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网络所带来的新的传播形式和商业模式对广告业是一个严竣挑战,但又为广告业创造了新机遇。广告业必须更新观念,以适应网络时代的竞争。直接经济更需要广告,因为在直接经济时代,竞争将进入一个更激烈的阶段,而且,由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中间环节的消失,广告的作用会更加突出。广告有可能成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仅存的一种沟通形式,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将会更加依赖广告。中间费用的节省也使得企业有能力在广告中投入更多费用。因此,网络时代企业竞争将是有效的信息传播的竞争,是形象的竞争,是广告的竞争。  相似文献   

2.
孟凡彤 《考试周刊》2014,(31):27-2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市场经济的环境也在发生改变,现阶段企业的竞争主要是产品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品牌的竞争等。本文主要从品牌竞争这个方面入手,以整合营销为手段。归根结底,企业品牌的竞争就是广告竞争,让消费者熟知自己的产品,以消费者为中心进行广告策划,并且必须以企业产品为基本点,围绕企业的整体目标和战略,设计与企业主题相一致的广告。  相似文献   

3.
现代市场竞争是营销策划的竞争,是企业广告策划与投入的竞争,是企业人才的竞争.作为企业营销的重点,广告策划与设计应经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广告插图符号中商品标志与企业形象标志不仅是广告版面的装饰,更是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关键.文中就广告插图的符号运用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端珊珊 《现代企业教育》2007,22(20):152-153
中国广告业收入每年都在增长,中国广告业的水平和广告的质量处于较低的水准和竞争层次。片面追求注意力效应和短期的经济效益,漠视对消费者的尊重,使的一些广告传播具有"暴力"倾向。文中奖对这一"暴力"作深入剖析:阐述广告"暴力"定义及其表现,探究起其滋生的"温床",分析其不良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遏制和避免广陷入之一误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数字、通讯技术的发展促使广告生态的巨变,形态各异的新媒体不断涌现的同时,原有的美国广告产业生态架构及权利结构发生了变化。在新媒体广告生态中,企业与消费者的利益博弈发生变化,促使美国新媒体广告规制架构重心从原有的"维护市场竞争"转向"消费者权益保护"。这种转向不仅体现在美国新媒体广告法律法规之中,也体现在联邦贸易委员会等政府机构对新媒体广告的监管和广告行业的自律之中。  相似文献   

6.
基于顾客认知的定向广告模型(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基于顾客认知的2个阶段双寡头定向广告竞争模型.假设2个相互竞争的企业在第1阶段销售期过后,可根据销售记录认知异质的顾客,从而可以在第2阶段针对不同类型的顾客向其投放定向广告,而广告能够提高目标受众对产品的价值感知.通过对各个销售阶段企业均衡决策及均衡利润的分析发现,在当前销售期输掉竞争的企业反而能通过定向广告策略赢得未来销售期的竞争.于是,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长期利润会主动削弱彼此之间的价格竞争.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定向广告主要通过3个方面的作用提高企业利润,即价值增值、窃取顾客以及缓和竞争.最后,通过对社会福利及消费者剩余的讨论发现,基于顾客认知的定向广告虽然有助于增加企业利润,却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因此,随着定向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关公共部门应采取措施保护好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李卫霞  杨小丽 《海外英语》2014,(14):219-221
众所周知,广告的终极目的是推销商品,即鼓励人们消费。因此,广告传播实质上就是制造一个又一个意识形态的神话。它通过富有诱惑力的各种符号,"召唤"着每一个消费者的内心欲望,并在这种意识形态的"召唤"机制中,使消费者实现自我消费身份的确认。广告在能指与所指、产品与意义之间任意连结,充分展现出广告传播的意识形态功能,为人们勾画出一个个美妙的幻象。这种幻象就是罗兰·巴特所谓的"神话"功能。论文旨在以罗兰·巴特的"神话"功能分析广告中的消费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广告是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间竞争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优秀的广告作品在使企业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使消费者、社会文化从中获益,取得多方共赢的结果。然而广告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些广告恶俗低劣,违背广告应遵循的道德,也给公众、社会和文化带来了危害。  相似文献   

