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出版走向世界的难点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华文出版物与我国的外文出版物在英、德的市场状况 1.图书 据常住英国和德国的一些华人介绍,英、德两国的华文书店无论其资本背景如何,其经营状况均不理想,离主流发行渠道有相当距离,且多数是挂着书店的牌子而不以经营图书为生.我们在实地走访中发现情况的确如此,所调查的书店都在唐人街或华人聚居地附近,店面都只有十几平方米大小,华文图书更是凌乱地摆放在不起眼的角落;最醒目的橱窗中多数都陈列着旗袍、国画和挂历等.这些书店供应的华文图书多为地图、旅行手册、医药、风水等方面的内容,且以港、台出版的繁体字版本为主.除了位于伦敦繁华唐人街上的"英华图书公司"外,其他书店都门可罗雀.  相似文献   

2.
《出版参考》2006,(9X):29-30
近年来,简体版出版物在华文图书市场开始崛起,港台繁体字出版物开始受到冲击,压力大增。因此,关于繁简体字图书交融与竞争的话题一直成为两岸三地甚至整个华文圈谈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华文报纸版面编排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华文报纸历史悠久,如果从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计起,迄今已有190年了.在这190年的发展中,华文报纸的版式从呆板到活泼.笔者根据世界印刷出版史对出版物的时间分段,以及综合考虑印刷机的发展和东南亚华文报纸购买外国印刷机的实际情况,把华文报纸的版面编排历史分为版面编排粗糙期、版面改进期、版面精美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老鸣 《出版科学》2005,(4):80-80,60
出版物市场管理管什么?一是要管出版物,二是要管市场.但是仅这样说还不完整全面.市场中有买方、供方,有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这是市场主体.买方、供方都要经营商品即出版物,也就是市场客体.市场主体经营出版物要发生一系列市场行为,市场行为要健康有序,为此必须对市场进行监管.所有这些构成了出版物市场管理的基本要素.可见,出版物市场管理不仅要管出版物,管市场,还要管出版主体.  相似文献   

5.
除了中国内地与台湾外,香港是华文出版的第三大市场,因为香港是中西交汇的地方,出版文化也正好反映出这样的运作及价值。香港有数十家出版社,每年出版书籍近2000种,而10余家教科书出版社也—直供应着本港学子的课本与参考书。香港的书店往往都摆放着内地、台湾、本港及欧美最近的出版物,国际化程度可谓在华文圈以至国外大都市中少见。香港是中西文化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中国出版界看到了东南亚华文图书市场的巨大潜力,以版权贸易、参加书展等方式加大了国内出版物对新加坡、马来西亚市场的开拓力度。虽然在图书外销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出版方面与新马同业的合作却成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出版业对新马华文出版的本地化缺乏认识,国内图书在选题和形式上与当地华文出版物有相当的距离,出口至新马地区的图书不能充分适应当地华人的阅读口味,库存滞销较为严重。国内直接输出版权至新马的也很少。与国内出版业为打开新马市场的付出不成比例。因此,对新马华文出版业的发展轨迹进行研究,以探究国内出版业与新马华文出版业的最佳链接方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传媒链接     
《出版参考》2012,(33):5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海峡分院成立新闻出版总署日前正式批准成立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海峡分院。这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地方设立的首家分院。海峡分院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和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共同组建。海峡分院将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指导下,围绕两岸出版交流合作、海外华文出版物市场、全国省(区)域出版产业竞争力等问题开展研究,并适  相似文献   

8.
两岸加入WTO之后,无论从国际华文出版物发展,还是面对外国出版势力迅速向亚洲扩展来看,两岸在整合华文出版的议题上,皆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随着两岸文化交流的频繁,华文出版的未来走向便成为华文出版业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传媒链接     
《出版参考》2011,(30):5
全球百家华文书店中国图书到泰国联展从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获悉,2011年全球百家华文书店中国图书联展活动已于日前正式启动。在为期100天的新一轮中国图书销售季中,数以万计的中国出版物将从北京启程,运抵全球300余家华文书店,送到海外华文读者手中  相似文献   

10.
华文出版创新是文化传承与积累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与文化软实力,推动华文出版"走出去"步伐。随着世界范围内文化融合趋势的加强,新的时代不断赋予华文出版新的创新要求。在文化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文化创新与出版创新有效结合,推动华文出版的新突破,是值得出版人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华文出版要通过本土文化创新、引进出版物的本土化改造以及推动本土文化"走出去"等策略实现华文出版创新,以推动华文出版的发展,增强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博览     
海外华文报纸现况据一九八五年底的材料,在亚洲、南北美洲、欧洲、非洲二十二个国家和地区,有华文报纸一百零三种,其中日报七十一种,日报期发行数合计在一百万份以上,其中仅新加坡、马来西亚两国便超过七十万份,美国约为十五万份。海外华文报纸分布地区之广,规模和影响之大,为各国非本地血统居民主办的新闻事业所仅见。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伴随着国庆节的到来,2011年全球百家华文书店中国图书联展活动序幕徐徐开启,直到农历新年,数以万计的中国出版物从北京启程,运抵数百家华文书店,送到海外华文读者手中。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伴随着国庆节的到来,2011年全球百家华文书店中国图书联展活动序幕徐徐开启,直到农历新年,数以万计的中国出版物从北京启程,运抵数百家华文书店,送到海外华文读者手中。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获悉,2011年全球百家华文书店中国图书联展活动已于日前正式启动。在为期100天的新一轮中国图书销售季中,数以万计的中国出版物将从北京启程,运抵全球300余家华文书店,送到海外华文读者手中。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获悉,2011年全球百家华文书店中国图书联展活动已于日前正式启动。在为期100天的新一轮中国图书销售季中,数以万计的中国出版物将从北京启程,运抵全球300余家华文书店,送到海外华文读者手中。  相似文献   

16.
吴献举 《新闻界》2007,(5):75-76
广东新闻传媒产业在开拓海外华侨华人文化市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广东新闻传媒可以通过在华侨华人集中的国家或地区创办新闻媒介、与海外华文媒体开展多元化合作以及与海外非华文媒体合作方式等采开拓海外华侨华人文化市场.  相似文献   

17.
新崛起的新加坡和它所代表的东南亚华文图书市场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虽然融合了多元种族,但是华文和华人的影响力,还是最重要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东南亚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来自中国的华文书籍通过新加坡销入周边国家,如重拾华文热情的印尼、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地.一时之间,一个以新、马为中心的海外华文市场已经形成,并具有无限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文热不断升温,华文出版市场不再只是两岸三地之间的连结.两岸出版人如何携手合作,开拓全球华文市场,现在正是凝聚共识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0月27日,致力于中国可供书目数据库建设的“中版通(北京)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京成立。该公司由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和旗下新华书店总店等单位联合投资设立,主体业务是建设“中国可供书目数据库”,目的是向全国出版发行行业、教育科研机构、图书馆界和广大读者提供可供书目信息及有关技术服务。公司的长远目标是建成面向世界华文出版物市场的“华文可供书目数据库”。可供书目是出版发行行业的基础信息,成立专门公司,从事出版产品的信息加工和传播,向业界提供可靠、完备的可供书目信息服务,是出版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许多发达国家都…  相似文献   

20.
查国伟 《出版经济》2004,(10):64-67
中国图书走向世界当前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进入国外的出版物市场;二是通过版权贸易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三是把中文出版物翻译成外文出版物再出口到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