、发  相似文献   

14.
沂蒙山区民俗体育资源是优质的教学资源.本文通过分析沂蒙山区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及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探讨沂蒙山区民俗体育在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全面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弘扬、传承沂蒙民俗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5.
基于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现状,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开展现状进行调研。主要结论:全国各地在开展中小学体育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学校体育开展范式;中小学体育发展极不平衡,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别较大;中小学体育课程地位依然较低。建议:加强各级教育部门尤其是中小学校长对学校体育的重视;进一步提高学校体育的课程地位,保证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时间;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学、早操、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王桂忠 《福建体育科技》2004,23(3):51-53,56
分析了2003年部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结构体系、内容体系等方面的创新与突破,阐述了"方案"的创新作用体现在:培养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相衔接的中小学体育师资;拓宽教育培养口径,确立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的导向,着力提高学生从事社会体育工作能力;培养适应知识化、信息化发展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适应学习性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一轮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带来了"中小学体育教师不会上体育课"、"不知道如何处理学生的运动兴趣与运动技术、运动技能掌握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为中小学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郭平 《拳击与格斗》2020,(4):104-10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家教热视域下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体育课程训练项目单一;(2)考核方式死板;(3)受制于体育中考。以上三点是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分析得出结论:(1)我国现行中小学体育课程扼杀了体育的育人功能;(2)忽视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也背离了体育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强调主动参与的精神。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中考体育项目;(2)增加体育课程平时考核项目。以期丰富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理论,推动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奥运会是四年一届检验各国竞技体育乃至各种综合实力的盏会的话,从2004年在广东肇庆开始的每二年一届的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会也已逐渐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检验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的最高舞台和盛会。  相似文献   

20.
梁汉平 《体育学刊》2013,20(1):75-78
通过分析和比较美国2006年和2010年《国家体育课程形态报告:美国体育课程地位》数据,发现美国中小学(K-12)体育课程计划主要在体育课程开设与时间要求、课程豁免与替代、课程标准与评价、教师资格证、课程问责、网络课程开发等发生了变化.体现在要求幼儿园开设体育课的州数量急剧上升,实施体育课程豁免政策的州数量增加,课程标准内涵与学生评价内容不同,取消教师临时资格证并鼓励教师专业发展趋势明显,学校承担课程责任的项目少,提供的网络课程越来越多.从这些变化趋势,得到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启示,即体育学习的评价内容应体现学生全面发展,尽早制定学前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积极开发体育网络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