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目前我国电视发展中,出现了以娱乐选秀为代表的电视娱乐热潮,也引发了人们对“电视娱乐化”趋向的思考与探讨。本文从社会文化的多维视角对“电视娱乐化”现象作一探析,以期促进业界的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电视娱乐精神”的人文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休 《视听纵横》2009,(2):15-17
当下电视娱乐热的兴起与泛化,既是电视回归平民趋向之使然,也是大众娱乐文化强力驱动的结果。电视娱乐运动似乎已成为当今一种引人注目的电视文化现象。随着电视娱乐节目风靡荧屏,社会对娱乐热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负面效应给予了很大的忧虑和关注,从而也引发了媒界对电视娱乐精神的研究和探讨。因为电视娱乐精神的缺失正是导致目前电视娱乐节目“低俗化”问题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电视的一个基本功能是"大众娱乐",即使是单一谈话节目也应充分完成这一电视功能。谈话的内容深浅与否,严肃与否,都应该以一种"娱乐"的方式进行表述、传达。当然这种娱乐不是浅层次上的搞笑或是调侃,而是在形式上融汇娱乐的元素,即节目样式要有娱乐、谈话方式要有娱乐、话题选择要有娱乐、节目制作也要有娱乐。我们呼吁在谈话节目中加入娱乐的元素,不仅仅是为了使人们得到快乐和放松,更重要的是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4.
李林容 《青年记者》2012,(19):40-41
尼尔·波兹曼把电视时代称为“娱乐至死”的时代.电视文化导引着整个社会朝着娱乐化方向前进,甚至使教育也娱乐化了.电视娱乐文化以强大的力量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电子文化、娱乐文化和流行文化构成了儿童的童年叙事,今天的儿童从一开始走上成长之路,就自然生成了对娱乐文化的接受和认同,形成了一个特别的电视娱乐文化现象,其产生的不良症候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拉斯韦尔提出"媒介三功能说"之后,赖特提出了媒介的第四功能——娱乐。媒介的娱乐功能在电视时代发挥得淋漓尽致,电视为提供人们消遣,让人们在工作之余体会到愉悦和乐趣,潜意识中从心底感谢电视时代。但是电视媒体的娱乐功能降低了"电视人"的思考能力,他们只是满足于被动地接受信息。充满感官刺激、  相似文献   

6.
柴凤 《新闻世界》2011,(7):277-278
如今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大部分内容都带有娱乐性,而人们在享受娱乐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娱乐。本文从受众的主动性和被动性两方面对受众的"被娱乐"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电视天生是娱乐媒体。但媒体是靠信息传播立身,娱乐的形式没有信息传播垫底,任何媒体都行之不远。新闻节目投资大,要求高,一些电视机构不愿靠新闻立台,对娱乐类节目青睐有加。不少电视台把那些不属于娱乐类的节目也用娱乐  相似文献   

8.
娱乐有高雅与庸俗,品尚与低级之分。人们在选择娱乐和被娱乐的过程中,会投射出内心的需求,有的娱乐满足人的高尚情趣,有的娱乐迎合低级趣味。受市场利益的驱使,电视娱乐在放弃坚守,滑向低俗,其中存在许多令人忧虑的社会问题,过度追求收视率和经济效益,对社会责任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成为电视娱乐招致诟病的渊薮。人们需要娱乐,但提供者供给的应是符合社会整体价值和道德规范的娱乐,尤为电视台具有传媒的特殊属性,因此它提供的娱乐产品要受到公众的考量。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性节目电视节目中占据主要地位,日今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电视获取新信息.在当前商品经济影响下,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需要,造成受众娱乐化心理的滋生,对电视节日的要求也趋向娱乐.在此影响下,电视新闻节目也日渐走向了娱乐化.而电视新闻的娱乐化也必然影响到电视文艺等其他节目的变化,稍过分寸,就有可能导致电视文艺的低俗化.  相似文献   

10.
蔡紫慧 《新闻世界》2011,(6):246-247
尼尔·波茨曼的《娱乐至死》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的探究和哀悼。本文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阐述。并通过这一理论对目前,电视和网络时代的娱乐化倾向做出反思,认为对电视和网络媒体而言,引导社会舆论、创造良好社会效益是其义不容辞之责,同时这也是作为市场化进程中的一部分,在娱乐中反思、在反思后娱乐,才能促进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大众传媒得到长足发展,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电视媒介也将其娱乐功能充分发挥。受众享受电视媒介带来的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在过度的娱乐消遣当中放纵沉溺,渐渐失去了理性的、富有逻辑性的思考能力,这一切都似乎预示着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的语言将或成真。本文分析电视媒介娱乐传播现状,探究电视媒介过度娱乐化背后的原因,以期对电视媒介娱乐传播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电视出现以后,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电视来娱乐成为现代都市人娱乐的主要方式,而电视文化的娱乐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娱乐元素在电视节目中广泛渗透,电视的娱乐功能已经被无限扩大。应当看到,电视娱乐化浪潮的兴起,具有愉悦身心,舒缓心情的正效应,但同时也有麻醉精神、降低审美鉴赏力和文化水平的负效应。而当前娱乐至上甚  相似文献   

