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面对传播的信息资源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信息传播模式的分析 ,论述了面对传播的信息资源建设的结构和特点 ,进而阐述了信息资源传播与信息资源的关系以及信息资源传播对信息资源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电视频道专业化、主题化已成为电视的主流经营模式,代表着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电视频道的专业化经营,是指集中利用某个电视频道的特有资源,面向特定的目标受众或目标受众的特定需求,制作、编排、传播节目产品,满足其对专门信息的需求,并以所提供专门信息赢得的受众群以及依托于此品牌作为资源获取广告收入,从而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电视通过片段重组,建构虚拟的世界,使受众产生自我的想象参与,达到身份认同。广告文本和电视话语所营造的氛围,使受众将思想认同转化为实际物质消费。在收看广告、认同、消费这一过程中,电视向受众传播文化、价值和信仰。本文以iphone5系列广告为例,探讨电视语境下的广告与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4.
梁立维 《新闻世界》2014,(3):141-142
电视通过片段重组,建构虚拟的世界,使受众产生自我的想象参与,达到身份认同。广告文本和电视话语所营造的氛围,使受众将思想认同转化为实际物质消费。在收看广告、认同、消费这一过程中,电视向受众传播文化、价值和信仰。本文以iphone5系列广告为例,探讨电视语境下的广告与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5.
分析信息资源化的原因,认为信息资源的经济特性体现在其稀缺性、成本结构、自然垄断性、体验性消费、公共产品特性、柠檬市场效应以及外部效应等方面;指出信息资源的经济特性,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配置模式成为一种公平而有效的资源配置模式;而信息商品市场机制由于垄断性、柠檬市场效应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的非效率和非公平;认为研究信息资源的经济特性,将有助于设计更有效的信息资源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6.
摘要:分析了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传播中心的职能和信息传播模式。依据文化水平高低,将图书馆受众划分为民间受众、普通受众和精英受众三个层面,分析了各层面受众的信息需求特点,并重点探讨了图书馆针对不同层面受众的特性开展信息传播的策略与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7.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归根到底是解决新闻报道为谁服务的问题。衡量包括新闻报道在内的精神文化产品的好坏,最终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依照传播学的理论,传播效果问题的核心,是受众对于传者所传播的新闻信息是否接受。受众接收到某项新闻信息,对此表示认同,并受到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有效传播才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尝试着首先分析档案馆信息传播模式中的受众群体,然后根据受众群体对档案信息的选择,将受众群体划分为政府、研究人员、学生和普通受众群体四个层面,并分析出各层面受众群体的信息需求及特点,最后重点探讨针对不同层面受众群体的特性档案馆开展信息传播所实现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式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社交网络进行简要介绍,阐述了Web 2.0、六度分隔等社交网络的相关理论,回顾了传统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模式.重点构建了基于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式,并对该模式中的传播者与受众等要素进行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信息传播从效果来讲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传通乐受”。传者向受众传播信息,传播渠道畅通,受众对所传信息能够接受到而且乐于接受。二是“通而不受”。传播渠道畅通,但受众对所传信息并不认同。三是“传而不通”。传播渠道不畅通,传者所要传播的信息未能传达到目标受众那里。第一种情况属有效传播,无须多谈。第三种情况属无效传播,但改进起来并不复杂。关键是第二种情况,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常会有人将其误认为是有效传播,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要么缺乏新意,老一套;要么目标不明,盲目创,新;要么不知所以,变来变去。  相似文献   

11.
作为大众传播的一种主要形式,电视承担着解释、说服、娱乐等多项功能,对现代信息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电视受众是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和受传者,受众心理是受众在接受媒介传播的信息时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是媒介传播内容这一客观存在作用于受众大脑而产生的主观反映。受众心理由媒介传播所触发,  相似文献   