9.
药品广告是一种特殊的广告形式,在药品广告语篇中,广告者通常采用三种修辞劝说策略,即:通过诉诸广告者的良好人格来达到劝说的目的,即说服者的性格、品德、身份、地位、权威等等;通过诉诸消费者的情感,即"动之以情"的方法来达到劝说的目的,主要包括爱心诉诸和恐惧诉诸;通过诉诸消费者的理性来达到劝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广告创作的语言方面,英汉广告存在着"简洁与典雅"的差异;在内容方面,两者又有"个体与群体"、"事实与权威"的差异。英汉广告的互译无时不为两种语言的差异所困惑,只有加强对英汉广告各自创作本源和主要特点的研究,在相互的广告翻译中适应中国和外国的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才能营造出英汉广告互译的生动意境。  相似文献   

11.
对房地产广告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广告在推广和创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正在影响着房地产业和广告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充分认识房地产广告的特征和发展危机,正确引导市场,为房地产提供更大的推动力是广告业肩负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广告的"个性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相同价位、档次的房地产商品不断在市场上出现,房地产广告设计如何使消费者对房地产商品消费有冲动、有欲望,关键是要通过研究不同的个性差异而做出不同的关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用地推出面积、土地出让金溢价率和住宅成交面积等数据的分析,研究房地产限购政策对三线城市政府、开发商和购房者的影响。研究表明,限购对三线城市的购房者影响有限;开发商则对住宅市场预期不乐观;与限购区相邻近的三线城市政府对房地产市场保持克制,而边远三线城市政府看好房地产市场且行动积极。2014年下半年房地产限购已进入政策蜕化期,房地产限购对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14.
房价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博弈机制,是房地产市场主要参与者从自身利益出发与其他参与主体进行博弈的结果。利用进化博弈论分析房地产市场主要参与者之间的行为,发现中央政府基于地方政府的违规概率和监督成本选择其监督行为,地方政府基于中央政府的监督和惩罚力度选择其行为,房地产商基于寻租成本、政府的设租概率和惩罚力度选择寻租行为,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房地产商选择垄断价格策略,而购房者大多选择即期购买。为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中央政府应加大对地方政府违规行为的处罚概率和力度,同时加大对地方政府的奖励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房地产商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并进一步降低房地产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房地产购买者应保持高度的理性,作出理性的购房选择。  相似文献   

15.
沈阳市房地产市场的预测与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沈阳房地产市场结构基本合理,供求基本平衡,房价运行基本稳定,被业界认为是最健康、最具活力的市场,特别是从2010年起,频繁调控接踵而来,但对沈阳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甚微。为了沈阳房地产市场更稳健地发展,有必要了解沈阳房地产未来的需求状况以及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房地市场预警体系,这样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定量角度来探讨这两个问题,希望能对政府制定政策和开发商投资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莉 《大连大学学报》2013,(4):129-131,145
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核算是商品房定价的重要依据,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这是由于房地产项目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主要表现为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难以把握。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实际核算体系出发,就如何做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住房供给主体单一化所造成的供给垄断是造成当前房价快速上涨的原因之一。合作建房作为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困境的有效途径,在国外已广泛开展。对当今中国房地产市场而言,解决住房供给主体单一化问题是进行宏观调控、改善住房问题的重要手段。非营利组织合作建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住房供给渠道的多元化并减弱营利性开发商的市场力量,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提高住房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扩大住房保障范围,提高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8.
广告依托什么样的美学理念,是房地产广告策划工作者要首先考虑的问题。本文根据当前我国房地产广告中存在的怪现象,提出了中国的房地产广告应当依托中国传统的美学理念这一观点,并具体阐述了意境美在房地产广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开征物业税对房地产市场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可以有效抑制投资性需求,但难以实现降低房价。针对池州市而言,开征物业税对池州楼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能是一记重击;对于普通住房者来说可能是利好消息;对于开发商而言可谓"利弊共存";对于金融业来说可使金融系统摆脱房地产泡沫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六条规定和八项措施,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个城市的置业群体、置业对象、置业目的、置业条件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客户对90m^2套型的接受程度和市场期望,为开发商解决项目定位问题提供较详实的市场资料,对解决90m^2小套型住宅如何设计才能更好地满足中低收入阶层的居住需求问题,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