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自然地理内容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本文主要从高中课程中自然地理部分"宇宙及其中的地球"内容的演变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内容的演变两个方面论述了自然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2.
自然地理包括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四部分,是高三地理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在高中地理三大知识板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复习中,学生普遍认为自然地理是最难的。对文科生来说,自然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学习中的"瓶颈",考试中失分的"重灾区"。如何优化复习过程,提高效率,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图版地理教材特色鲜明、新颖独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颇多感悟,下面以必修1“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为例,谈谈实践教学中的体会和感受.一、选择典型要素,突出知识实用本节课内容与课标“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要求吻合,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各要素综合作用形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中图版教材依照课标要求,在学习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之前选取气候这一自然要素,了解其对地理环境的作用,非常具有代表意义.以下就依照教学设计来说明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教材特色的感悟.  相似文献   

4.
在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写的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地方性是新增加的知识内容。地方性与非地带性的概念存在相似之处,两者易被混淆,因此需要在对二者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明确地方性小尺度、序列性的基本特征,把握地方性所体现的高中地理教学逐步关注小尺度区域和自然地理过程的趋势。文章在辨析地方性概念及其对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体现的基础上,将地方性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素养紧密结合,提出了地方性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课程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标解读: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本模块内容的重要基础理沦,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地球同时存在着不同的运动形式。在中学阶段,一般只研究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即绕地轴自转和绕日公转。  相似文献   

6.
三、3套教科书的内容选析人教版、鲁教版和湘教版3套教科书,在编写的结构上有各自的特色,在内容的选取和组织上也各有差异。(一)地理1例1(内容标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一地理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六节,揭示了自然地理的重要规律即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目的是使学生理解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以及地域分异规律,从整体的角度综合的认识地理环境.培养学生对资料的筛选、分析和加工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地理学核心理论之一,是对高中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是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基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地表景观特征是高考重点内容.考查形式多以图表来呈现相关地理信息;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特点.在2012年的高考中,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考查仍然是重点,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考查,依然会侧重于运用整体性规律来分析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动态联系.在考查形式上,可能会出现形式新颖、信息丰富的示意图、坐标图,对读图能力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9.
“区域地理学是旨在阐明一个特定区域(或地域)的自然环境及人地关系规律性的学科。它综合地探讨包括自然和人文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的特定区域。”[1]在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区域地理的有关内容占有重要地位,它与自然地理、人文地  相似文献   

10.
地理     
2015年地理高考知识分布会更加均衡,自然地理比重会有提高。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如气候、等值线、整体性和差异性、农业、城市等,仍将是命题的重点,过热的问题将被淡化。  相似文献   

11.
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表面一定区域在其发展及人类活动改造的一定阶段上相互作用着的地形、气候、土壤、生物、自然矿藏等诸多要素的总和。在特定的区域条件下,自然环境的各个组成要素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紧密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从而表现出区域内部相对的一致性,即整体性,构成一定的自然地理综合体。该自然综合体正是通过其表现出的整体性特点区  相似文献   

1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在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又称为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空间尺度上有大有小,大尺度全球性地域分异有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等;小尺度区域性地域分异可分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  相似文献   

13.
赵敬 《地理教育》2003,(5):19-20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一地理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六节,揭示了自然地理的重要规律即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目的是使学生理解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以及地域分异规律,从整体的角度综合的认识地理环境。培养学生对资料的筛选、分析和加工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分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产生陆地环境地域差异的根本原因则是教学的难点。针对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的特点选择了合作学习和探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自己动手和团队互助中…  相似文献   

14.
一、知识构建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必修I模块的重要基础理论,对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标准看,学生已了解到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形式(自转和公转)及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和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但从学习能力要求看仅限于会用简单方法演示两种运动形式,会用一些地理事实说明地球存在的两种运动形式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同时,个别省区义务教育阶段选用的是历史与社会和科学课程标准,这方面的学习就更为薄弱。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对应“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有: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同,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本节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之一,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一般特征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课程标准要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同属我国  相似文献   

17.
一、知识构建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必修Ⅰ模块的重要基础理论,对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标准看,学生已了解到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形式(自转和公转)及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和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但从学习能力要求看仅限于会用简单方法演示两种运动形式,会用一些地理事实说明地球存在的两种运动形式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同时,个别省区义务教育阶段选用的是历史与社会和科学课程标准,这方面的学习就更为薄弱.  相似文献   

18.
一、中学地理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内容
  高中地理教科书一共三本必修、七本选修。必修一共五大章,分别为行星地球、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必修一中有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影响、对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地质灾害、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环境知识。必修一主要在自然地理中渗透环境知识,让学生了解我们居住的大自然,对环境有初步认识。必修二分为人口的变化、城市和城市化、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这六大章节。必修二中的人口与环境、城市化与环境、农业与环境、工业与环境、交通运输布局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思想等从人文地理角度介绍环境知识。必修三分为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这五大章节。必修三是区域地理,主要讲述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地球的自转及地理意义,它对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整体性和差异性及人类活动都有重要影响,是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由于地球运动难以感知的特性,不少学生在学习时还会存在一  相似文献   

20.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内容是必修一、必修二与区域地理等知识体系的有机整合。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来看,其教学要求的主要核心内容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明确提出: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教学内容与标准要求。从地理案例教学要求看,一方面要力求联系已学过的自然地理(必修一)和人文地理(必修二)系统知识体系,构建各个相关专题知识矩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