12.
试论21世纪图书馆藏模式和服务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21世纪的图书馆馆藏将发展为文献资源建设与信息资源建设并存的模式;与之相适应的图书馆服务应该是文献传递服务与网络信息服务并重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如今越来越多的信息可以公开传播,网络媒体也提供了更快捷的渠道。这对媒体和受众来说本是好事,但一些媒体在信息传播上失当,小事恶炒,个案恶评,引发集体非理性。大千世界本无奇不有,但是当各种发生概率很小的奇闻、丑闻占据媒体主要版面、吸引受众主要注意力的时候,媒体所构建的拟态环境为受众传递了被丑陋化、妖魔化的社会,并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移动互联网的全面发展,使直播电商这一新型商业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从传播游戏理论角度看,直播电商与传播游戏理论实现了高度契合,受众在参与直播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游戏式愉悦体验。从受众角度看,直播电商受众在直播间形成了身份认同和集体归属,集结成了游戏共同体。从传播需求角度看,直播电商对受众参与式传播、场景式传播、反馈式传播的游戏传播需求满足,有助于提高传播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对受众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5.
档案与身份认同研究是档案学领域近十年的热点议题之一。在中西比较视野下,国内相关成果聚焦档案、身份认同、集体/社会记忆的综合研究,关于社群档案与身份认同的主题研究,关于档案或档案工作/职业的身份认同研究,关于档案管理或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身份认同的研究等;国外则聚焦于档案与身份认同的关系研究,档案在身份认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档案在身份认同中的功能实现路径研究,档案工作者在建构身份认同中的能动作用等。在后现代思潮的裹挟下,档案与身份认同研究或将朝着更加多元、开放的方向发展:转向社群、聚焦个体的同时,深挖档案的身份认同价值;关注共同体,探索档案叙事的无限可能性;更加关注档案实践的深化与延展,消解与应对后现代档案观的虚无倾向。  相似文献   

16.
盛玮  史果 《新闻前哨》2006,(7):54-55
现代传播学认为:信息传播过程是信息传播(包括传播信息的人及其所依存的媒体组织)通过一定的媒介将信息传给受众,受众对信息接收、评价、整理后,再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自己对信息的反映反馈给信息传播,从而与传播形成交流、互动。  相似文献   

17.
信息传播环境的改变推动了社会个体信息消费行为的变革。当下,我国媒介环境的改变使社会化媒体成为人们信息消费和人际交往的主要场域。社会化媒体中信息生产者身份的匿名性和网络公共领域的开放性加剧了信息风险等级。受众在表达自我的同时,由于缺乏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往往盲目地充当风险信息的二次生产者。风险信息一旦进入以"圈层形态"为主的人际传播环境中,则极易引发葡萄藤效应,进而诱发社会群体性事件。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和谐的传播环境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受众作为信息传播链条中的重要环节,其信息解构能力与传播效果密切相关。因此,需要从媒介素养的研究视角出发,探寻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受众应对信息风险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学科专业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伟 《图书馆学刊》2007,29(4):80-82
从高校图书馆学术化发展的角度论述了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产生发展和其学科专业化的必要性。总结了近年来信息服务学科专业化在人员、资源和服务上的一些探索性工作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韩云  王佳 《新闻世界》2009,(8):137-138
信息的全球化和全球化大众媒介的发展,成为“全球化”的核心推动力。但是全球化信息被受众所接受并不是畅通无阻的。不论全球化信息的传播者秉承着何种目的进行传播,但是当信息最终到达受众,能够取得多大的现实效果却是传播者难以预料的。在传播过程中,国家、媒体和受众是最重要的过滤器。同时,全球化信息的传播效果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通过过滤之后的全球化信息在日积月累之中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世界,也深刻地影响着受众。  相似文献   

20.
争取国际受众的认同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必要环节。从概念看,自我维度的认同是人在道德视界中的自我确认;互动维度的认同是个人主体对他人他物产生的认可和归属感。根据这两种不同定义,认同研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道德视界中自我确认的形而上的自我认同研究;另一类是在现实世界中制造合意的形而下的社会认同研究。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和文化学等多视角的认同研究为国际受众认同研究提供了理论资源与学术参照。未来认同研究将转向跨学科和跨文化发展,运用大数据、智能技术精化受众调查和实验,以理论研究引领传播实践,让国际受众认同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成为“同路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