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朋友:我们上次讨论新闻美的特征,是就新闻审美的一般标准而言。生活中美的事物及其对象丰富多彩,特点各异,它们在新闻中也就有不同的形态表现和特性。总的来说,新闻美在受众心理上是一种美感,但由于新闻美的形态不同,所唤起受众美感情绪反应也不尽相同,这是新闻审美的客观事实。这里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借鉴中西方美学传统的概念,我们不妨也将新闻美的形态主要划分为几种。崇高。崇高它是“伟大心灵的回声,”“令人产生一种激昂慷慨的喜悦”。古今往来,崇高的现象总是深受社会的褒扬与尊崇。新闻紧伴着时代步伐,只要真实而准确地反映了社会实践中崇高的事物,自身必然也显现出崇高这种审美形态,唤起受众敬佩、钦仰、崇尚的美感。比如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期间为新华社写的诸多消息,忠实描绘  相似文献   

2.
罗学敏 《记者摇篮》2000,(11):17-18
新闻美的接受,是通过受众对新闻的接受来实现的。在当前生活的快节奏下,人们是以一种日常消费的形式来接受新闻的。受众在一些很日常化的情景中,被一些“有意思”的新闻所吸引,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乃至道德判断等,进入一种较高的审美状态。近年来,新闻受众越来越不满足于被动接受新闻,使得新闻从内容到形式乃至话语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对语言进行审美,已不仅仅是文学的专利,随着新闻界采编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报刊新闻在抢夺受众的竞争中,也更加重视语言的研究,从而使新闻语言体现出较高的美学价值。新闻应是新闻事实和文字表达艺术的汇流和统合。对新闻语言进行审美,实际上就是看新闻语言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感体验。讲究语言艺术的新闻作品,往往把美感传递给受众;缺乏美的蕴涵,不能勃发出美的情趣的新闻作品,往往读来枯燥无味,更不能成为通向受众心灵的“长虹”。笔者根据自己的新闻实践和粗浅认识,大体上把新闻语言的美归结为以下几种类型:新闻语言的朴素…  相似文献   

4.
国际新闻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外受众了解中国的窗口。国际新闻的错位特征,即事实、媒体、受众不在同一传播平台,使国家形象的塑造出现了国内与国外断层的现象。一方面,受众、媒体(国外媒体)远离事实,导致国外媒体对有关中国的报道不一定客观真实,导致"他塑"不稳定性;另一方面,事实、媒体(国内媒体)远离受众,国内媒体对国外受众的调查不够,国外受众对国内媒体的信任不够,导致"自塑"的不给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国际新闻传播塑造国家形象时,要充分认识到国际新闻的错位特征,力争通过国内媒体的报道影响国外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减少国家形象传播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和障碍。  相似文献   

5.
陈晓露 《视听界》2013,(2):106-108
作为南通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城市日历》的主持人,我深知,主持人的形象就是节目的形象,主持人的一言一行乃至一颦一笑都应该是节目特有的,这样一来,他才能成为人们记忆中关于该节目的代名词。民生新闻主持人怎样塑造受众喜爱的屏幕形象并保持长久的新鲜感,延长受众的审美疲劳视点?一言以蔽之:本色。  相似文献   

6.
从中西方新闻观之差异谈北京奥运对外报道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新闻观是了解西方国家受众的一个窗口.在关注对外报道的策略时,必须分析中西方新闻观念的差异.本文对中西方新闻观念的差异作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北京奥运会对外报道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7.
由于新闻报道是对整个现实生活最直接、最迅速、最全面的反映,那么,美的事物必然也同样纳入了新闻传播的视野范围。美学中的崇高、优美、悲剧、滑稽等表现形式以及移情、意境、和谐等因素,都可以在新闻中找到折光和踪影。受众接受新闻作品,首先  相似文献   

