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她在丛中笑”不是和局 1981年第6期《北方棋艺》发表的“她在丛中笑”,原着法为红先和。其实红棋可以取胜。如图,是该局走过12个回合后的形势,现在轮到红方走子。  相似文献   

2.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关于“三棋”进校园的通知,我国第一次将“三棋”作为教育手段而不是作为竞技的手段在学校推广,对“三棋”运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举动。而国际象棋作为历史悠久、开展广泛、爱好众多的世界性智力运动,基于她的国际性,基于她同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别,在  相似文献   

3.
笑说诸宸     
诸宸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刚进国家集训队的一件小事.当时我们的驻地还在北京老山,平时她学起棋来总是如饥似渴.有个男棋手老被她缠着教棋.一次他逗她说:“那得叫我干爸爸.”诸宸说:“那你下完棋要去给我买西瓜!”她叫了他“干爸爸”,他果然又教她下棋,又去买了西瓜.后来我问她:“你怎么能随便叫人干爸爸呢?”她说:“那怎么啦,叫他一声,他腿都快跑断了.”  相似文献   

4.
怒涛的元年     
现在棋界,慎言“时代”,休说李昌镐、李世石、古力、孔杰这些时代强豪尚在,仅仅是一茬一茬的后辈涌现,就不知道明天是谁的天下。纵观棋界众生,多少人数年苦研难求一日光芒,更何谈荆棘之冠,沉重加冕……江维杰从去年年底爆发,联赛冠军、名人冠军、富士通杯四强、智运会团体冠军、LG杯决赛、名人卫冕,这一轨迹完全可以称为江元年的到来。今天的三局棋,展现出了一江乾坤从暗涌到激流再到怒涛的汹涌变迁,更让人期待明年LG杯巨澜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例241 如图1,是由例238局第1回合黑改走车6进1而构成的“棋形”局面.本“棋形”在例238局黑运车炮产生繁杂“棋形”转换.而本局走闲的确是“棋形”转换简捷,由此验证在形变复杂的残局中往往闲着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棋形”转换中产生的闲着,实乃是一种“换先”手段,也可称之为战略技巧,往往这种“战略技巧”左右着棋局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旁白:在五常夏日棋摊上经常有这样一道奇特的风景,在众人围观中一位妙龄少女和人下棋,但她所走的每一步棋都是躺在旁边轮椅上的一位年轻人口述给她的,这个年轻人是她的哥哥,叫王琛琪.  相似文献   

7.
棋手的魅力     
库兴 《棋牌世界》2004,(7):43-44
4月的成都阳光明媚,“泰来众盈杯”全国象棋团体赛就在这里举行,笔者作为本次比赛的裁判员观摩了本次大赛。多年不摸棋,对棋中深奥的变化早已感到几分陌生,好在象棋作为一门艺术,她的美也是表现在多方面的,不单在棋之美,也在人之美。  相似文献   

8.
胡煜清 《围棋天地》2005,(24):62-64
我拒绝以任何形式对他进行总结呈词,因为刘轶一今年才30出头,追逐棋道的一生刚刚接触到复杂的中盘战。如何在充满荆棘的丛林里觅得一条通向胜利的坦途,是摆在他和整个业余棋界面前的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智是对手     
所有的竞技运动中,占地最小、投资最少、智力含量最高、参与者最广、对正常工作和生活负作用最小的当之无愧地应属棋类运动了。不由你不信,想想看,有哪种竞技能如棋弈一样,“两三块钱一副棋,一米见方来对弈;红黑朝野一手应,万千变化神鬼泣;棋如世事局局新,跌宕起伏惹人迷。”如果说对弈者若能在一番厮杀之后不忘记运动运动身体的话,那么对弈可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智力竞技运动了。棋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最贴近生活,不信就收集一下成语俗句,什么“棋高一招,世事如棋,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局无定招,招无定式,新局旧路,一…  相似文献   

10.
在参加全国团体赛时,听本队的棋友说:“赵冠芳来了。”在棋界这么多年,还没有听说过这个人,赵冠芳何许人也,难道说比张国凤、王琳娜还厉害?强烈的好奇心使我脱口而出:“她是谁呀?”“云南队的16岁小姑娘,去年农运会的冠军,棋很凶悍。”原来只是个农运会冠军,还以为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心中暗想。可是谁知棋龄与她年龄差不多的我在与她对弈时竟没找出破绽,输得一点脾气都没有,也就开始对这位棋坛新秀格外地关注起来。在天津举行的大师升级赛中,她竞在特大、大师的重重包围中杀出来,获得冠军,且胜率达到了76%,晋升为大师…  相似文献   

