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设计理念: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瓶颈。“作文难,难作文”,很多时候学生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学生缺少生活体验和生活感悟,自然难以写出东西来。本次习作教学,我贯彻新课标中“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的新理念、新方法,深化作文教学改革,实施愉快教学,体现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让作文真正成为生命的对话与个性的张扬。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作文,张扬个性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作文难,难作文,不少学生谈作色变。每逢星期二写作文,学生称之为“黑色星期二”。教师更是无计可施,一筹莫展。为了应付考试,甚至有教师想出了这样的“高招”——让学生背作文,各自背诵的只要不雷同就行了。这是作文教学的悲哀,也是教师教学的失败。《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4.
何谓“作文”?叶圣陶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写作是极平常的事。”但很多学生都不喜欢作文。找一条什么路径能让我们的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  相似文献   

5.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毫无疑问,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是,一提到作文,学生就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教师也倍感头疼.作文难,难就难在“无米可炊”,“无源头活水”;难就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那么如何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语文课程标准》)呢?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的作文之源得到不断补充,不断更新,学生的作文之渠才能清澈见底,永不桔竭.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作文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也影响了教师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指出: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在“命题”、“选材”、“写作形式”、“作文指导”等方面显得过于陈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写作有一种畏惧心理,觉得“无话可说”。因此,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现实生活中却存在学生惧怕作文、讨厌作文的现象。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就感到无从下手,不住地抓耳挠腮。作文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那么,习作教学应该怎样贴近学生的实际呢?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0.
关于怎样教作文,《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1.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教学应探索一条符合儿童语言习惯的规律,开放作文教学视野,突破教学课堂,让学生走进多彩的生活,寻找更多的写作源泉,引领他们快乐航行在习作活动之海上,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秦兴怀 《现代语文》2011,(2):132-133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它道出了写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生活实际,学生才乐写;有了情感体验,才能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在指导作文时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自主选择作文话题,展开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尽情舒展自己的个性,体现教育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4.
多少年来,由于作文教学没有使学生感到“易于动笔”和“乐于表达”,其直接的后果就是作文成了孩子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家长们难饮的苦酒和老师们头痛的课程。在作文课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咬着笔不知从何下手;有的寥寥几句,不知怎样继续。再翻开同学们已写好的作文,有的重点不突出;有的文笔干瘪;有的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小学语文修订大纲对小学的作文要求是“对于写作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新《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新意。”其实,作文就是表达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鼓励自由表达”。这就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拨云见日,指点了迷津。如何挣脱作文教学的“镣铐”,让学生习作能“自由舞蹈”呢?我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梁琳 《现代语文》2014,(4):125-127
新课标对学生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让写作成为学生自我生命的表述形式应是当前作文教学的一个迫切任务。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关键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坚持开放原则:除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思考人生之外,要引导学生大胆表达心声,让“人”融入“文”,让“文”包蕴“人”。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新的作文教学思想: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语文的“重头戏”。然而,多年来困扰着老师和学生的恰恰就是这作文。新课标也提出了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把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体。在习作的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四少四多”: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些论述,阐明了学生是学习作文的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个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作文教学思想。也为作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20.
黄丹凤 《学子》2013,(11):55-57
关于作文教学,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上说,“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留心周围事物,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孩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