8.
王燕 《青年记者》2012,(32):40-41
参与式新闻,也叫开放式新闻、草根新闻,指的是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通过大众传播媒体和个人通信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得到和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奥运会中,场内场外的参与式新闻大量出现在媒体实践中,成为奥运赛场的一道特殊风景线。参与式新闻以其强大的舆论影响力和公众参与的民意张力,对我国运动员、普通民众和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参与者、组织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丰富着中国的国际形象。奥运会参与式新闻的形成基础1.受众的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9.
不同体裁的文章,语言也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新闻写作作为一门科学,新闻语言有其自身的规律。因此,记者在日常的采访工作中,挖掘、收集生活中各种富有个性特色的优美语言,以使得写出的新闻具有语言的美感。真正美的新闻语言不仅其本身渗透着真挚、纯洁、热烈、动人的感情,它能使受众得到美的享受、美的陶冶,而且从感情上给人激动,给人愉悦,给人启示。那么,什么样的新闻语言才具有美感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杨航  张冉雨 《东南传播》2016,(10):57-60
奥运会作为全球第一大体育赛事,是重要的媒介事件。奥运会开幕式通过全球媒介,集中向世界传递了主办国的符号元素与国家形象。本文采用DIMT符号体系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伦敦奥运会开幕式[1]和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开幕式进行"D-言"、"I-象"、"M-意"、"T-道"符号传播层次的梳理,分析各自的历史呈现策略、文化传播策略、人物-国家关系、城市-国家关系、灾难原素以及政治传播等符号表达。通过对比与参照式解读发现国家形象在符号传播中的异同,建议编排策略中应关注逻辑性与受众接近性。  相似文献   

11.
无与伦比的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世人的一片赞叹声中落下帷幕。这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了全世界一个惊喜;而奥运会的成功报道,使亿万受众享受到一次回味无穷的新闻盛宴,也给我们媒体人今后搞好新闻报道工作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任何新闻事实,都需要通过语言才能传达给受众。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如果说内容是新闻的灵魂,那么语言就是新闻的血肉。人们接触新闻,首先是从接触新闻语言开始的。内容充实、语言优美的新闻才能达到好的传播效果。下面笔者将着力探讨新闻语言的诸多美学特质,以及在新闻实践中如何建构美的新闻语言。  相似文献   

13.
梁永春 《中国广播》2008,(10):98-99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无疑是中华民族呈现给全世界的一场精彩演出。作为参与盛会的传媒人,应该拿出怎样的新闻作品奉献给受众?及时、准确、专业,当然是题中应有之义;除了这些之外,是否具备“以人为本”的新闻观,也是奥运报道能否深人人心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4.
靳军 《记者摇篮》2005,(8):51-51
新闻图片作为新闻传媒手段之一.以其所具有的可视形象传播信息而受到受众的青睐。新闻图片有着“新闻”和“形象”的双重属性。要让一幅(组)新闻图片使读者从中获取一种信息.同时又得到某种程度的审美享受,需要研究以下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5.
如今,媒体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受众市场成为媒体的必争之地。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媒体品牌中独树一帜,为受众所信赖和青睐?这要求媒体在新闻的竞争、信息的竞争、形象的竞争中制胜。我们知道,新闻和信息的竞争靠的是人才、技术、装备和资金,而新闻策划是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以胜人一筹的姿态挑战市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媒体形象的竞争,媒体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高则离不开媒体公关的开展。那么,作为服务于媒体市场竞争的两种手段,新闻策划和媒体公关之间是否存在着一种异曲同工的默契,一种殊途同归的和谐呢?  相似文献   

16.
弓雪  梁艳 《新闻窗》2014,(2):91-91
生动、细腻、富于表现力的细节,对于作品来说就是枝叶,只有枝叶丰满了,才能让受众感受到生机,觉得“好看”。优秀的新闻作品以美的细节打动读者,美的新闻细节也都有一定的共性,即朴实、典型、独特和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新闻摄影作品的召唤力是评判新闻摄影对社会影响力和作用力大小的重要标准之一。要提高新闻摄影的召唤力,除了有效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外,还要求从业者提高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有影响力的新闻素材,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要使形象生动的作品与受众产生对话,在思想、感情上引导和激发受众的参与意识,达到强化新闻摄影的社会化功能。  相似文献   

18.
塑造与展示良好大陆形象是对台传播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提升台湾受众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有着重要意义。在对台传播中应全方位报道大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建设成就,坚持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适应台湾受众的思维特点和接受习惯,合理运用多种传播策略,全方位展示大陆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9.
北京奥运与建构国家形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一项为各国受众所瞩目的全球性媒介事件,是提升中国形象的良好契机。本文结合媒介定型理论,分析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通过国际传播构建良好国家形象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对如何进行北京奥运国际传播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林芮琪 《新闻世界》2012,(8):292-293
跨文化传播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入我国,至今方兴未艾。本文主要描述我国对外新闻传播现状与跨文化新闻传播研究现状、阐述现代受众在跨文化新闻传播中的心理变化,并对我国跨文化新闻传播中的主体形象建构提出三点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