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也谈考试     
田桂芬老师在《漫谈考试》一文中(见本刊八○年第九期),对考试的概念和考试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所作的阐述,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对于滥用考试这一“法宝”的原因所作的分析,则不尽全面。我以为,“有的教师把考试当成推动学生学习的唯一动力”,并不是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应该是“层层统考”。教师为了应付“层层统考”,不得不跟着做。“一周内进行四门课的测验”不算典型,每天一门连续测验的现象,在“层层统考”压力下并不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2.
考试众生相     
考试,对于学生来说可谓家常便饭,但无论大考小考,总要牵动学生的每一根神经。不信,你就去考场看看。离考试只剩十来分钟,教室里的同学有的仍在伏案攻读,有的闭目养神,有的窃窃私语,有的一言不发,有的镇定自若,有的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3.
考试,想必大家都经历过。有的同学把考试看成是下地狱,想起来就噩梦连连。但我却并不惧怕考试。我觉得对我们学生来说,通过考试可以检测学习情况;对老师来说,通过考试可以检测自己的教学情况。话虽如此,但我觉得现在的考试在很多方面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4.
考试后……     
正2014年4月8日星期二晴"听说成绩出来了!"我刚踏进教室就听见同学们激动地喊着。期中考试刚过去,成绩就统计出来了。同学们纷纷跑向办公室去看成绩,都想知道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我到底进不进去呢?我把手插进上衣口袋,站在办公室门口犹豫不决。许多同学都陆续从办公室走出来,有的脸蛋微红的,有的笑容荡漾。这次考试,我有几科发挥的不是很好,英语听力几乎一个没听懂,虽然我曾经努力  相似文献   

5.
考试(或测验)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鼓舞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及时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途径。但如果单一使用传统考试法,天长日久就会出现不良的现象:一是导致学生千篇一律的感觉,产生厌烦和应付的心理;二是对于学习较好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心理压力较大,总怕考不好。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同学等到大的考试,一进考场  相似文献   

6.
考试后……     
正11月8日晴"听说成绩出来了!"我刚踏进教室就听见同学们激动地喊着。期中考试刚过去,成绩就统计出来了。同学们纷纷跑向办公室去看成绩,都想知道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我到底进不进去呢?我把手插进上衣口袋,站在办公室门口犹豫不决。许多同学都陆续从办公室走出来,有的脸蛋微红的,有的笑容荡漾。这次考试,我有几科发挥得不是很好,英语听力几乎一个都没听懂,虽然我曾经努力过,但是面对一些没见过的题目,我还是感觉到明显地力不从心。还  相似文献   

7.
为了让学生正确归纳考试成败的原因,进而对“现实自我”进行审视和调整,更顺利地向“理想自我”迈进,在一次考试之后的心理辅导课上,我先请同学当专家,分析下面的个例——小张是一名高一学生,初中时尽管父母很少顾及他的学习,可他的成绩总是名列班级前茅。上了高中以后,他的成绩处在中等水平,对此他感到压力很大。平时他非常用功,  相似文献   

8.
每年我们都要经历两次大规模的考试和无数次的小考,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可对于考试,许多同学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也不例外。我认为考试既有好处,也有不好的方面。好的一方面是它可以检查我们的学习情况,使我们更了解自己,另外还能使一些学习好的同学得到应得的奖励。比如,我上  相似文献   

9.
刘红军 《高中生》2009,(16):38-38
高三学生三天两头面对各种考试,那么,高三学生应如何通过考试来搞好历史复习呢?一、及时分析试卷,找出问题有些学生考完以后,最关心的是分数的高低。当试卷发下来后,有的学生生气、伤心、难过;有的学生因为麻木不仁,而抱无所谓的态度;有些同学考试结束后,把卷子往书包里一塞,痛痛快快玩上几天再说。这样都不好。虽然考试已经结束,但不能立刻把它抛到脑后不管,不论怎样都要正确面对,你应该认真地复核一下试卷  相似文献   

10.
考试中……     
日期:考试日天气:太阳都被“考”糊了心情:紧张+郁闷“懒虫起床,懒虫起床……”闹钟响了,我慢腾腾地从床上爬起来,眼睛不经意间瞄过日历。什么?今天是考试日!糟了!我百米冲刺般冲向学校,可还是迟到了。校门口的校警拦住我说:“请把你的成绩本拿出来,这个速度考试你不及格,今天一共考20个科目,如果你有4科以上没通过,那你就得补考。”天哪,第一项考试就给我挂了一个大红灯笼,真是开门“红”啊!不管了,先应付下一科的考试吧!我又飞快地冲向教室,生怕又被来个速度测试不及格。只感觉身旁的人影和树影飞快地向后倒退。“喂,同学!”一双大手拉住…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音乐考试形式大都缺少全面性和客观性。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给予学生一个全面合理的评价。下面是我的一点心得和想法。一、基本技能的展示以唱歌为主,学生可自由选择一首歌曲。考试的学生可以邀请自己喜欢的同学做搭档,若有些学生唱的能力不是很强,但跳的能力很棒,那么他可以在别人唱歌时,为演唱的同学伴舞,以此来弥补唱歌所得的低分;又如有些学生唱、跳、奏都很好,也可以选择增加应考的项目,作为附加的才艺展示,从而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这样就避免了考试的单一性与偏倚性,重在考核学生的综合音乐  相似文献   

