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吴双  张伟 《现代企业教育》2014,(18):177-178
作为地方高校,其校园文化建设必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山东英才坐落在齐鲁大地,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从物质形态的校园环境到精神形态的英才理念,处处彰显地域文化的味道,实现由"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鄂东职业技术学院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为案例,探析了"融合企业文化、红色文化和名人文化,突出职业与地域特点"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依据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两者既不能相互取代,也不能融合出一种新的文化.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应积极汲取优秀企业文化理念,突出职业特征,秉承大学精神,教育和引导高职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满足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4.
高职校园文化的"四融合"通过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融中华文化、地域文化、科技文化、企业文化于一体,为社会培养既具传统文化修养,又有企业文化素养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根植侨乡厚重深远的历史地域文化和沿海开放兼容的科技企业文化,在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凝练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促进了学校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国强 《职教论坛》2014,(11):47-49
弥补涉海高职校园文化积淀薄弱短板,实现其特色与品牌培育的创新路径在于:一是基于"海字号"办学理念和学科专业优势精心培育涉海高职校园文化特色与品牌;二是整合传统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地域文化资源以丰富涉海高职校园文化内涵;三是注重发挥校训文化在涉海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和"三风"建设中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四是以"涉海系列文化节"为主体形式实现涉海高职校园文化活动载体与机制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6.
地域文化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精神内涵、创新校园文化载体、促进人才培养,对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以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借助地域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应找准契合点,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把握着力点,创新校园文化载体;打造闪光点,形成校园文化品牌,最终实现地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7.
政法高职文化育人不是单纯的政法文化育人,也不是单纯的校园文化育人,而是政法文化进校园、校园文化进行业而交融孕生的"跨界"式文化育人环境和氛围,既不能够由校园文化自发生成,也不能够由政法文化直接代替,而是二者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平台框架下,相互融合、相互碰撞过程之中发挥最好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所在。地域性、职业性特征决定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建设与地方经济文化相适应的富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研究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内涵、理顺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探索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合的路径,努力形成办学特色,已成为高职院校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湖北教育》2013,(8):65
郧县青曲镇位于历史文化厚重的"郧县人"遗址所在地。青曲镇中心学校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校园文化。青曲镇初级中学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形成了以古人类文化、民俗文化、赏石文化为主要内容,以"以石育人,奠基人生"为主题的特色校园文化体系,编写了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的系列校本教材《我家就在汉江边)和《石头与文化》。创建了"汉江文化展阅室",展示大量汉江奇石。学生深入到展阅室,通过阅读、观察、思  相似文献   

10.
綦振芳 《教育与职业》2012,(20):168-169
大学校园文化是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重视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完善大学制度文化,营造富有特色、勇于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生活,提高教育质量,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阐释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入手,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以结合社会文化、地接地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融通企业文化为关键,以引领文化发展、满足师生需求、体现院校品味、增强院校发展内驱力为重点的"四位一体"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路径设计。  相似文献   

12.
多校合并组建的高职院校,因合并前各校形成的校园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合并后不可能长期维持多种校园文化并存的状况,而且原有的校园文化也与当前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和整体要求不相适应,重构校园文化就成了合并后面临的一项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重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要注重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课堂文化与课余文化、共性文化与个性文化的统一,抓好整合校区建设、营造文化氛围、培育学院精神、完善规章制度、组织文化活动五项工作,让校园文化尽快形成特色优势,更好地发挥为高职教育教学服务的特有功能。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和高校都具有传播文化、传递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社会责任。两者以校园文化为媒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相互借力,共同推进,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共同努力。因此,研究博物馆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校园文化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组成。文章就高校新校区缺乏文化沉淀,文化主体缺环,校园文化活动单一等问题,提出以传承性和创新性统一、地域性和时代性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统一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三原则,结合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实例,探讨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文化相互渗透、相互碰撞、相互交流和相互融合。高校校园文化具有渗透性、实践性、教育性、多样性的特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结合道德教育的目标,从培养人、塑造人的角度,把营造校园文化育人环境、构建德育课堂文化、正确引导网络文化、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米,全方位、多维度地进行文化素质教育,从而真正发挥高校校园文化润物细无声的功能效用。  相似文献   

16.
吴兵 《华章》2010,(12)
立足景德镇陶瓷文化这一特定的地域文化,进行地域性校园文化方面建设和探索其教育功能:挖掘景德镇陶瓷文化资源,丰富校园文化的思想精神内涵;利用景德镇陶瓷文化资源,创新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探索景德镇地域性校园文化的教育工功能.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既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又要体现自身的特色。高校校园文化具有体现时代精神、符合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在地域文化中文明程度较高、与社会文化相互融合、体现兼容和功能多样性的特点,其建设和发展要坚持先进性、突出时代性;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校园精神,发挥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会孕育出带有区域特征的文化。高等职业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同时,也将不可避免地接受地域文化的影响。本文从武汉地域文化内涵与特征入手,探讨地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重要意义。以武汉地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为例,列举实现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传统教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基石,西方大学教育理念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架构,地域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素材。在此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整合优势地域文化资源,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结合学校特色和地域特色打造的特色校园文化,有助于延伸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有助于引领地方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有助于拓展校园文化建设之路。遵义师范学院"青春师院"精品活动的目标与思路、方法与内容、工作成效与基本经验,为特色校园文化的打造提供了多方位、多层次的借鉴依据,开拓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