11.
例273 如图1,是由例264局红改走炮四进一而构成的“棋形”局面.本“棋形”从表象上看,红有炮四平六捉双象及车五平四的攻击“切入点”,但黑均能在反牵制中争得子力跳动空间,取得“棋形”转换的平衡. 1.…………车7退1 不惧怕红炮四平六捉双象的险棋,黑有反攻击手段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12.
弹棋是古代一种借手指或其它物品(如手巾等)的力量将棋子弹出,与另一子碰撞的游戏或赌具。弹棋始于汉代宫廷,它的发明者是朝中大臣。据说因汉成帝迷上踢足球(蹴鞠),整天乐而忘返,身体也累得难以打理朝政。群臣怕伤了皇上的尊体和为了汉朝的千秋大业,群臣动破脑筋,终于想出这种在棋盘上用手指弹射的游戏。并由大臣刘向奏弹棋戏以献汉成帝,成帝一见此物大喜,果然把兴趣从足球场转移到弹棋盘上。汉代弹棋是“用棋二十四色,色别贵贱”。三国魏时,弹棋游戏法是“先立一棋于局中,余者间白黑圆饶之”。然后双方互相弹击。相传魏文帝…  相似文献   

13.
例321 如图1,是由例313局第1回合红改走炮五平六,将4平5而构成的“棋形”局面.本“棋形”亦是复杂多变,派生出多种牵制与反牵制攻守“棋形”,红攻法如下: 1.车四平五 将5平6 如改走象7进5,参见例323局. 2.炮六平四 将6退1 3.仕六退五………… 如改走甲、帅六平五,参见例324局.乙、炮四退一,参见例325局.  相似文献   

14.
《围棋天地》2007,(2):24-24
业余冠军、专业棋手、个人赛冠军。短短一年之内,只有十四岁的宋容慧就完成了一个常人几乎难以想像的“三级跳”,并因此得到了进入国家队的资格。不过宋容慧对这一切却颇有些不以为然。比如说到成功定段,她并不会表现出多少喜悦,反而会对输掉的那两局耿耿于怀。在甜美的外表下面,隐藏着的是对棋的执着,从未动摇过的初志之心。她的世界依然简单而纯粹,一如家乡哈尔滨的冰雪。  相似文献   

15.
郎祺琪:为棋而生的女孩儿 一 我平生最痴迷的,就是中国象棋了,每当下班第一件事就是上电脑和别人下一盘,下够了,再上象棋网站看看棋人棋事,一次浏览成都棋院的网站,一则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原因是文中痴迷象棋的父女名字很有趣. 在第三届“迎春杯”成都市象棋家庭联谊赛上,笔者又见到了蓬安籍青少年好苗子郎祺琪.她在2011年宁波举行的全国少年象棋锦标赛中获得女子12岁组冠军.  相似文献   

16.
日本棋刊评论道:“中国腹心地区的四川成都,棋风极盛,许多知名棋手都出在这里。”它说对了,早在千年前,诗人杜甫流离入蜀,定居成都草堂时,曾有“置酒高林下,观棋积水滨”的真实写照。如今,祖国的文化瑰宝——棋艺,在古城成都更加放射异彩,蜀中棋坛“三女侠”已放人们传为佳话。世界最强女棋手二十四岁的成都姑娘孔祥明,已有十七年棋龄。倔强的性格,赋于她在围棋艺术的天地纵横驰骋,挥戈征搏的卓越才华。熟悉孔祥明的人赞扬她:“素有不甘输棋的顽强性格”。孔祥明说:“成就的起点是不服  相似文献   

17.
弹棋与象棋的传承关系始终是象棋史研究家们关心的问题。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特级大师是杨官,他在《弈林精华·叁集》指出:“象艺之始,弹棋、格五之遗……信可稽也。”然而 大多数 研究者 持否定 态度,但 是由于 失传已 久,也难 以最终 定论。如 张如安在《中国象棋史》中说:“关于弹棋的形制,由于失传已久,难知其详,只能依据有关文献略作稽考。”李松福《象棋史话》也赞同此说。 笔者由于工作关系,在日本寻找中国棋具旧踪时,意外发现了日本的正仓院藏有二副本质弹棋,东大寺藏有一副唐代紫檀象牙弹棋盘(见图片)。乐 大约从西汉…  相似文献   

18.
棋鬼     
王华 《围棋天地》2008,(17):96-96
围棋变化无穷,棋人形形色色。纹枰论道的,附庸风雅的,痴迷如命的,游戏人生的……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更有“棋鬼”一篇,故事最后还有“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的叹息。每读此篇,我便想起当年插队的苏北农场里,也有一个何其相似的“棋鬼”。  相似文献   

19.
枯棋与势棋     
查丕栋 《围棋天地》2006,(13):67-68
阅读古代咏棋诗的时候,发现诗人写到棋子时,有用“枯棋”一词的。如宋胡宿《寄昭潭王中立》诗日:“十干美酒花期隔,三百枯棋弈思沈。”黄庭坚《弈棋二首呈任公渐》诗日:“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撙。”为什么把棋子称作“枯棋”呢?这个问题引起了笔者的好奇之心,很想探索个究竟。  相似文献   

20.
如图是笔者在主持北京市朝阳区职工象棋赛期间出现的一个实战棋例。黑方两步炮捉车为二打;红方(车)5 4,叫杀为一打。这三步棋的性质比较明显,看法一致,但对红(车)4 5的性质存在分歧,有人认为是“闲”,有人认为是“打”。现将笔者对这步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