12.
今天下午第二节课快下课的时候,班主任郭老师对我们说:“下节课是班会课,在班会课上,我们将进行一次考试,要求每位同学都做好准备。”下课以后,同学各自行动起来了,有的忙于上厕所,有的忙于准备考试用的笔等。做好了考试准备,大家就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议论着:“下节课考什么?考试内容难不难……”正当同学们议论不休的时候,上课铃响了起来,我们立即坐好,但心里却在怦怦直跳。老师走进了教室,是空着手来的。“老师手里怎么没试卷呢?”我心里感到很奇怪。同学们都用惊奇的目光看着老师。老师走到讲台前,环顾了一圈教室,笑着对我们说:“同学们,…  相似文献   

13.
有一次,一位任教我班的老师把一本课外书交到了我手里,称是我班某同学上课时拿出来的,有趣的是,这位同学是个平日里极其不爱学习的同学,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是一个爱看书的学生。于是回想起这样的现象在班级中时有发生,又想到作为老师,也常常在教育他们看课外书不要影响学习云云。在班会课上,我和同学们讨论了这个问题,很多同学就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现在学习太忙根本没空看书,也有的嫌校图书馆符合他们阅读兴趣的书不多,压根不想看,当然更多的学生都表示自己还是很喜欢看书,但爱看的常常是老师家长眼中的"闲书"。于是我  相似文献   

14.
突击考试     
下课了,同学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有的在游戏,有的在闲谈,有的在唱小曲……突然,一声嘹亮的喊声打破了这份快乐:“下节课语文突击考试!”“妈呀!怎么下节课考试?”我有点慌张,不禁疑惑起来。不过,我还忙里偷闲,转过身来看看同学们的反应。一些成绩差的同学听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推动的下,许多学校把书面考试作为学生课业和心智发展的唯一测评手段,而且考试设计和考试方法多局限于那些能够用纸笔材料加以测评的知识技能.对于那些没被测到的或者难以用纸笔测到的高级心智技能,则在日常教学中不够重视。同时,学校考试评价只重视考试结果量化的分数表达.不重视分析研究每个学生的试卷,不重视学习过程和发展进步在质性方面的描述评价;只重视x,l-认知领域可测性内容的考试测量,忽视了学校教育目标的广泛性和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只重视用抽象概括化的考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不重视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发展进步作实质性的描述评价:只注意学习的共性目标.不重视对学生学习特点、发展进步以及潜能结构作个别化的评价。其严重后果.是赋予了基础教育所不应有的强烈的竞争性和筛选功能。并导致了学生知识结构褊狭,善于考试而缺乏适应性和创造性,缺乏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有学校教育就应有考试,教育不能没有考试.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考试。考试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考试是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考试本身没有错。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2005,(1)
安琪:期末考试就要到了,安琪姐姐收到的来信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关于考试的种种担忧。“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校园里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打油诗,所以安琪姐姐深知同学们的苦恼所在,不管是学习好的同学还是学习不太好的同学,大多对考试有着某种“天然”的排斥。但是,考试不会取消,难道我们就任由一次次考试成为我们心灵的一次次“浩劫”?我是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三男生。很快就要参加高考了,可我心里实在没底,这不是因为我的学习不好,而是我对考试有一种恐惧感。几年来,我这种“考试恐惧症”是逢考就犯。开始犯这个毛病大概是…  相似文献   

17.
考试趣事     
《语文知识》2005,(2):30-30
一次语文考试,诗句填空是白居易《题大林寺桃花》中的一句"____________,不知转入此中来",正确答案应是"常恨春归无觅处",一个同学估计是考试时听别人说了答案,但没听清,愣是填成"常根村姑无觅处"。全班晕…………纂粼…考试趣事  相似文献   

18.
随着考试的临近,考试焦虑成为高三学生高考之前常见的现象。如有的同学说:“调考之前我已连续几个晚上没有睡好觉”,“我一进考场头就会发晕”等等,都是考试焦虑的表现。克服这些现象,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认清考试焦虑对个人的负面影响根据焦虑的妨碍理论,考试焦虑实质上是阻抑个体认知活动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不少同学怕作文,更怕考试作文。有的同学说,考试作文吃不透它到底考什么;有的同学说,拿到题目后往往无从下手……。同学们讲得都是事实,但又有认识上的误区。其实,作文考试千变万化,它总离不开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五种表达方式,其中记叙、议论和说明更为重要直接一些,这就好比学习木工技术的刨、凿、锯、砍一样,做木工活就是那么几种基本功。有的同学不是喜欢猜考试范围吗?我们可以告诉同学们,不管什  相似文献   

20.
一、在同一要求下的多次写作与批改 例如一次考试的作文要求是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六百字左右的作文.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要么叙事冗长、面面俱到;要么过于简洁,点到即止;要么思路混乱、顺序颠倒.一些同学所选的事例当然也体现了感动,比如生病了,妈妈怎么送我去医院,老师带病坚持上课,一个外表时髦却能让座给老人的年轻人,同学借给我一块橡皮等等让我很感动,都是一些现象性的东西,总感觉情浮于外不能发乎其中.针对以上问题,我对学生提出了以下要求.一是强调叙事作文的典型结构,"事"与"理"并存,"理"从"事"来,忌"事"与"理"分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