13.
一、刷新娱乐版图论及娱乐电视.人们常常谈到湖南卫视,因为,在中国娱乐电视版图中,作为地方的电视媒体,首先脱颖而出的就是湖南卫视。湖南卫视早期推出的《快乐大本营》等节目,把电视观众从遥远的欣赏者变成了近距离的参与者。2003年推出的《超级女声》又把娱乐电视推向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新空间。但是现在.谈论娱乐电视,人们提到上海电视的时候也多起来了。  相似文献   

14.
电视出现以后,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电视来娱乐成为现代都市人娱乐的主要方式,而电视文化的娱乐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娱乐元素在电视节目中广泛渗透,电视的娱乐功能已经被无限扩大。应当看到,电视娱乐化浪潮的兴起,具有愉悦身心,舒缓心情的正效应,但同时也有麻醉精神、降低审美鉴赏力和文化水平的负效应。而当前娱乐至上甚至新闻娱乐化造成的“娱乐浮肿”日益明显,这值得主流媒体反省并深思电视娱乐化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15.
互动电视:即将崛起的“第五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化产品迅速走入人们家庭,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的产品——电视机跟网络技术结合就产生了最理想的娱乐工具:互动电视。互动电视(ITV或INTERACTIVE)又称“宽带交互电视”,将广播电视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16.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中国电视娱乐飞跃式发展的一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异常火爆,在各地掀起万人空巷的娱乐狂潮,可谓是红遍了半边中国。“超级女声”不仅成就一个普通女孩“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梦想,激起了电视观众久违的激情;而且也被传播学界、业界人士所广泛关注,或反思或质疑或赞赏,从湖南卫视娱乐旋风的成因,到“超级女声”的后现代思考,再到草根文化的兴起,以及如何克服电视娱乐的“审美疲劳”,论者从不同层次、多个角度对电视娱乐的道路和方向进行全方位的解读。编辑部从全国各地30余篇来稿中,遴选出学术观点鲜明、操作性较强的数篇论文,策划了本期“视听专论”,希冀能对业内电视娱乐节目引进、开发、创新等运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李玉峰 《新闻世界》2009,(1):121-122
电影《楚门的世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平凡的小人物是怎样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娱乐媒介制造成了电视明星,却又完全被剥夺了自由、隐私乃至尊严,成为大众娱乐工业的牺牲品。影片反映了人们对媒介不受节制的滥用所产生的焦虑,揭露了西方商业活动中惟利是图、践踏人权的丑恶行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后现代娱乐方式存在的媒介失控产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媒介中,电视日益成为君临一切的媒介霸主。人们的知识结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和世界观、人生观都受到电视媒体的巨大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有人把电视称之为“文化快餐”,电视成了人们接受信息、交流情感、娱乐消闲的首要媒介载体。电视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主要源于它图文并茂的传播优势。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始终无处不在地左右着影响着电视的流程,使电视更加人文化、社会化。  相似文献   

19.
尽管传播学理论早已表明传播是双向的,在一个相对独立的传播系统中,传递与反馈也是相依相存、相互作用的,但过去任何时候都不如21世纪对互动报纸的呼唤更迫切。当网上BBS、网上聊天,互动游戏、互动电视、手机短信等互动方式已融入人们日常生活时,人们再迫切不过地希望媒体成为双向交流的互动媒体。应对互联网的挑战,传统媒体采取了改进之举:电视为了留住观众,先后打出了从增加节目、扩充频道到如今的互动电视;广播为了生存发展,开通了现场直播、热线交流、互动娱乐等节目。如今,看一场球赛,观众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即时利用手机短信与主持人…  相似文献   

20.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中国电视娱乐飞跃式发展的一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异常火爆,在各地掀起万人空巷的娱乐狂潮,可谓是红遍了半边中国。“超级女声”不仅成就一个普通女孩“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梦想,激起了电视观众久违的激情;而且也被传播学界、业界人士所广泛关注,或反思或质疑或赞赏,从湖南卫视娱乐旋风的成因,到“超级女声”的后现代思考,再到草根文化的兴起,以及如何克服电视娱乐的“审美疲劳”,论者从不同层次、多个角度对电视娱乐的道路和方向进行全方位的解读。编辑部从全国各地30余篇来稿中,遴选出学术观点鲜明、操作性较强的数篇论文,策划了本期“视听专论”,希冀能对业内电视娱乐节目引进、开发、创新等运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